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人到异地需要隔离吗(上海人现在去外地要隔离吗)
近日,对于跨省通勤族和需要外出办事的上海人来说,可谓是好消息连连。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先后调整了上海来(返)人员的健康管理措施,放宽了隔离政策,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恢复人员流动。那么,上海人现在区外地需要隔离吗?各地又有哪些不同的政策呢?一起来看!
绝大多数上海人去安徽
不用隔离,仅需7日监测
近日,安徽调整上海来(回)皖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已经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上海来(回)皖人员健康管理措施的通知。
当前,上海市疫情形势稳定向好,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专家综合研判,现对上海来(回)皖人员健康管理措施调整如下:
一、对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或7天内有社会面感染者的乡镇(街道)来(回)皖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7天居家健康监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在第2、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中第7天实行“双采双检”(下同)。
二、对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或7天内有社会面感染者的区来(回)皖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实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在第1、2、3、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三、对上海市其他地区来(回)皖人员,实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前期已集中隔离的“双采双检”阴性后即可解除隔离,转入7天日常健康监测。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在第1、3、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四、上述人员在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应控制活动范围,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N95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这意味着,如果所在的乡镇(街道)没有中高风险地区,7天内也没有社会面感染者,从上海去安徽不必再被隔离,仅需7日日常健康监测。绝大多上海人和一些被滞留在上海等着回家的安徽人,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浙江:上海部分地区人员来浙
不必“7 7”了
6月19日,浙江省防控办发布最新省外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根据浙江省疫情防控〔2022〕5号文件及省疫情防控办〔2022〕82、85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划分及最新疫情形势,经专家综合研判,现对省外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公布如下:
江苏8个城市明确不再集中隔离
6月18日晚间,苏州发布《疫情防控2022年第141号通告》,科学精准调整上海来(返)苏州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一、对14日内有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人员,或14日内有其他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7天居家健康监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在第 2、7 天各进行 1 次上门核酸采样。居家健康监测的条件为单人单间,单独卫生间。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减少与家人接触,原则上不外出,在结束居家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二、对14日内有上海市其他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实行“7天跟踪健康监测”。跟踪健康监测期间,在第 1、2、3、7 天各进行 1 次核酸检测,并在追踪到的当天进行 1 次核酸检测。
对于有上海旅居史人员放宽出行政策的不仅仅有苏州,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江苏多个地市已放宽对于出沪人员的隔离政策,但截至发稿时,徐州等部分城市尚未做出调整。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盐城、扬州、淮安、泰州等8个城市政策调整大体相似,主要是将出沪人员分为两类: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或14日内有其他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人员“7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健康监测”,其他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实行“7天跟踪健康检测”。在隔离期间,需要按照当地政策进行核酸检测。
但各地政策中对于“7天健康监测”的定义又略有不同,南京方面表示不建议去人多的地方,但可以有序流动,常州则明确规定不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和前往公共场所,连云港的赣榆区则确认会在健康监测期间安装门磁。
还有个别地方的政策更为复杂。比如南通将上海旅居史人员分为三类,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或7日内有其他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人员“7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健康监测”,有阳性所在区的其他街道“3天集中隔离 4天居家健康监测 7天日常健康监测”,被定义为低风险地区的长宁、普陀、嘉定、金山四个区则要求“3天居家 4天日常健康监测”。
