无偿献血为生命加油(感谢有你为献血增重30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通讯员 孙昌魁

1月9日下午,省血液中心召开因爱相聚——第二届机采献血者新年座谈会。山东省血液中心副主任李蓬,业务科、党办、机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优秀机采献血者代表共计25人参加了座谈。山东省血液中心副主任李蓬为参会的献血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张立国

张立国是山东大众日报融媒传播有限公司员工,从1999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二十年来坚持献血236次,累计献血量11万多毫升,志愿服务时间1500多小时.向山东省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捐款10000元。他很平常,很普通,作为一名"献血明星",他又显得与众不同,六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山东省五星级志愿者,五星级机采献血者,山东省优秀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奖、山东省直机关助人为乐模范等荣誉称号。

周鹏翔 史存荣 周子君

周鹏翔57岁,1990年受单位号召捐献了人生中的第一次200ml全血,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到可以再次捐献的时间我便会抽空去捐献一次,逐渐不光自己去,妻子史存荣在其带动下也加入到无偿献血这个光荣的队伍当中,2008年得知血小板这种捐献方式后便开始按时奉献爱心,夫妻二人每个月都得抽空去捐献一到两次血小板。到现在周鹏翔共计捐献全血4800ml,捐献血小板219个治疗量,荣获5次全国献血金奖。妻子史存荣目前捐献全血1800ml,捐献血小板170个治疗量,荣获3次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女儿周子君从小看着夫妻二人无偿献血,耳濡目染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勇敢且伟大而光荣的事情,2010年18岁考上大学的那年夏天也捐献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份血小板,作为送给自己的成人礼物。她在吉林上大学期间也会找时间前去捐献血小板,自从她大学毕业工作后,不管工作再忙,也会每个月固定抽出时间去捐献血小板,到如今年仅28岁的她已经捐献了血小板147个治疗量,荣获3次全国献血金奖。

崔建友

我在乎,生命中随处可见的真诚与感动;我珍惜,生命中一起走过的亲人和朋友。崔建友是党员,是献血志愿者,下决心为战胜疫情逆行而上献热血,2020年按时到高新献血屋献板48个治疗量。崔建友第一次献血是1986年12月09日,当时是单位组织义务献血。崔建友是济南炼化公司一名普通党员员工,今后会继续发挥一名普通党员、献血志愿者、宣传员的爱心行动,热心奉献安全血液,拯救更多生命!迄今为止共捐献全血14次5600毫升血小板44次73个治疗量。

无偿献血为生命加油(感谢有你为献血增重30斤)(1)

李鑫

他1985年参军入伍,在部队他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后的很多天,他都会回想起自己鲜红的血液缓缓流进血袋的场景,自己的鲜血能救人,这让他激动不已。后来,李鑫退伍离开了部队。1997年,偶然路过济南市西市场附近的一辆采血车,他的脚步不自觉地就走了过去,献了200ml血液。那是李鑫退伍后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这一坚持,就到了现在。“从1998年到2020年,连续23整年没有间断,足足有23万6700毫升”李鑫说,一开始他是捐献全血,后来听说捐献成分血不需要半年的间隔,他便开始捐献血小板。每十五六天就捐献一次,就像掐着点儿一样,时间到了,李鑫就往血液中心跑。

宋娟

第一次接触无偿献血是2009年6月,宋娟时任曲阜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接到济宁红会唐部长的通知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做宣传志愿者,在发宣传单的时候有人问及:无偿献血这么好你献过吗?你没献过你凭什么让别人献?当时因为好美,宋娟体重一直刻意的保持在90斤左右,因为达不到献血的体重所以无法献血,后面因为遇到冷嘲热讽的人多了,再看看那些躺再病床上等待输血的患者那渴望活下去的眼神,宋娟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自己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的走在前面,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是最有力量的,于是宋娟猛吃一个月,把体重增加到了120斤,当宋娟拿到献血证和造血干细胞的荣誉证的时候,非常开心,心想我要把这种捐献血液,挽救生命的喜悦传递出去,此后就开始召集协会的志愿者在参加无偿献血的同时也到无偿献血车做志愿服务,截止到2015年来济南定居前在济宁地区组织无偿献血100余次,无偿献血量达到250余万毫升,到济南后又先后引领自己的爱人,嫂子,朋友等人一起献血小板。其中有三个月成功捐献过三次血小板。

张承辉

自从1992年第一次献血至今已有28个年头,在这不长也不短的历史记忆里,让张承辉铭记在心的一次献血经历还是1992年第一次献血,当时单位组织无偿献血,可能是宣传不到位,响应者寥寥无几,看到这种情况作为年轻人张承辉感觉责无旁贷,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以后就养成习惯,特殊的日子就献血留念,不知不觉就献了一百多次。28年献血经历,使张承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影响带动周边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才是我们终极目标。无偿献血任重道远,从我做起,邀你加入,共献爱心,去挽救更多的病患者生命!

