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结尾(令人动容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

70多年前,一位名叫明德英的30岁少妇,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位八路军重伤员,她成为后来妇孺皆知的红嫂原型;用乳汁喂伤员的母亲,纳鞋底,摊煎饼支前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撑起大后方的母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结尾?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结尾(令人动容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

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结尾

70多年前,一位名叫明德英的30岁少妇,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位八路军重伤员,她成为后来妇孺皆知的红嫂原型;用乳汁喂伤员的母亲,纳鞋底,摊煎饼。支前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撑起大后方的母亲……

5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要求:教育更多的人做新时期的红嫂。 红嫂,沂蒙之魂,大爱无疆。一段永载史册的真情传奇,一个感动了几代人的伟大女性。

一位八路军小战士在沂蒙山区作战时身负重伤,遍体鳞伤的他跑到一位名叫明德英的年轻妇女的家中躲避。看着嘴唇干裂、生命垂危的小八路,刚分娩不久的明德英毅然放下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撩起衣襟,把自己的乳汁喂给奄奄一息的小八路…… 沂蒙红嫂的故事,在我们眼中鲜活起来。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已经定格成美丽的象征。一腔热血,感天动地,一颗红心,迎着朝阳……她,就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沂蒙红嫂。她的名字叫明德英。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沂蒙红嫂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嫂》、《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等经典作品,传遍大江南北。1976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沂蒙颂》(电影版)连环画小人书。1997年,根据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红嫂》公映,从此,红嫂用乳汁救护子弟兵的形象深深印在亿万群众的脑海中。明德英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后来嫁到了马牧池乡横河村。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共产党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行动,从而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

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1943年,她又从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香炉石分所 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

庄新民身体非常虚弱,伤口化脓,高烧不退,饥寒和伤痛的折磨,庄新民奄奄一息。明德英就以自己的奶水喂养他,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鬼子来搜村时,明德英与丈夫李开田把庄新民当作自己的儿子躲过一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息,庄新民的伤口渐渐愈合,身体也渐渐恢复,依依不舍地含泪告别救命恩人,踏上了归队的征途,顺利地找到部队,重新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

1961年,山东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事例,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1964年8月12日晚,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首都舞台时,观看演出的毛泽东、朱德感动得数次落泪。毛泽东主席曾说:山东这盘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沂蒙红嫂就是这盘棋的半片天,共和国的红旗上有她们的血彩。还指示:《红嫂》这出戏反映军民鱼水情,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可以教育更多的人做新时期的“红嫂”。从此以后“红嫂”更加闻名天下,后来救死扶伤的女性都被冠以“红嫂”的美名,而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明德英是京剧及电影《红嫂》中的红嫂原型。“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现代京剧和吕剧中“红嫂”在为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战士熬鸡汤时的一句唱词,让人难忘。与艺术形象有所不同,生活中的明德英是一位聋哑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在人们心目中的美丽。她先后用自己的乳汁喂养救活了两个八路军伤员。有着如此博大爱心、坦荡胸怀、纯朴善良的红嫂,谁能否认她的美丽高洁呢?明德英以自己违背世俗的大义之举,把人民群众尤其是中国妇女对人民军队的深爱之情推向了极致。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因为感人至深,所以历久弥新。邓小平同志率部转战太行山期间,有感于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养育之恩,曾深情地讲过这样一句话:“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许多年以后,陈毅元帅也感叹道:“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伟大的沂蒙人民,伟大的共产党 。以红嫂为突出代表的沂蒙山区老百姓的拥军故事,感动的何止是一代人,这是陈毅元帅的真情告白。聂荣臻元帅还亲笔题词,赞誉明德英为“革命的先进妇女光辉形象”。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几年前,一位将军离休后带着老伴重返沂蒙山区,希望能找到当年用乳汁救过他性命的红嫂。按照将军提供的线索,当地妇联的同志带着他走了一家又一家,先后见到了50位红嫂,却终于未能找到他要寻找的红嫂。将军终于明白,在抗日根据地的沂蒙山区,有着太多的红嫂,有着太多感人的故事,以明德英为原型的红嫂只是众多支前拥军妇女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建立后,明德英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明德英老人于1995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巍巍沂蒙山,耸立着沂蒙儿女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的崇高情操。普普通通明德英,善心救助子弟兵。深情拥军神鬼泣,红嫂化作天上星。1992年3月6日,明德英作为57名被授予“山东红嫂”荣誉称号妇女中的第一名,赢得全民颂女红,感人事迹广为流传至今。她逝世后重孙李超受家庭影响,从小立志当兵报国。日前,刚读完大二的他通过严格的政审和体检,又光荣参军入伍。沂蒙红嫂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所谱写的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以及其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生动体现“爱党爱军、勤劳勇敢、忠诚坚韧、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日月可鉴,天地永存。

来源:中红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