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过年琐忆(难忘曾经的年味儿)
现在城乡的生活条件都富足了,过年过节反而没有那种令人向往的氛围了。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湖南炎陵乡下过年,一到腊月,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忙碌,年味也就一天天浓起来。开心、幸福、美满写在每一个乡亲们脸上,那才是真正的年味。
2020年春节,一家人在老家过年合影。(图源:彭新平)
每当一入腊月,就掰着指头一天天算,父母就得开始张罗全家人过年的新衣服。那时,扯布还要凭布票,裁缝店也屈指可数,所以必须提前准备。
到了腊月二十四,年事就更忙了。做米馃、煎馓子、磨豆腐、杀猪、赶集置办年货……光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就忙得够呛。这天是“清尘日”(俗称“送神日”),也是小年,按惯例,家族老堂屋还要筛香灰。
小年一大早,父亲把厨房灶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再在灶台上摆上糖果、酒肉等贡品。然后在灶前燃烛、烧香、焚纸钱、放鞭炮,恭恭敬敬地拜祭灶神,求其保佑来年家里柴米油盐丰盈。
上午全家人出动搞大扫除。这一天凡能搬动的东西,包括桌椅板凳、床柜等(厨房所有的东西都要搬出去)都要全部移位,有的移在房屋中间,有的搬到院子里或禾坪上。
把东西搬好后,老爸老妈负责在厨房打炭毛灰。先用稻草扎一个长柄的小扫帚,把厨房倒板、墙壁的炭毛灰扫下来,再抹灶面,清灶心灰,刨锅,水缸也要洗干净,换上新鲜水。其他人负责抹洗桌凳、瓢盆、水桶、锅盖、砧板等。
过去搞卫生擦洗东西,会用脚盆装些谷壳,加适量碱后用热水浸泡一下,用来搞卫生,用碱泡的谷壳擦洗东西干干净净,如同新的一样。还有屋檐沟也要清理,把石头杂草等堵在沟里的垃圾挑走,保持屋檐沟正常流通。关鸡鸭的窝也要彻底清理打扫,把窝里的鸡鸭粪全部清除,换上新鲜的灶灰。
辛苦一天,家中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炭毛灰也不会随便乱倒,有的人家将厨房的炭毛灰用簸箕装好,倒在村头或路边的水沟里,让水冲走。寓意将一年的晦气、苦恼和贫穷像灰尘那样除净倒掉,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迎接新的一年。也有的会用桶装好,留着用来肥菜。
按照习俗,客家人与本地人这天都要在家族老祖堂屋筛香灰,清理神坛。每年家族里筛香灰是件很神圣而严谨的事。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四,是供奉的诸神升天述职的日子,平时老屋的神坛、香炉及祖先牌位是不得随便移动的,避免冒犯神灵,只有在送神当日这天才能对这些供神灵的物品进行擦洗。主持筛香灰的是家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者,一般就是族长。
接着就是杀年猪。过去在炎陵大大小小的村落中,为了庆祝小年的到来,可谓“无村不杀猪,无日不杀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头养了一整年的大肥猪供过年宰杀,大摆宴席,这也就是所谓的“杀年猪”。
进入“小年”就意味着开始进入春节状态,从此村子里就每天不停地杀年猪了,能杀一头大肥猪过年,便是一家一年重要而高兴的事。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想要吃上一大碗红辣椒灰大蒜炒肉,只有在家中杀年猪时才能实现。
琳琅满目的年货市场。(图源:彭新平)
置办年货。从腊月廿五开始,人们就大批置办年货。在过去那个年代,年货虽然不丰富,但糖块、水果、春联、鞭炮、灯笼、年画还是有的,过年需买的土产品还是摆满乡镇的圩场。
这个时候赶集真是人山人海,因为年前也就只剩几圩了,如若加上年三十逢通圩,也就只有三圩,所以赶集的人特别多,常常把供销社围得水泄不通。
生意人与买年货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圩场特别热闹。逢圩场,小孩们是跟着大人来凑热闹的,他们不买东西,光看小贩们怎么吆喝,买东西的人怎么讲价,趣味无穷。不过,现在物质丰富了,又有时间,置办年货可以早着手,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繁忙了。
过年要准备的年货实在太多,在乡下,一般自家能做的就尽量自家做。
做过年米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时米粉是用石碓舂出来的,不仅要死力气,而且浸米的时间和沥米的干湿度都要恰到好处才好舂,米粉细嫩,碱水适度,加上用新鲜上乘的箬叶做出来的米粿,吃起来才满口清香。
磨豆腐。俗话说,蒸酒磨豆腐,逞不得老师傅。在过去,磨豆腐是过年非常看重的一件事,老人们会把过年豆腐磨得好坏看作是来年家运的预兆。
豆腐的质量其实是与放石膏的比例和豆浆出锅时的火候有关,与来年家运好坏关联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巧合或心理作用罢了。
磨豆腐那天,小孩会围着磨豆腐的大人团团转,心里总想豆腐要磨出金子趸、银子趸。那时,小孩根本就不懂来年什么家运,他们惦记的是磨出了金子趸和银子趸才有豆腐脑吃,对孩子们来说,那时能吃上一碗放有白糖的豆腐脑是一年来的奢望。
做馓子也是件很费功夫的事,既要舂米粉,又要和粉、擀皮子,还要切胚子、捏馓子,煎馓子时火候也得把握好。当然,粘米和糯米的比例,和粉时的掺水量,这些也是直接影响馓子味道的关键。决定着馓子是否好煎,吃起来是否松脆。现在谁要吃馓子就直接到市场去买了,农家基本不会去做了。
贴春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中的这两句诗,就是炎陵人世世代代过年贴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在乡下,年前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家总会出现家门口人来人往的情况。几乎像逢圩一样,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都拿着红纸围着这个“文化人”,来求春联,请“福”字。
在乡下,就算过了春节,春联也不能随便揭下来,而且贴得越牢越好,最好能够保持一年。褪色了且完好无损的旧春联是平安的象征,火红醒目的春联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年夜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一整天,大人们特别是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烀肉,炒菜,炖鱼,大锅里煮着全鸡,炆猪头猪脚,整个房屋都飘着肉香味。几乎所有肉类都聚齐了,而且每样的分量都很多。
夜饭前,家家都要请祖宗,拜祖宗,在神台前摆好鱼肉、米粿、米饭、水酒,再点燃两根红蜡烛,点燃九根香,烧上一些钱纸,再虔诚地磕头。先是叩拜谢天地,感谢上苍一年来的风调雨顺;接着叩拜谢祖先,感谢祖宗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最后到院子里燃响一挂鞭炮,就开始吃除夕夜的团圆饭。一家人欢聚一堂,品尝着一桌子好菜,香在嘴里,美在心里。
2020年春节,一家人在老家过年吃团圆饭。(图源:彭新平)
年三十也叫除夕,按照风俗,这天晚上要守岁。在大年夜,大人不会催促小孩子早一点去睡觉,让他们尽情地玩耍。
相传年轻人守岁要守到翌日的子时,这样才有助于家里老人健康长寿。小孩子准备睡觉时,大人会给他们压岁钱(红包)。很久以前,守岁没有电视看,更不用说看春晚了。
要是住在大屋场,大家会围坐在火盆前说说笑笑,吃着盘碟、喝酒品茶、唠嗑解闷。快到凌晨时,大家才陆续回家。
等凌晨钟声敲响,新年到了,那一刻,鞭炮轰然响彻整个村庄,这鞭炮声是祝福,是迎新,是开始,也是希望……(图文/彭新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