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

文/温星

西双版纳景洪市郊外某小区,中国文坛著名的大光头和“最爱撒娇的胖子”默默,独自躲在书架拥挤的书房中,不紧不慢地在电脑上敲击着。一部全新的长篇小说,就快收尾了。

一月前,他从上海飞“回”云南西双版纳,飞机刚落地,便迫不及待地脱去加绒的皮衣,脱去厚厚的羊毛衫,扯掉大围巾和帽子,仅剩一件麻质T恤,钻出机舱。

一头栽进版纳高达近80%森林覆盖率所葆有的负氧离子空气,他红润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这位“幸福的胖子”,仅仅只是沐浴在西双版纳冬日暖阳中的外来人群中的一员。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何都对版纳情有独钟?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1)

佛塔林立的西双版纳,是个有信仰的地方


上海诗人、“最爱撒娇的胖子”默默:14年前遇见版纳,一次性购房5套

“国民偶像诗人”舒婷曾笑言,默默长得越来越有佛像。是的,默默信佛,信因果。2006年冬天,当他第一次来到版纳,便强烈地感受到了此间民众脸上所洋溢的信仰之光。

但更加让他满心欢喜的,还是在上海备受摧残的皮肤,突然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与温润。

当即,默默决定留下来。

留下来的方式,是一次性购房5套。

云南的好友,著名诗人于坚、批评家朱霄华,一致认为,他疯了。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2)

中国著名诗人默默在版纳朋友不多,但经常会聚一起喝茶,海阔天空畅谈古今

“退回去十几年,他们意识不到,全国人民可能也都意识不到,版纳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是多么可贵。”默默说,“但我清楚。我更清楚这种全球独一无二的资源,必将成为版纳发展的核心动力。”

默默,生于1964年。“撒娇诗派”创始人,一度,曾与北岛、舒婷、食指等当代诗歌巨头齐名。

在这个地球上,去过许多国家的默默,最热爱的地方,唯有云南。除版纳的5套房,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他早年还买了一栋土司府老宅。

这些年来,他过着候鸟般的幸福生活:夏季来临之前,从上海飞到丽江;秋天结束时,再从丽江南下版纳。哪里水草丰美,哪里物候怡人,他就去到哪里,并且购房,长期驻留。

英国女文豪伍尔芙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望着老友默默,我老不由自主想起这句名言。

默默急公好义。他在上海闹市区和香格里拉的两座“撒娇诗院”,常年无偿接待国内外诗人、艺术家,在圈内,人送雅号“诗坛柴进”“诗坛孟尝君”。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3)

豪爽的默默,总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而所谓“雌雄同体”,是指一米八的老爷们齿白唇红,面若冠玉,嗓音也细声细气,而且,居然以“撒娇”著称,以情诗名动江湖。

版纳的5套房产,默默一直闲置其三,极简主义地装修了两套,留着给自己和家人,每年底南下过冬。由此可见,他心底最温暖的,非版纳莫属。

“这里空气最好,冬天的气温和湿度也最舒服。在这里,我写作的状态也最好。”默默如是说道。


北京画家老潘、同济大学教授马原:交出全部身家,交付于这片大地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4)

中国著名作家马原落户隐居西双版纳南糯山,并自己建盖了包括9栋建筑在内的九路马堡

画家老潘,天津人。北京闯荡十几年,本来已经如太多“北漂”所梦所愿,蜕变为了北京人。但最终,他的抉择,是做一个云南人,准确地说,是西双版纳人。

2012年,老潘到版纳旅游,机缘巧合,结识了刚从海南卖掉房产、举家迁到勐海南糯山的马原。这位中国先锋文学标杆人物,深深地震撼了他。

2008年,时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的马原,肺部惊现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数日后,他拔掉针管,独自从医院出走。

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马原,这回,又冒出一个许多人无法理解的“歪理邪说”:这莫名而来的病,是上海的气场造成的,如果我能找到最好的空气、水,最好的天气和环境,把身体元素全置换一遍,这病,会不会又莫名而去?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5)

马原戏称,自己在版纳的独立王国世外桃源,可以吸收天地灵气,连癌症不敢闹腾了

于是,马原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跑了大半个中国,认为想找的地方就是海南。但后来,他又到了云南,到了西双版纳,他不得不告诉自己:这里呀这里,才是自己的桃源和终老之地。

11年过后,我的忘年挚交马原前辈,已然逼近古稀,定居南糯山,也已8个年头。肺部的肿块仍如当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上海大医院的朋友惊讶万状,宣告他“自产”的“鸡蛋”已固化,理论上不会再发作。

2019年12月某夜,被誉为“中国古茶第一村”的南糯山山腰处,马原九路马堡宽敞的观景露台。漆黑的天幕下,不远处的原始森林与群山连成一片。弦月当空,略带凉意的清辉倾泻人间,也斜斜地映照于梦幻的露台。