怀云峰

42岁自2002年和朋友去泉城广场看到献血车,在济南第一次献了全血,当时听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临床用血小板较多,自那以后就开始坚持参加机釆血小板捐献,现在一个月坚持1到2次的机采,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参加捐献血小板172次362治疗量,今年11月还在高新献血屋留了骨髓捐献血样。不但自己参加机采捐献,还经常向朋友推荐献血的好处并约朋友一起献血。

怀秀菊

自从1998年以来,多次献过全血。泉城广场、血站等许多地方,只要看到符合条件了就去献了。弟弟也曾多次给怀秀菊说献血小板的事情,但是那时候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去献血小板。直到2011年11月份跟着弟弟到了省血液中心,才开始第一次机采次血小板,开始的时候,采血时间有些长,还不大适应,慢慢的采的次数多了,也就适应了,坚持机采血小板至今从未间断,到现在为止,机采血小板共计109次。机采血小板以来,曾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机采血小板,奉献一份爱心,是我的荣耀,也是应该做的,会继续坚持下去。

姜洪雷

齐鲁工业大学教师,是积极的无偿献血者,个人献血84次,折合总献血量3.32万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促进奖(个人),山东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做热心的献血使者,成立齐鲁工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协助长清区大学城爱心献血屋顺利启用,2018年采集血小板2800余份,2019年采集4800份,贡献量超过省血液中心的1/4,其中半数来自齐鲁工业大学;通过党课、团课、通选课等渗透无偿献血宣传,大批学生自愿参与到献血队伍中来,疫情结束后,2020年下半年全校三个校区共采集全血2600余人次,总量90余万毫升,学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获得省级表彰。推动献血文化建设,在个人公众号“洪哥雷语”、《山东献血报》开辟专栏,讲述献血者的故事,撰写献血宣传文章100余篇,30余万字。建立齐鲁热血跑团,引导献血者跑出健康,跑步者献出爱心。事迹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

王荣波

1993年从寿光老家来到济南工作上学,印象中他第一次献血是在1994年,截止目前,他已经坚持献血26年,累计献血20000毫升。他总说:“起初没想献血是多么伟大的事,只是把献血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多年来他曾先后担任九三学社山东省科技委员会委员,五支社副主委,山东省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服务委员会秘书长,济南市市中区新阶层联谊会秘书长,组织给予他的这份荣誉更成为他砥砺前行的动力。2020年4月1日,王荣波自愿加入省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应急献血志愿者,累计捐献血小板11次22个治疗量的成分血,并因此认识了一大批爱心献血志愿者。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跑友们,加入这个爱心大家庭。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楷模,需要更多的民族英雄,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生命延续。

王继国

王继国是1993年在部队上参加无偿献血的,医院里有急救手术需要血液,当地政府需要部队帮助,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次,那时理解为为国家,为群众尽自己的义务,时隔今日参加无偿献血这种公益活动三十几年了,深感神圣和自豪,只要身体允许,王继国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迄今为止王继国共计捐献全血6次2000毫升,血小板211次411个治疗量。

史兵 白喜军

史兵、白喜军伉俪,自由职业者,经营进口红酒多年。夫妻二人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己任,夫唱妇随二人共累积献血近一百五十次,他们的目标是,在规定年龄内要去点燃二百人的生命的烛光。

关健

第一次献血是2007年,一天走到泉城路,芙蓉街口,看到山东省血液中心的爱心献血车,献出自己微不足道血液,能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新冠疫情出现时,关健想到更多人需要血液的帮助,开始来到山东省血液中心,献血小板,每个月两次,坚持几个月了,今后关健还会坚持。关健迄今为止捐献了19次全血7600毫升和19次血小板38个治疗量。

张霖

张霖第一次无偿献血是在2002年,那时还在上高中,当时是觉得自己已经18岁了,到了该承担社会责任的年纪,于是就去英雄山献了第一次血。从那以后,就开始每三个月去献一次血。直到2004年,知道了有机采成分血,于是就开始基本每个月去献一次血小板,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纪录片,说的是天津血液病医院那些得白血病的孩子的故事,大学毕业后在07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从第一次献血到现在18年,献血162次,献的不算多,但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经过这些年自己的想法也和原来有了改变,原来是想自己做点什么能帮助别人,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以后这种习惯会一直伴随着张霖。

谭振华

第一次献血是在2011年9月,谭振华学校山工艺就在血液中心附近,依托位置优势,大学期间开始每隔半年就去献全血。直到2016年,得知有机采成分血,从那开始便坚持献成分血。从第一次献血到现在20年底,全血8次,成分血23次。感觉献血是很有成就感、很有使命感的事情,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谭振华表示会坚持给身边的朋友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争取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

王敏

第一次献血是在2015年,那时候还在刚好年满18周岁,去了当地的献血车,由于王敏 在读高三,工作人员说备战高考期间不能献,于是等高考结束后10月1去献的第一次,从那以后,开始每隔半年去献一次血,直到2018年,一次偶然机会,得知有机采成分血,从那开始便坚持每半个月去献一次,后来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看到很多白血病的孩子,需要造血干细胞配型等,同年8月份,在德州血站加入中华骨髓库…从第一次献血到现在20年底,献血45次,虽不多,但庆幸自己一直坚持下来了,无论工作实习从山东—江苏,一直没断过,总想着活着就要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年一直给身边朋友同事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争取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献血的队伍中,愿以平凡之举去传递世间温暖,守护他人生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