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四则运算(小学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四则运算(小学数学知识点)(1)

课课听APP,家长的好帮手,孩子的好朋友

基本概念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加减法

(一)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和=加数 加数

例:10=4 6

(二)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差=被减数-减数

例:4=10-6

减数=被减数-差

例:6=10-4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如:10-4-3=10-7=3

乘除法

(三)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例:3 3 3 3=3×4=12

【积】在乘法中,两个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因数×因数=积

例:3×4=12;

3、4都因数;

12是积。

【乘法的验算方法】

用所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如果得到另一个因数,就是乘法做对了。

【乘法的简便算法】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利用这个规律,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

4×5×6=4×(5×6)=4×30=120

5×16=5×4×4=(5×4)×4=20×4=80

(四)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被除数÷除数=商 12÷4=3

除数=被除数÷商 4=12÷3

【有余数除法】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12÷5=2……2(注意:余数2小于除数5)

12=2×5 2

【除法的验算方法】

用除数和商相乘,如果得到被除数,或者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得到除数,就是除法做对了。

【除法的简便算法】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利用这个规律,有时一个数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2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比较简便。

例如:

1000÷25÷4=1000÷100=10

420÷35=420÷7÷5=60÷5=12

  • 注意辨析:“除”和“除以”

除以:【A】除以【B】,写作A÷B,A是被除数,B是除数。

除:【A】除【B】,写作B÷A,B是被除数,A是除数。

运算顺序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是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第二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意思是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里的,再按照一般的规则计算。

例如:

100-7×5=100-35=65

20 3×6=20 18=38

30×(4 12×3)=30×(4 36)=30×40=1200

习题自测

1)12-3-5

2)29-3×2

3)4×5×2

4)120÷6÷2

5)32 6×3

6) 15 (3 4)×2

7) 一个数除以3得到的商是8,余数是2,这个数是多少?

8) 一个数除25,得到的商是5,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

4;23;40;10;50;29;26;5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课课听APP】【在手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课课听”即可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