昆山发布沪昆通勤防疫新政:
申领电子凭证,每日核酸采样
6月19日,江苏昆山发布疫情防控2022年第103号通告,宣布从6月20日(周一)6:00起有序开放在昆山有固定住所或工作单位的人员沪昆通勤。
1.从6月20日(周一)6:00起有序开放在昆山有固定住所或工作单位的人员沪昆通勤,通勤人员须申领“沪昆通勤”电子凭证,经查验后通行。
2.以上人员首次通勤须提前24小时通过“鹿路通”APP“沪昆通勤”模块进行信息登记,如实完整填报个人信息、承诺书、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资料,经审核获取“沪昆通勤”电子凭证。若无法申领电子凭证者可致电12345或咨询区镇疫情防控指挥部。
3.各区镇通过设置便民采样点,免费提供核酸采样,方便每日通勤人员核酸检测。通勤人员每日须进行核酸采样,上传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更新电子凭证,电子凭证24小时内有效。
4.通勤期间,通勤人员应点对点闭环往返,保持单位和居住地两点一线,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做好体温、症状监测,加强个人防护,不参加各类聚集性活动;同住人员及接触的同事按规定落实核酸检测要求;引导货车继续通过高速查验通行。
5.对往来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的人员,或14日内有其他本土阳性感染者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健康监测”,暂不开放通勤。
6.每个公民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勤人员要自觉承担防控责任,严格落实沪昆两地的防疫政策。
7.其他上海低风险地区来(返)昆(非通勤)人员,通过“苏周到”APP来(返)苏州人员信息登记或“鹿路通”APP“畅行昆山”来(返)昆人员申报,健康管理措施按照《苏州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141号通告》执行。
无锡公布上海通勤人员的往返政策:
每日一次核酸,凭绿码通勤
据媒体报道,无锡公布了上海通勤人员的往返政策。政策中写道,对每日往返上海市、无锡市的通勤人员实施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凭健康码绿码(每日检测报告不能及时出具的,可提供核酸采样记录)上班。对非每日往返的人员,实施抵锡后当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并按照上述健康监测要求人员管理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无锡滨湖区疫情防控的咨询电话确认了这一说法,接线人员告诉记者,上述低风险地区人员如需当日往返,需要在“灵锡”APP上提前进行报备即可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政策
对于“7天健康监测”的定义各有不同
是否接待上海游客在具体执行中也有不同要求
在8大城市中,扬州、泰州、淮安三地酒店均表示,目前不能接待上海游客。
其中,扬州瘦西湖温泉度假村表示,他们刚刚询问过社区,虽然最新的政策已经出来了,但实际操作中,扬州会对上海来客进行劝返,所以酒店也无法接待上海客人;
泰州富力万达嘉华酒店表示,根据最新政策,上海低风险区来泰州,可以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但健康监测只能在泰州的固定居所,而不能在酒店;
淮安开元名都大酒店则表示,目前对于上海来客,无论是在什么区,依然实行“7 7”隔离政策,只有拿到解除隔离报告后,酒店才能接待。
其余5个城市,则表示对来自上海低风险区域的客人可以接待,入住要求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及健康码、行程卡绿码,但在具体的执行中,包括是否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存在着差别。
其中,苏州W酒店表示,如果从上海低风险区域过来,需要提前2天向酒店属地社区及派出所报备,经同意后方可入住。入住酒店实行7家健康监测,需要在酒店住满7天,在第1、2、3、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7天健康监测期间,酒店公共场所不能进入,活动范围限于苏州工业园区范围,且无法进入园区公共场所。
南京丽思卡尔顿表示,可以接待上海低风险区域客人,入住后实行健康监测,不要求一定住满7天,但是要按照规定的频率前往一个固定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入住期间,酒店可以自由出入不设限制,但是对于南京的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无法进入。
无锡苏宁凯悦酒店表示,上海市低风险地区人员过来,需要提前2天在“灵锡”APP上提前进行报备,入住实行7天健康监测,不满7天的话,需要每天进行核酸检测。入住期间,酒店可自由出入不受限,但市区一些公共场所出行会受限。
相比之下,常州和盐城酒店规定相对宽松。
常州环球港邮轮酒店表示,可以接待上海低风险地区客人,入住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报告,客人在酒店内自由出入,进入市区公共场所要扫场所码,可能会受到限制。
盐城万豪酒店则表示,上海低风险区客人入住,一是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报告,二是要所在社区开具一份离沪证明,客人进入餐厅、泳池等公共场所,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证明,其他不受限制。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上海入郑“7 3”改为“7 7”
↓
根据郑州市卫健委公众号“健康郑州”的信息,郑州市在6月19日上调了对于京沪人员入郑的隔离政策。
根据新的政策,上海入郑人员(除高校学生外)健康管理措施调整为“ 7 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健康监测”。此前,根据6月18日的公告,上海入郑人员的政策为“ 7 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对于北京入郑州人员,防疫政策也比之前有所加强。
","origin":"新民晚报 新闻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