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1)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2)

文 | 蝶梦依依 · 主播 | 应犹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曹公虽然把李纨安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但是无论小说或者电视剧,她却往往被人忽略。

身处庞大的红楼阵营里,扎堆在姹紫嫣红、千娇百媚中,相比于别人的光彩耀眼,她显得默默无闻。

因为太过沉静,有人说她冷漠,因为太过简朴,有人说她吝啬。

吕启祥教授专门评说过红楼人物,写过一篇《形象的丰满和批评的贫困》。

主题就是,我们不能靠主观意识去妄自揣测和评判。

就像今天的主人公李纨,她是生动的丰富的立体的,更是多面的。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3)

她柔韧坚强。命运派送给她一把非常糟糕的牌,“丈夫早夭亡,仅留一少子”。

但她没有顾影自怜,这副无主的差牌被她打成完胜。

她始终淡定从容,尽管她生命的基调原本是灰色的,黯淡无光。

但她明智的注入了温厚、良善、谦恭等多种元素,不声不响地把生活调节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她也是红楼女子中,最会生活的其中一人。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4)

给自己精准定位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赞》中,这样评价李纨:“渊源宰相风度也”。

原著红楼梦第四回,青春丧偶的李纨就出场了,丈夫贾珠是贾政的嫡出大公子,宝玉和元春的大哥。

有一小段介绍: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生了李氏取名李纨,字宫裁。她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出生于书香门第,又嫁入豪门,她是唯一一个名中有“字”的女子。

她清心寡欲,超然世外,出场的机会和画面,都相对很少。即使这很少的露面,还甘愿当配角。

在第五十五回,因荣府的内务管家王熙凤小月,需要静养一月,王夫人自然是玩不转的,于是,差遣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暂时管理荣国府家务事宜。

上任第一天就赶上处理赵姨娘的兄弟去世,贾府该出多少礼钱的事。

她出手阔绰当即赏银四十两。

王夫人给她授权,让探春宝钗来扶持,但她不揽权不恋权,凡事以探春和宝钗为主,退居幕后。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5)

她的谦恭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哪怕吃饭这样的小事她都谦让有度。

文中写到: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按她的身份地位,她该是面南朝北的坐位,可她却坐在一侧。

她本是荣国府第一正牌少奶奶,具备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可她偏偏守本分,识大体,知进退,甘居人后,藏智守拙。

不争不抢,自有岁月打赏。

在仆人们眼里,她是大菩萨,厚道、多恩、无罚,是第一个善德人,清净守节,按例行事,从不多事逞才。

贾母和王夫人也非常喜欢她,因她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

胡文彬先生也曾这样赞李纨:“她之所以事事退让,因为她是一个饱经世故、参透人情的人。”

《道德经》中也有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给自己精准定位,给别人创造空间的人,自然会赢得很多人的尊重和赞誉。

事事周全、处处礼让的她当然也配得起这些高赞。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6)

给生活加足佐料

李纨也是会生活的人,所到之处,遍植阳光。

她的懂生活,是寻找快乐、发现快乐、传播快乐。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7)

第三十七回,大观园建立海棠诗社,虽然首先提出倡议的是探春,她当即承诺,帮探春把诗社兴建起来,又主动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承揽下来。并自荐掌坛,还为自己取了“稻香老农”的雅号。

这个掌坛可不是吹口仙气就能应付的,需要实实在在的真本事。

她不善诗,却懂诗,对诗词评论更是理性、公平、到位。在评黛玉和宝钗的《咏白海棠》诗稿时,她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黛玉稿),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评菊花诗时,因一共是十二首,李纨是一一评论的。她说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结果是黛玉夺魁,理由是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做到这么专业,这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做支撑。

也有红学者打比喻说,如果黛玉是艺术家,那么李纨就是诗词评论家。

她是善解人意的大嫂。

她统管着弟弟妹妹们的饮食起居等,工作上尽职尽责,严肃认真。她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放松不放纵。

她在严酷的现实里造梦,把大观园打造成少男少女们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纯净的乐土上,缔造美和温情。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8)

书有四幅美轮美奂的画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晴雯撕扇。这些都发生在大观园内。

关起大观园的大门,隔离开外界的约束,与众姐妹玩得高雅又不亦乐乎。

第六十三回,为庆寿群芳开夜宴,她们划拳行酒令,唱戏吟曲,一直闹腾到深夜;

冰雪世界里,她提议去芦雪庵拥炉作诗;

当宝玉和湘云偷烤鹿肉吃,她也默认,只提醒千万别割破手;

