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标点符号共有多少种(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标点符号的基本作用
2.标点符号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3.根据语境,辨析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辨析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标点 |
使用方法 |
示例 | ||
顿号、逗号、分号 |
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
①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问号 |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
①他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②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个答复。 | |||
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
这个问题该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法呢? | |||
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
①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②怎么啦,你? | |||
冒号 |
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 ||
用在提示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 |||
用在总括性句子前,表示总结上下文 |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 |||
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能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 |||
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
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 |||
“××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
①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有不少李白的诗。” ②“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③“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老师说。 | |||
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用 |
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简,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 |||
叹号 |
倒装感叹句,全句末尾才用叹号 |
多壮观呀,气魄雄伟的钱塘江大潮! | ||
两个叹号连着用,只在后词用叹号 |
“啊,啊!”老王惊叫来,慌忙之中跳到了院子里。 | |||
叹词后跟感叹句,在末尾用叹号 |
啊,多么神奇的魔术呀! | |||
引号 |
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右引号里面,且引号前面用冒号 |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
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
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 |||
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 |||
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
三峡工程、京广铁路、“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 |||
破折号 |
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词语同时使用 |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重复,只保留其一) | ||
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 |||
括号 |
句内括号: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被注释或说明词或句子后面 |
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堵塞了油料漏洞。 | ||
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 |
“吸翠霞而天矫”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运》卷十二) | |||
书名号 |
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
①我最爱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红楼梦》。 ②今天我们班新学了一首歌曲《同桌的你》。 ③请大家今天回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读<雷雨>有感》 | ||
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5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11个栏日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 |||
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
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 |||
书名号内还有书名号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
《读<石钟山记>有感》《<中国工人>发刊词》 | |||
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
《荀子·劝学》《念奴娇·赤壁怀占》 | |||
省略号 |
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
第二代无线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 ||
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
下面,我们须对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作用再做一下探讨。
一、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中间不能断开,不能用在一行之首。
(一)表示省略
1. 表示引文的省略
例: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 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
例:沙啦啦,沙啦啦……
4.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
例: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二)表示语言(心理)的断续、思维的跳跃
1.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例如说话:“阿……Q哥,像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地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例如心理:“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3.表示思维、语意的跳跃
例:“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三)表示欲言又止,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例:“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这一句中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第三个省略号属意在言外的省略。所谓“意在言外的省略”,是指当有的文句的某一部分可以包含某种意思时,有意不把这一部分文字写出来,而用省略号表示,可以给读者以回味,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被省略的意思。如: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金色的鱼钩》)此例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文字是“吃草根和伤病员吃剩的鱼骨头”。由于这一内容上文已有交代,因此这里用省略号读者完全能领悟其所省略的意思。又如: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四)表示沉默、语言中(抢)断
除此之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无语:
例:“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后一个例子属于“标志不语”用法,即:当事态发展到该某个人讲话而这个人却没讲时,就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2、表示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话还未说完被别人前去说了。
例: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二、破折号表示有“破”有“折”的标点符号。所谓“破”,就是在语句中突然打断话头;所谓“折”,就是把意思转移到另一方面。因此,表示停顿、转折、注释是它的基本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例如: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例如: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如: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例如: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如: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例如:“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例如:“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例如: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例如: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例如: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
6、表示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例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例如: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应注意的问题:
1.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则保留。如: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中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2.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也没有缝)掏出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阿累《一面》)
3.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用法容易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可从两个角度区别:一是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如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二是凡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用冒号表示总说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子表意不完整。
三、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的用法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强调指出;④表示讽刺或否定;⑤表示特殊含义。
(一)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
在文章中直接引用别人说的话、书上的话或写人物对话等,要用引号标出来,以便把引用的话和写文章人的话区别开来。引用可以引局部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引全部。 例如:
①邓小平同志有一次在讲实事求是及实践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一语中的,既幽默又深刻。②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一文中,王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学科。”
③“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④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
⑤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③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强调指出的部分
例如:①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②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③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④觉英、觉群和觉世也买了些“滴滴金”、“地老鼠”和“神书带箭”来燃放。
(三)表示否定、反义、借用或讽刺
例如:①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即“愚笨者”)
(四) 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①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
②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五)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地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
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的区别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起到突出、强调作用。比如: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这里的“豆腐西施”,就是一个特定称谓,因为杨二嫂是卖豆腐的女人,称她为“西施”含有一定的戏谑】。而“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比如: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特定称谓与其表达的意思有相通之处;特殊含义与其表达词语的本义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特殊”含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