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后续计划(共和国之路863计划)

来源:《共和国之路》作者: 李忠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863计划后续计划?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863计划后续计划(共和国之路863计划)

863计划后续计划

来源:《共和国之路》

作者: 李忠杰

“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跟踪发展中国高技术研究、力争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战略性科技发展计划。

20世纪中叶以来,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从1984年起,就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等进行研究,一致认为也要加快中国高技术的发展。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著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邓小平对这封信高度重视,于3月5日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讨论。从1986年4月至9月,组织几百名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论证,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不久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审议批准了这一纲要。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这个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出发,选择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

其中包括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大型运载火箭,为和平目的的空间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智能计算机系统,光电子器件、光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激光器及其在加工与生产上的应用;计算机综合自动化制造系统,智能机器人;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先进核反应堆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以这些属于当前国际上高技术发展前沿的项目为目标,通过伞形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

计划目的是以有限的投入在世界高技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由于促成这个计划“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的批示都发生在1986年3月,因而这个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1987年3月,“863计划”开始正式实施。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63计划”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的第一个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高技术发展计划,担负全局性的、中长期的、重大的战略任务。依据这一特点,计划采用了“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总方针,体现“瞄准前沿,积极跟踪”的思想,坚持“优先目标,重点突出”的原则,结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并把培养新一代高水平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对具有前沿标志性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技术,如超级服务器的研究与开发、6000米水下机器人等,“863计划”通过设立重大关键技术项目进行重点部署。

1991年,邓小平又挥笔为“863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再次给为实现“863计划”而攻关的科学家们以鼓励,也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863计划”从1987年开始,已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2000年;第二阶段,2001—2005年,继续实施“863计划”;第三阶段,2006年之后,要求“863计划”成为“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型产业发展的计划”。

“863计划”实施以来,在高性能计算机、生物工程药物、现代通信设备、人工晶体及深海机器人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形成了我国的优势项目,为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