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斯塔湾水灾(东线版市场花园)

本文摘自保罗·卡雷尔著,《焦土》第7部“南翼的灾难”

几个月来,黑尔莫德下士从未吃到过一顿像9月24日这么好的早餐。这一整夜,他所在的连队一直在行军,不停地行军。但在拂晓时,行军结束了,士兵们欢呼起来。他们终于摆脱了卡涅夫大桥前方的那个“捕鼠器”,现在可以稍事休息了,但首先要吃早饭。战地厨房人员给他们分发了果酱、沙丁鱼、咸牛肉和真正的咖啡。吃罢早餐,他们一个个倒在草堆中呼呼入睡。时间是早上8点。但他们并未能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休息。“各位连长立即去见团长!”叫声传遍了谷仓。

伊塞尔霍斯特中尉挣扎着站起身,这种突如其来的召唤通常带来的是坏消息。没错!十分钟后,令人痛恨的命令下达了:“赶紧列队,准备出发!”接着便是常见的混乱:“我的靴子……?”“你有没有看见……?”每句话的开头都伴随着士兵们的咒骂。卡车停在谷仓外,至少他们不用再步行前进。但用卡车运送步兵,通常意味着情况很紧急。

第7连集合后,伊塞尔霍斯特中尉向士兵们简单地介绍了情况。苏军已在北面的格里戈罗夫卡渡过第聂伯河,必须挡住他们,直到更强大的德军部队赶到为止。

“又是老一套。”士兵们小声咕哝着。基尔贝格少尉带着他的第1排登上卡车,随即出发。

来自第聂伯河河曲部苏军渡河点的消息很不妙。但是,基于雷巴尔科将军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已于48小时前在右岸站稳了脚跟这一事实,眼下的情况却没有进一步恶化,这一点又令人费解。

叶尔斯塔湾水灾(东线版市场花园)(1)

正在第聂伯河岸边修筑防御工事的德军步兵

9月24日,苏军位于格里戈罗夫卡与布克林之间的登陆场约为3英里深,4英里宽。9月24日下午晚些时候,苏军以6辆坦克和两个营的兵力扑向古德里安少校率领的第19装甲侦察营,该营已赶来封闭这座桥头堡。苏军的压力从第聂伯河河曲部向西南方延伸。与此同时,在上游9英里的巴雷卡村(Balyka)附近,莫斯卡连科上将第40集团军的一个旅近1000名士兵也已渡过第聂伯河,并向东南方推进,挤压着第19装甲师薄弱的先遣支队,这是那里唯一的一股德军部队。很明显,这两股苏军试图取得会合。

德军第19装甲侦察营赶去对付巴雷卡和布克林的苏军。古德里安大将的小儿子古德里安少校①,证明自己是个即兴发挥的高手。维修和运输单位也冲至第一线加入到激战中。苏军死死守着阵地,要将他们逐出那些贯穿高耸的西岸的沟壑似乎不太可能。

内林将瓦尔德马·迈耶少校所率的第10装甲掷弹兵师装甲侦察营派往巴雷卡村。但他刚刚命令他们出发,另一条坏消息接踵而至。9月24日早上,一支50人的苏军战斗群在上游9英里的斯泰基村(Stayki)附近渡过第聂伯河,并在河岸的沟壑中站住脚跟。第34步兵师临时拼凑起一支队伍,赶去处理这一新险情。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肃清桥头堡,消灭河流这一侧的敌军。”

可即便这么小的一个登陆场也无法被消灭。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旦苏军获得立足地,就很难将他们驱离。他们是实施顽强防御的高手。他们会伏在射孔或胸墙后开火射击,直到德军士兵的枪口对着他们,或被刺刀顶住后背时才会放弃。另外,斯泰基村的地形对苏军尤为有利。陡峭的河岸上,沟壑和岩石的缝隙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掩护。在他们阵地前方,平坦的地面很容易用机枪火力加以扫射,并击溃一切进攻行动。