那夜,马原、老潘、我,畅谈至凌晨两点。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6)

马原世外桃源中的一道大门,他取名为“空门”

马原特别感恩。感恩版纳这片神奇大地,“拯救”了他的生命,也给了他文学的第二春。他不断不断地,诉说着版纳的好。“版纳年平均气温20多度,冬天也差不多这样。南糯山比城里又要低好几度,最是舒爽。热带雨林气候,决定了空气的湿度和体感也都很好,我觉得连海南岛都是没法比的。”

老潘也是。“北方很多地方雾霾严重,治理周期50年。呆在北方,你还能活吗?版纳,尤其是冬天的版纳,绝对是天堂,一个享受阳光和人生的天堂。”

对于自己的选择,马原老潘无不得意洋洋,幸福溢于言表。

他们跟默默不一样,都是交出了全部身家,把自己和家人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交付给了这片大地。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7)

隐居版纳的北京画家老潘

成为版纳人的天津人或者说北京画家,老潘,把家安在景洪市中心某小区。

他喜欢在阳台上支起画架,速写视线中那些显得有些拥挤的街道、传统的傣式建筑、着傣裙的窈窕少女,还有被奇幻白云和灿烂阳光填满的天空。即便冬季,热带雨林的雨水也较多,骤雨初歇时,天空更烂,阳光也更加灿烂。

“这不像极了人生的况味吗?”老潘点上一根烟,轻咂两口,淡然设问。


全国各地一派萧瑟、北方西风渐紧之时,天南地北的大咖为何纷纷选择南下?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8)

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超过80%

站在老潘的阳台上,版纳的冬日暖阳洒在我脸上。举目远眺,天际之处,依稀可见奔流不息的澜沧江。更远的背景里,森林如海,群山如黛。

这是一个当地人公认的“高尚小区”,院子里,停满了车。我稍加留意,便发现,几乎全是外省牌照,川A、京A、沪A、豫A、粤A、贵A……全国各地,应有尽有。

如马原那般“上山”,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世外桃源”,需要更大的综合成本与情感投入,目前,老潘尚无能为力。像他一样置业或租住在景洪城里的“候鸟”,实在很多,很多。

来自山东的投资人何女士,叮嘱我不要透露她的名字和具体情况。因为,“天南海北的朋友都喜欢版纳,尤其喜欢冬天的版纳,如果他们都知道我在这里,光搞搞接待就得把我累死。”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9)

西双版纳美景,令世人为之陶醉

话虽如此,何女士的幸福感却怎么也藏不住。

她在山东和北京、青海、四川、贵州等地皆有投资,但家乡之外,仅仅在版纳长租了一栋别墅,每当全国各地一派萧瑟、北方西风渐紧之时,便带着家人飞到版纳,住上两三个月。

鏖战资本市场多年,何女士和先生皆有些身心疲惫,力不从心。

这种倦怠感,消弭于四年前,不仅因为他们选择了冬季“躲”在版纳,休养生息,积蓄来年积蓄“征战”的勇气和力量,还因为,他们在这里结识好几位跟自己有着同样初衷与追求的人,比如:在景洪买了3套小公寓的广西企业家黄先生、在嘎洒镇经营休闲山庄的英国人杰克,还有从大东北跑到澜沧江畔来搞生态种植的小强小刚兄弟……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10)

“我预测,这几年,景洪市的人口会呈剧增趋势,整个城市规模也会随之大大扩容。很快,等泛亚高铁、新机场投入使用,版纳的优势和特殊地位将更加明显。”说到这里,何女士颇为兴奋。

对于在世人口碑中被“供”在“仙山”(南糯山)之上的大作家马原,何女士仰慕已久,但一直无缘得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何女士跟马原、默默、老潘,自然并非同类。

属于后者且我所知道的,在“南下”的各界“奇人异士”的“江湖榜”上,还有很多: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竞猜赔率榜上的大热门,与马原同为中国先锋文学标杆之一的女作家残雪;

中国“第三代诗歌”领军人物李亚伟,他在成都宽窄巷子经营着自己的网红餐厅“香积厨”,据说,也想在版纳开一家;

有关西双版纳的印象(文化名人的冬天叫西双版纳)(11)

中国著名诗人李亚伟在成都宽窄巷子的网红餐厅香积厨,他也想开到版纳来

北京候鸟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韩云峰,又是画家、制片人、电影美术师,曾从版纳“走出去”,拍摄长篇文献纪录片《金三角》,他每年冬天也必到版纳小住,他所设计的景观和建筑,遍及版纳街头……

不论有着如何迥异的身份和职业,人生观、价值观也可能悬殊,但对于版纳的认同,对于版纳暖冬的喜爱,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人们,却都其心同一,别无二致。

他们都无比地热爱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就叫西双版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