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割耳朵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梵高割掉耳朵的那一深夜)
喜欢画画的朋友记得关注我,每天分享绘画知识,只出精品!
画一个人就要画他的一生,文森特·梵高生前所说的这句话,最终被应验在他自己身上。
对于很多人来说,文森特·梵高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疯狂”的艺术家。精神失常、憎恶世俗、迷恋妓女、割掉耳朵等事迹也让他的故事愈发富有传奇色彩。
从法国巴黎到小城阿尔勒的一年,是梵高人生中极为高产的一段时期,创造出包括《向日葵》《星月夜》等传世之作,可同样是在这一年,他的灵魂备受折磨,先是割去耳朵,后被关进精神病院,最终生命之花逐渐凋零。今天当我们回顾起梵高都惊叹于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超前性,与如今大众文化偶像的地位不同,在梵高所生活的时代,真正理解他、尊敬他的人寥寥无几。
2016年英国广播电台BBC放映了一部名为《梵高割耳之谜》的纪录片,改编自英国作家贝尔纳黛特·墨菲历时7年,深入田野调查。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如何与他所处的社会碰撞和连结,又如何为身边人所看待?
贝尔纳黛特·墨菲(左)
带着这样的问题,墨菲前后造访阿尔勒一百余次,以法证调查般的严谨、细致,寻找事件发生时代的一手资料,寻访事件当事人的后代,建立起梵高生活当时的阿尔勒逾15000人的居民档案。逐渐拼凑出梵高及其所生活环境的真实图景,以及“梵高割耳”事件背后的真相。
梵高割掉耳朵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梵高割掉了多大一块耳朵?被梵高赠与耳朵的神秘女子Rachel究竟是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怪异举动?梵高在1888年2月满怀激情和期许来到阿尔勒,却何以在不到两年半后自杀?诸多问题,也随着墨菲的调查水落石出。
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梵高要去阿尔勒。1886年梵高到巴黎和兄弟提奥一起居住,这期间的梵高从收集的日本画作中,学会了使用非传统的视角和构图,同时重视对比鲜明的颜色,作品大量以风景画和平凡工作者的肖像为主。梵高身处于巴黎,就一定会卷入充满世故的社交圈子,这和他所追寻的东西背道而驰,离开巴黎仅仅只是开始。
今天阿尔勒市遗存的罗马古迹和梵高在19世纪80年代末曾在这里居住而闻名。在这座小城里,随处可见导游向一群群到此“朝圣”的游客们,讲述这位疯狂荷兰艺术家的传奇故事,奇闻轶事令人百听不厌。当地的特色传说中记载:斗牛士在获胜后会把牛耳朵割下送给女士,所以梵高也把他的耳朵给了一个姑娘。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马克·吐温
菲利克斯·雷伊医生
梵高的故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曾经治疗梵高耳朵的菲利克斯·雷伊医生,直到1932年去世前,雷伊都在阿尔勒公共医院工作,任何想要调查文森特·梵高在阿尔勒生活的人都会去找这位医生。墨菲在调查中发现欧文·斯通着手写梵高传记之时也去拜访过雷伊,顺着这条线索,她开始寻求保存斯通档案的加州大学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的帮助,居然惊喜的找到了一幅雷伊医生曾在处方上为斯通画的梵高耳朵的素描。上面清楚的写着:
我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你想要知道的、关于我那不幸的朋友梵高的信息。我真心希望你能赞颂这位杰出画家的天才,因为他值得。
这张藏在加州档案馆里的一小张纸片,完美的解释了梵高割掉一整只左耳,脸颊边缘只有一小块耳垂残留。很难想象,梵高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以及对自己极端的残忍,生生地割下这只耳朵的。
此后墨菲的调查有了更多的突破,19世纪那些的档案馆记录上难以辨认的名字,都被她还原成梵高“都市传说”中真实的人物。我们也借由她的调查可以再次看到1944年6月被空袭毁掉的之前的黄房子原貌、旧阿尔勒地区城市地图、联名将梵高送入精神病院的请愿书等等,事后荷兰梵高博物馆还为这些关键证据举办了个展展览。
被炸毁前的梵高之家(左)1919年的阿尔勒还原图(右)
经过同名者比对,墨菲发现梵高所赠与耳朵的Rachel可能并非妓女,而仅仅是妓院的一名女仆。她甚至辗转联系到了Rachel的后人,了解到Rachel曾经因为狂犬病,身上留下一处醒目的伤疤。而出于梵高做事毫无保留的性格和极度的悲悯,墨菲推测梵高可能是在一种“信仰的驱使下”,希望把自己身上最好的一部分送给Rachel,以弥补她的残缺。割耳的动机并非是为了高更,更不可能是效仿斗牛士了。
2003年“遗失的梵高档案”第一次得以完整地公开,1888年阿尔勒区民联名送梵高进精神病院的请愿书也被曝光,随之而来是质疑声与不合理的批判。1888 年黄房子附近的拉马丁广场人口大约747人,仅靠30人的意愿就能决定一个人去留是不是太草率了?而又是谁发起了这项联名?
阿尔勒的请愿书 1889年2月
经过墨菲的调查,发现这根本不是民众一致同意的产物,而两个勾结起来的朋友,动用他们的关系,企图利用黄房子的地理位置谋求更大利益的勾当,他们绑架了少数街坊的恐惧心理。文森特·梵高从来都没有不由自主地干过坏事,这个小型封闭的社区对外来者的恐惧;对无限的创造力以及如影随形的疯癫和古怪行为的恐惧,才是催生梵高被送进精神病决定性原因。
每天我都对自己说:“今天我必须把爱留在心底,否则我怎么活过这一天?”
——《王尔德狱中记》
1890年,一位比利时画家仅用400法郎(4英镑)就买下了梵高所画的《红色的葡萄园》,这也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去的作品。又有谁能想到,在一百年后,那幅在阿尔勒黄房子里画下的《向日葵》以4200万美元的高价卖出,《没有胡须的梵高》更是创造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
《红色的葡萄园》
从神职者到艺术家,梵高的信仰从来都是找到那个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他用画笔记录下穷人、妓女、无家可归的平凡人的模样,梵高的画作中的主题从来都不是“疯狂”的,但人们几乎总是在“疯狂”的前提下评判梵高和他的作品。如此简单地去理解他的作品是非常草率的,事实绝对要微妙得多。
如果一直都以“疯狂”的角度来理解他的艺术,那么也只关注了他人生中精神病发作的那段时光。墨菲的调查过程就像是推理一宗疑案,它提供了另一个看待梵高的角度,抛开那些画作带来的光环,梵高仅仅是一个善良、敏感、极具同情心的人。就像墨菲所说的一样: “拿历史去附会传奇故事,要比揭露历史真相容易得多。”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