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人性智慧(老子的智慧知者不言)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继续和大家一起共读这本,全面阐述老子道家思想的经典作品:《老子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子的人性智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老子的人性智慧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继续和大家一起共读这本,全面阐述老子道家思想的经典作品:《老子的智慧》。
前面我们介绍了这本书的第四部分“力量的源泉”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分享第五部分内容:生活的准则,对应老子的《道德经》一书的第51-56章的内容。
第五十一章 玄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说,道为天下之母,所以万物皆从道生,随之便有了蓄养之德;既生既蓄,物才能为物;物既为物自然就有了貌像声色;物既成形,则形形相生,产生了无穷尽的万物;这一切的形式,乃是由于一个名叫“势”的力量在其中操纵。
万物既从道生,所以莫不尊道;既受德蓄,所以莫不贵德。但是道虽尊,德虽贵,却不自以为尊,自以为贵。它施于物的,并不是有心命物,而是让物各自为生,各自以蓄。
所以说,道虽化生万物,德虽蓄养万物,虽长育、安定、覆养万物,却是化生而不为己有,兴任而不恃己能,长养而不自以为主宰。像这样微妙深远的力量,就是玄德了。
“尊道而贵德”,道德顺任万物自我化育,自我完成,对各物的成长活动不加干涉,所以“尊贵”。《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德是一物所得之道,德是分,道是全,所以道家又称为道德家。老子的《道德经》也一般被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部分。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意思是,天地万物都有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道;道创生天地万物,所以也是天地万物之母。既能认知天地万物之母的道,就可以认识天地万物,既能认识天地万物,又能秉守这个创造天地万物的道,那么,终身就不会遭到伤害,没有任何危险了。
若以道为依归,便不可妄用聪明,应该守其母,知其子,这样一来虽万物纷纭于前,也可相安无事,终身不劳;若妄用自己的聪明,专恃自己的才能,那就终身无可救治了。能察见微小的道根,守住柔弱的道体;再以道根之小为明,道体之柔为强,方不致祸及本身。也就是因道而行,凡事必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在第三十七章中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做为自然与社会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无不为)。在一般人看来,无欲无为成了达到这种最高价值的手段。那么,对大家而言就会向无欲无为靠拢,去刻意地“无为”。而不为人注意的是,“刻意的无为”和“不要刻意的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而后者才是道家的真正精神。
第五十三章 盗夸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在这里痛批了政风败坏的恶果。为政者挟持权力搜刮榨取百姓,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而下层民众却因此陷入饥饿的边缘,所以老子气愤地骂这些当权者为“强盗头子”。
老子说,假如我稍微有些认识,那么,行于大道时,必定小心谨慎,唯恐走入邪路。奇怪的是大道如此平坦,而人君却喜欢舍弃正路,去寻小径邪路前行。
因为人君不遵守大道,结果才使朝政腐败混乱,田地荒芜,仓廪空虚。此外,他又外服锦绣纹彩来修饰外表的美观;身带利剑来夸耀自己的强悍,一心只知目前的享受,只顾自己的财货有余,不想往后的艰难岁月。这样的人君,真可称为强盗的头目,同时也必然教人民为盗。教人为盗的,不但不合乎大道,反损毁了大道,这是在自取灭亡啊!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天下有形的东西,容易被拔去;有形的执着,容易被取走。唯有善于建德持道的人,建于心,持于内,也就不能拔去了。若能世世遵从这个道理而行,则社稷宗庙的祭祀,必将代代相传不绝。
拿这种道理贯彻到修身,必定内德充实,不需外求;身既具备以道理,再贯彻到治家,则必德化家人而有余;以此德行贯彻到治乡,必能德化乡人而受尊崇;以之贯彻到邦国,必能德化邦国而丰盛;以之贯彻到天下,也势必能普遍地德化天下人。
德行既修,便可以我一身观照各人;以我一家,观照其他各家;以我一国,观照其他各国;以我现在的天下,观照现在和未来的天下。至于谈到我何以能够知道天下的情况呢?那就是由于这一道理。
老子认为“修身”是建立自我与处人治世的基点,所以“修身”贵在“修德”。《管子·牧民》篇也有类似的表述,“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儒家经典《大学》中也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但与《老子》和《管子》略有差别。《大学》修身齐家之后急速推广到治国,但“家”与“国”分属不同领域,所处理的时间也有所差别,能齐家的未必能治国。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深厚的,可以和天真无邪的婴儿相比。至德是柔弱和顺的,赤子也是如此。他不识不知,无心无欲,完全是一团天理的组合,所以毒虫见了不螫他,猛兽见了不伤他,鸷鸟见了不害他。他的筋骨虽很柔弱,但握起小拳来,却是很紧。他并不知雌雄交合的事情,但其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因为他的精气充足的关系;他终日号哭,嗓子并不沙哑,这是因为他元气醇和的关系。
调理相对的事物叫做醇和,认识醇和的道理叫做常;常是无所不至,所以认识它就叫做明。以常道养生,含德自然是最厚。若不以常道养生,含德自然是最薄。若不以常道养生,纵欲不顺自然,不但没有好处,反会招来祸患。欲念主使和气就是刚强,刚强总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道是以柔为强,若是勉强为强,便不合道的叫做物,物由壮至老,由老至死,便是因为它强为道的缘故。因此,真正道的强,柔弱冲和,比如赤子,任何东西都加害不了它的。
老子以“赤子”和“小牛”作为“纯德”的征象,这个征象也就是圣人的“全德”。另外,庄子还借用“丑者”和“残缺者”,为“身体的不全”和“精神的至善”两方面,作了一个对照。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说的,多话的就不是智者。塞住人们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芒,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这样就不分亲疏利害贵贱,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理想的智者能“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封闭隔阂,超越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的局限,能以开阔无偏的心胸去对待一切事物,所以“玄同”的智者不自显自彰,言之无尽。但白居易读《老子》时又质疑此句云:“言者不智,智者默,此语吾闻诸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如何自著五千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