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妇罗怎么炸得蓬松酥脆(裹上面糊炸一炸就是天妇罗)
美食家蔡澜曾说,
“最能代表日本美食的东西就是天妇罗”。
看似平平无奇,
只是裹着面糊的油炸食品~
天妇罗虽经油炸而成,
但口感特别,不油不腻;
外酥里嫩,还保持食材原有风味,
可见功夫之深厚!
不过吃了这么多,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妇罗吗?
天妇罗真的是日本传统食物?
怎么才能做出美味的天妇罗。。。
事不宜迟,圈妹为你一一揭晓谜底~
一起来看看日本天妇罗之神的独家秘笈!
▼
▼
▼
1天妇罗真的是日本传统食物?
提到天妇罗,必定会联想到日本~
其实天妇罗是外来食物,最后被日本人发扬广大!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人纷纷透过海路来到亚洲,欧洲人与日本人也有所接触。当时与日本接触最多的以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为主,与日本进行贸易。
当时的日本人,看不起这些西洋人,因此以「南蛮」来称呼他们,而他们的食物及料理被称为“南蛮食物”及“南蛮料理”。因此在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和商船上的水手将油炸烹饪方法带到了日本,所以天妇罗是一种外来食物
2为何日本人将其命名为天妇罗?
对天妇罗的命名说法大概有两种:
说法一:
有人认为与日本料理不同,欧洲商队中葡萄牙的水手们鱼的烹饪方式非常简单,直接丢入油锅炸熟了就吃。在葡萄语中的「Tempero」意指“烹调”,“快一点”,当时是为了以较快的速度可以取得充饥的食品,后来该词也是日本天妇罗(Tempura)的词源。
说法二:
也有人觉得这是由葡萄牙传教士于16世纪传入日本,来自「Tempora」,拉丁语中「时间」的意思,在西班牙与葡萄牙中则指基督教的斋戒期,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e”就是“守大斋期”的意思。在这段期间内不能食肉,只能吃蔬菜或是鱼肉。
3为何日本人会喜欢天妇罗?
许多传统的日本料理多以水煮的方式为主,这与日本的农作物有关。古代日本的油料作物较少,缺乏植物油,在公元七世纪日本天武天皇下达《禁止杀生肉食之诏》(也就是「禁肉令」)之后,日本人长达千年不食畜肉,自然也不会有动物性油脂出现。
由于禁肉令,日本人看到葡萄牙人炸鱼的料理方式之后,也开始学习葡萄牙人用油来炸蔬菜或鱼肉。且由于简单易做,从江户时期发展不断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时至今日,天妇罗的食材基本上还是以蔬菜与鱼、虾、贝类等海鲜为主
但是天妇罗也分种类~日本关东和关西人民在此问题上好像都很难达成共识!关东的天妇罗为一种鱼贝类或蔬菜等裹以小麦粉与蛋汁,并油炸的日本料理。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天妇罗。
而关西的人民则认为天妇罗为一种鱼浆油炸食品,关东称之萨摩扬(薩摩揚げ),类似台湾的甜不辣。
现在是不是对天妇罗又有新认识?
不过。。。
如何炸出美味的天妇罗才是关键!
圈妹大揭秘:
天妇罗的美味必杀技!
▼
▼
▼
1选料分季节
春季可以品尝银鱼、香鱼、樱花虾、文蛤、蚕豆、芦笋、刺嫩芽等;
夏季则是大眼鲬、沙梭、银宝、茄子、南瓜等;
秋季不妨尝试虾虎鱼、松茸、山牛蒡、栗子、百合;
冬季不要错过牡蛎、白子、扇贝、番薯等。
2裹面&油温是关键
食材新鲜应时间固然重要,但是烹饪的手法更为重要。要做到外脆内嫩,重要的是把食材“蒸”熟!天妇罗不是都炸的吗?蒸熟又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关于裹面:
一、材料
低筋面粉 适量
凉水
(水与面粉的比例约为1:1.5)
植物油 适量
鸡蛋 1-2颗
二、做法
1.将鸡蛋液与水融合到一起,搅动冷水,形成漩涡。
2.将冷藏的低筋面粉均匀的撒到漩涡中,自然的融入形成面糊,阻碍面筋的形成,以保证食材油炸后,最接近原味的口感。
关于油温:
控制油温是关键!如何外边金黄酥脆,同时蒸熟食材,就要看油温的把控~
1.170~180℃最适合,可滴少许面糊测试,若面糊沉入锅底后快速浮起即可
2.炸蔬菜170℃,海鲜类含水量较多,180℃油温最好
3.炸时以长筷翻食材,炸至锅中泡泡减少,声音变小,食材浮起即可。
3调味酱油
天妇罗本来是没有味道的,只有食材的原汁原味。若想突显天妇罗食材的鲜味,提味的酱料很重要~
传统酱汁:
一、关东做法:
柴鱼高汤6大匙、味醂1大匙、日式酱油1大匙,加少许糖拌匀,加适量萝卜泥即成。
二、关西做法:
蘸盐来吃。经过各种磨合和融合,现芥末盐、咖喱盐、抹茶盐、芝麻盐、山椒盐、柚子盐等特别的口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圈妹感觉又涨知识了~
趁着周末快到,
赶紧学起,大展身手吧!
如有任何补充和建议
欢迎在下方留言哟~
转载请广州生活美食圈
------------
欢迎点击底部按钮分享给朋友们一起看看...
添加微信公众号(gzlife88,长按可复制),关注更多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