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

春节,俗称“年节”,

传统名称新年、大年、新岁,

是我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

传统佳节。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中华文化的沉淀。

而年味,是记忆里最珍贵的味道,

也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家的味道。

这个春节,我们为您

呈现一组“年味香浓”的故事。

“顽童燃爆竹,邻女剪窗花。”贴窗花,是古老的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美好与吉祥,由剪纸艺术演变而来。

剪纸,则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镂空艺术,顾名思义,即用剪刀将纸张剪成五彩纷呈的图案,如团花翠柳、山水鸟兽、春字倒福等等。

早在一千五百年,剪纸便已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日趋繁荣,时至今日,剪纸艺术仍在不断渲染着广州的年味。

陈翠冰,广州剪纸非遗传承人,师从广州剪纸艺术家吴海清,从事剪纸已有二十多年,她的作品结合广州本土风情创作,具有满满的岭南韵味。

陈翠冰在一岁的时候遭遇一场大病,从此她的左肢走路不太方便,但即使脚使不上力,她依然坚持每天进行腿部和手部力量训练,骑自行车、游泳。每天早上7时左右起床,骑着单车到游泳场,哪怕寒冬气温只有7℃,她也依旧保持冬泳的习惯。

剪纸亦是如此,“剪纸过程繁琐,一幅小作品要伏案两天才能完成,每天至少创作八个小时。”陈翠冰如是说。她坦言,剪纸需要天分,但更需要恒心,一般人很难有耐心坚持,残障人士能长时间静坐,拥有更好的学习剪纸技艺的优势。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1)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2)

陈翠冰虎年主题的剪纸作品

“我用剪纸去表现心中理想,已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陈翠冰创作了许多残障人士主题的作品,展现了残障人士的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反映了残障人士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

除了自己创作,陈翠冰还会把剪纸技艺传授给其他人,希望通过教学让更多的人传承这门手工技艺。早在2012年,陈翠冰便受广州市文化馆的邀请,向市民授课剪纸工艺。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她开设了剪纸和丝网花工艺等多期课程,培训了五百多名学员,为传承传统民间艺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3)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4)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5)

陈翠冰的剪纸课堂

在永庆坊的荔湾非遗体验中心,陈翠冰给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剪纸课。新的一年是虎年,陈翠冰也准备了老虎的素材供学生们裁剪。课堂上的陈老师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向学生介绍剪纸的相关特点及其历史,耐心地示范剪刀该如何裁剪纸张,“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于是栩栩如生的图案一剪一划地展现出来。陈翠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以前我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我也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6)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指尖上的非遗剪纸)(7)

虎年如意,剪纸寄予一丝祥瑞,一段祝福。陈翠冰亦将其虎年祝愿寄托于她的剪纸作品,带给所有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