即兴联句,宝玉落了第,她的惩罚很有趣,罚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乞要红梅。

一个爱生活的人,才会对美有超强的敏感度,她慧眼观世界,并灵动地去给生活加足佐料。

积极地调整自己,用内心的温软应对命运的薄情,用美来转换生活里的苦。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9)

妥善理顺各种关系

一个有生命厚度的人,都是心有雷霆面若静湖。

李纨就是这样,看上去永远都是安之若素,素衣素裙,清雅端庄。如果只用“柔”来给她的品行定义,那就太片面了。

她和凤姐的一次正面交锋,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纨。

为了给诗社筹集活动经费,她带领众姐妹去找王熙凤,凤姐是内务管家,大权在握。当然她们给凤姐挂了个响亮的名号-----监社御史。

王熙凤是什么人物啊,水晶心肝玻璃人,哪能轻易出钱,笑着当场拆穿她们。再接下来,王熙凤的话可就不那么仗义了,又快又狠还带着调拨离间。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10)

她一针见血把李纨的收入掀了个底朝天,不留余地。

面对凤姐的咄咄逼人,她不慌不忙,微笑着巧妙应战。

李纨说道:

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

这东西亏她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

这一段精彩对白我特别欣赏。这是全书李纨说话最凌厉的一次。

说话方式是软中带硬、井井有条、指东打西,对比、比喻、排比统统用上,蛇打七寸,效果却直击重点,即使伶牙俐齿的王熙凤也无力还嘴。

目的达到了,凤姐乖乖掏钱。她此举还带着打抱不平的侠气,顺带手给平姑娘找回了面子。

她说替平儿出气,事出有因,第四十四回,有贾母带头所有女眷一起给凤姐过生日,凤姐醉酒回家,正好撞上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

凤姐撒泼哭骂,贾琏举剑想杀凤姐,闹得人仰马翻,可怜平儿夹在他们夫妻中间,受气挨打。

比起贾琏的色欲占有和凤姐的利用,李纨是以一颗真心疼爱平儿。她不止对平儿这样,她的善意是针对任何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凤姐和鸳鸯私下想办法戏弄,她出来阻拦;

她对那些地位不高的姨娘们也很尊重,凤姐对待众姨娘的态度是,连正眼都不瞧她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11)

黛死钗嫁,陪在黛玉身边的只有紫鹃、李纨、探春三人,原文写道: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悲痛之余,她还细致地安排黛玉的衣衾妆裹等等。

阿城有句经典的话:“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

在这世间大多数的人,习惯于把一杯水晃成一桶的样子,只有少数人明明满满一桶,却滴水不漏波澜不惊。

她收藏起自己的才略才识才气才华才情,用款款深情关爱着身边的人和事,这是本性的善良和宽容。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12)

不忘初心,终得回报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红楼梦中如果评选谁教育孩子最成功,毋庸置疑非她莫属。

丈夫病死时,才二十岁,他们夫妻年龄相仿。她独自抚育儿子贾兰。

她是儿子生活中的保姆,精神上的导师。

虽然失去了父亲的呵护,贾兰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反而比一般的孩子更懂事稳重知书达理。

小说第九回学堂闹风波,众学童都打成一锅粥,砚砖空中飞,他冷静旁观,躲避是非。

她全方位培育儿子,除了读书用功,还督促儿子习武。

第二十六回,宝玉无精打采,到处闲逛,一会逗雀,一会看金鱼,忽然看见从山坡上跑下两只鹿,原来是贾兰拿着弓箭在后面追射。

后来贾兰不负母望,高中武举,当然是发生在贾府被抄后。

李纨也子荣母贵,凤冠霞帔。

就因为凤冠霞帔,也引来非议,她的判词和曲牌中有“枉与他人做笑谈”“人生莫受老来贫”,有人抓住这句话不放,说她自私,不施援手。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13)

胡文彬先生是这样分析的:大厦将倾的时刻,实在是独木难撑,即使她使大力气,作大施为,无法补天。

试想,大难临头,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她要自保也不算大错吧?

她的一生,虽在封建礼教下,并没有变成槁木死灰,而是韬光养晦,活出自我。

在错综繁杂的关系网中,她努力去做:合格的儿媳,优秀的母亲,知心大嫂,仁慈的主子,大度的妯娌。她是蕴含着中国传统妇德馨香的女性。

她的花名签是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这正是她的写照,雅致、素淡、超脱、不卑不亢,她就是那枝冷风中静静开放的寒梅。

获取一整年的超值课程礼包!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8个道理(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14)

-图片来源-

《红楼梦》剧照

-作者-

蝶梦依依,自由撰稿人,喜欢历史,热爱国学,尊崇文字。用包含热度的手,触摸有温度的历史。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

加入十点读书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