德军战斗群封闭了这支苏军部队。他们用迫击炮轰击对方,用大炮和步兵炮切断他们的补给运送。截获的电报显示,这股敌军损失惨重。三天后,他们陷入饥饿状态。

但苏军并未放弃。尽管这处桥头堡已被压缩到非常小的地步,但仍需要继续加以监视和封闭,否则,它很可能会突然间再度变得危险起来,而这种危险将威胁到整个防线。内林继续将战斗群从卡涅夫调至敌人的渡河点,特别是巴雷卡村和布克林—格里戈罗夫卡地区。

9月24日黄昏,德军第258步兵团赫特尔少校的营在格里戈罗夫卡村外挖掘着阵地。第7连位于科列希什切的风车房处。所有人都在忙着挖掘散兵坑,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敌机!”

叶尔斯塔湾水灾(东线版市场花园)(2)

正在投放空降兵的TB-3重型轰炸机,该机的投放方式相当原始,伞兵需要爬到机翼上自行跃出飞机

苏军飞机呼啸着从头顶飞过。所有人立即跳入战壕或散兵坑中。一些苏军飞机似乎飞得特别低。在它们身后是一群大型飞机所构成的编队,像参加阅兵式那样整齐排列着,至少有45架。左侧也是一股类似的编队。这些都是大型运输机,飞行高度约为2000~2400英尺。战斗机和截击机在编队侧翼和上方提供掩护。“以前我从未见过空中有这么多俄国人。”朔姆堡中士说道。

这群苏军飞机并未投下任何炸弹,也没有用机载火炮或机枪实施扫射。它们从第聂伯河蜂拥而来,大摇大摆地飞过德军防线。显然,它们并未意识到德国人就在下方的战壕和支撑点中。

第聂伯河上的黄昏早早降临。现在是9月末,17点后,黑夜便开始接掌一切。可为何那些苏军飞机都开着机舱内的灯呢?一些在低空飞行的飞机甚至以强力探照灯扫射着长满灌木的地面。“他们究竟要干什么?”黑尔莫德喃喃地说道。身边的军士将望远镜贴到眼前。“他们想搞猢狲的把戏!”他咕哝着。接下来的一刻,他的怀疑被证实了。“他们跳下来了,”他喊道,“伞兵!”他掏出信号枪,一颗白色照明弹腾空而起。在刺眼的光芒中,一顶顶从天而降的降落伞清晰可见。

随之而来的是战争史上最富戏剧性、最非同寻常、最吸引人的章节之一。到目前为止,笔者从德国一方收集到的资料包括内林将军的个人记述和回忆、德军相关部队的战时日志和大批目击者的回忆,另外还使用了自1962年来苏联方面出版发行的论文和回忆录,特别是G.P.索夫龙诺夫的一份记述。

这是一次惊人的行动。黑尔莫德下士和连里的其他人仍在发愣。一场大规模伞兵空降?这种情况,即便是那些东线老兵也从未经历过。他们中有些人曾听说过,1942年2月,来自符腾堡—巴登第260步兵师的运输单位在第13军后方遭遇过苏军空降旅。除此之外,他们只知道苏军经常会空投下5至80人不等的突击队,主要用于实施破坏行动,或是为游击队提供特殊装备或领导人。

黑尔莫德和他的战友们惊奇地看着眼前这幅壮观的景象。但伊塞尔霍斯特中尉尖锐的喊声令他们伏倒在地:“瞄准敌伞兵开火!”各种武器立即开火射击。步枪的射击声响成一片,机枪的连发窜入半空。子弹射穿了降落伞,被撕破的降落伞像旗帜那样飘摆着,伞下的士兵犹如石块般坠落下来。即便降落伞完好,伞下的士兵也很无助,因为他们的下降速度很慢,结果成为数百支步枪可以轻而易举击中的活靶。

全营左侧,风车房所在的山丘上,德军的一门20毫米高射炮吼叫起来。炮弹飞向上空密集的飞机队列。一架飞机被击中,机身被炮弹撕开。火焰和硝烟中,机上的伞兵纷纷跳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能将降落伞打开。即便有些成功开伞的士兵,也被坠落下来的飞机残骸裹挟着摔向地面。

