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择偶观(现代女性择偶过程中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努力,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体要求就是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不同的个体切实履行属于自己的义务,包括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符合自己的社会阶级以及符合社会道义的行为。
当然,不同的个体所肩负的使命各不相同,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也各有差异。
那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准则来确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以及确认自己的行为框架呢?大体来看,我们可以从社会角色、社会分工以及道德评判体系这几个维度去判断。
从社会角色层面来看,大多数个体都需要尽到自己应该的责任,无论是职场的员工、家庭中的子女和父母、还是社会的一员,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从社会分工层面来看,大部分家庭当中是夫妻双方都在获取收入,同时一起劳动,也许丈夫的经济责任会稍微重一点,但妻子会在家务和照顾子女方面更加辛苦。
从道德评价体系来看,我们应该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而非只是通过某一方面去评判,比如经济水平。
通过创建新东方教育集团而跻身企业家行列的俞敏洪凭借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口才获取了人们的关注,他曾经在一次访谈当中表示,现如今女性对于男性的看法似乎已经出现了偏颇的倾向。
观点:“女人只看钱不看良心”标题当中的观点,正是俞敏洪在此次发言当中表达出的意思,他认为,中国的未来是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女性的,因为女性的发展以及状况,基本上就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基本状态。
然而现如今的许多女性却过于看重男性的经济能力,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过于重视其经济水平,而忽视了其本身的能力、发展甚至是最基本的品质。
那么俞敏洪的这一观点是否靠得住呢?
在2022年的妇女节来临之际,某社交平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对该平台的女性用户进行了一个关于择偶观的调查,其中半数以上为“零零后”,有效问卷超3000份,具备一定说服力。
其中,在关于另一半职业调查一栏,多达62.3%的受访者选择了“创业者”,收入相对较低、也不算太稳定的国企仅以17.7%的比重排在最后;在双方收入比重相关的问题上,有47.6%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另一半的收入比自己的收入低。
所以从这一调查来看,似乎俞敏洪的话有一定依据。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以偏概全也并不客观。我们只能说,在现如今比较年轻的女性看来,另一半的收入水平是比较重要的。
那么抛开这一情况是否属实不谈,我们不妨来审视一下,为何当今社会之中或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当今女性择偶的标准选择?
择偶观:观念影响之下的多重博弈从社会人类学的实践视角来看,在某个时间节点与不同领域之内,影响个体做出社会行动选择的因素往往有很多。
这些领域被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称之为场域(field),是一个充满各方力量对抗的虚拟社会空间。
而影响个体在其中做出选择的因素被称之为习惯(Habitus),是一种对个体有强制性的无形文化习惯,抑或可以理解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
那么假如我们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择偶,自然就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理解一些行为:婚姻本身是一个场域,其中男方、女方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都算是主体,而诸如经济收入、发展前景、外貌体型以及道德品质就成为了影响个体做出判断的不同因素。
当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及生活背景比较重视经济水平,其自然会更加重视这一点;与之相对的,一些生长于书香门第的孩子们更重视另一半的素养与品质,经济能力反倒是次要的。
所以社会当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其择偶观念的变化,并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今社会之中,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我们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从消费水平上来看,女性相比于男性而言,生活成本的增长会是更加显著的;需要通过护肤品、服饰和首饰维持容貌,需要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当然,还有生理期等区别于男性的特殊因素,这也是女性在许多社会生活当中比较被动的一点。
所以当生活成本上升时,女性的感受自然是最明显的。
相比之下男性的消费观比较简单一些,基本就在日常基本的支出上,不排除部分个体有自己的爱好。所以女性会更加重视经济水平也是因为整个社会在发展所影响的。
其次就是观念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可以说全球都已经成了一个整体,人们不再拘泥于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间之内,而是广阔的接受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念。
于是来自西方的个体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女权运动等观点也进入了中国,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同时女性接受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水平提升,愈发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很多女性不免会产生寻找“白马王子”的想法,对方自然要帅气、有钱又温柔。
至于这种想法,如果自身确实十分出色,那么自然是合理的。
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还是要清楚一点,就是在择偶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寻找另一半,否则存在差距的婚姻始终难以长久。
总而言之,俞敏洪关于当今女性“只看钱不看人”的论断有一定依据,却在表达上有些偏激了。
对于广大女性而言,也确实应该脚踏实地,在提升自己的同时,那个理想中的他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