科列希什切的风车房上方,越来越多的运输机嗡嗡作响地向西飞去。此刻,天色已黑。曳光弹和信号弹拖着亮光窜入空中,雪白的丝绸降落伞闪闪发亮。装着武器、弹药和食物的空投罐慢慢飘落下来。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中,许多降落伞缠绕在树上。一些树木被装点得像是奇特的圣诞树。

叶尔斯塔湾水灾(东线版市场花园)(3)

德军及时的反空降行动迅速遏制了苏军空降兵的集结企图

赫特尔少校跑了过来:“普法伊费尔排和措恩排,跟我来!”士兵们跟着他们的营长飞奔而去。半小时后,他们带回来第一批俘虏。这些迅速出现的苏军属于近卫空降第5旅,该旅的主力正在西面的杜达利(Dudari)实施空降。而在科列希什切第112步兵师防区内实施伞降的这群伞兵,与他们的主力失去了联系。

德军迅速组织起搜索队,临时指挥中心也被构设起来。只要在地面上发现降落伞,苏军伞兵就不会逃得太远。他们还没来得及判明方向或加入到大股队伍中,便在沟壑里一个接一个被俘。“Ruki verkh(把手举起来)。”如果对方没有迅速将双手高高举起,便会立即被手榴弹或冲锋枪放倒。拂晓时,德军掷弹兵们看见科列希什切风车的叶片在第聂伯河晨风的吹拂下转动起来。一具叶片上挂着一副被撕破的降落伞,降落伞已被鲜血染红,阵亡伞兵扭曲的尸体仍挂在绳索上。

西面的杜达利地区,近卫空降第5旅主力所降落的地带上,同样发生了一场灾难。这些伞兵刚好遇到德军第10装甲师赶往巴雷卡村的一支队伍。而在杜达利村,苏军伞兵恰巧落在德军第73装甲掷弹兵团装甲车营的部署区域内。该团是来自下萨克森第19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卡尔纳上校的带领下从基辅赶来,以缓解该师侦察营所遭受的重压。

苏军空降兵的单兵武器常规步兵部队更加精良,人员素质也更高

没有一支空降单位比他们更加倒霉、更加不幸。这些苏军降落到一片布满各种武器的地带。他们像一场暴风雪那样降落下来——一场死亡的暴风雪。

时任第19装甲师作战参谋的布林德中校,对此做出如下引人注目的描述:“他们的第一次空投是在17点30分。苏军伞兵还在空中时便遭到机枪和一门双管20毫米高射炮的火力打击。苏军的空投部队拉得非常开,他们的大型运输机每隔半分钟飞抵一架,最多两架,就这样将伞兵们投下。这使我们的打击更为有效。有些苏军飞机显然意识到灾难正在发生,于是转身向北飞去。我方毁灭性的防御火力和耀眼的白色照明弹从各个地方窜入空中,显然令俄国人感到惊慌。他们现在胡乱丢下伞兵,把他们撒得到处都是。这些伞兵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型或超小型战斗群,这就注定他们要遭到失败。他们试图隐蔽在狭窄的沟壑中,但很快便被发现,不是被俘虏就是被打死。”

只有旅长成功地在自己身边聚集起150名伞兵,并在格鲁舍沃(Grushevo)东面的一片树林中站稳脚跟。在这里,他们组织起激烈的抵抗。戈尔德曼少尉所率的第73装甲掷弹兵团第3连尝到了苦头,这使他们知道,要是苏军在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实施空降并有时间挖掘防御阵地的话,将会发生些什么。那些苏军伞兵中,肯定有冷静从容的神射手。戈尔德曼的连队遭受到严重伤亡——许多人被子弹击中头部。经过一番激战,这150名苏军士兵才被打垮,他们的指挥员也当了俘虏。还有些伞兵杀开血路,逃入切尔卡瑟西面的广袤森林,加入到在那里活动的游击队中。

叶尔斯塔湾水灾(东线版市场花园)(4)

东线文库经典三部曲

《东进》《焦土》《普鲁士战场》

从德军视角审视东线战场

任何东线研究者都无法绕开的经典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