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是故人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康熙素三彩人物雕塑挖耳罗汉(见图)。素三彩,是康熙享誉世界的名贵陶瓷品种。素三彩,成化创烧,历经正德、嘉万,康熙达到巅峰。素三彩,是在唐三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最大区别:唐三彩属于低温釉陶,以黄、绿、白为饰;素三彩属于低温釉瓷,以茄、黄、绿为宗,并加施黑、白、蓝、淡绿、湖绿、孔雀绿等多种色料。所谓“三彩”乃“多彩”之意。素三彩之“素”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素胎。坯胎先行高温裸烧,再施彩低温烧制而成;二是古代以“红”为荤,无红为素。因大多不施红彩,故冠名“素三彩”。此议,古今典籍均有记载。最早见于陈浏《陶雅》:“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器谓素三彩”。康熙素三彩“恬淡飘逸、清新素雅、标新立异,赏心悦目”。它集成化、正德、嘉万彩瓷精华于一身,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一开素胎刻划纹饰轮线,再绘制图案,涂施彩地之先河。相继创立白地三彩、色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独领风骚的众多热门品种。倍受欧美皇室和达官显贵的青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是故人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是故人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2)

康熙之后,以粉彩为代表,彩瓷制作呈现多元化的时代特征,素三彩风光落幕。清末民初,欧美、中东,包括东南亚皇室贵胄、豪门巨贾,对康熙素三彩情有独钟、疯狂购藏。导致国内同类制品弥足珍贵、一物难求。许之蘅《饮流斋说瓷》有载:“西人嗜此,声价极高,购藏者趋之若鹜。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同一年代,三彩之品视他彩瓷,乃腾踊百倍”。此藏品,高11.6厘米,足阔6.5厘米。胎质洁白,莹润肥腻。造型精巧,形神毕肖。整体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供奉佛祖的基座,上部是挖耳罗汉。挖耳罗汉,俗称“那迦犀那,梵语“龙的军队”,暗喻“法力无边”。挖耳罗汉是印度高僧,又称“那迦犀那尊者"。位列十八罗汉之一。因论《耳根》通透,闻名印度、享誉世界。挖耳罗汉面目慈祥、神态自若、怡神通窍、妙趣横生。身着长袍,肩披袈裟,端坐于基座之上。右手扶膝,左手附耳,呈挖耳之状,以示“耳根清净”。作者采用模印、雕琢、刻划等不同工艺技法,把挖耳罗汉整体形象及细部特征表达得活灵活现。包括袈裟的花纹、怪石的皱褶、供桌的雕艺,均刻划得质感强烈、呼之欲出,彰显出非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制作工艺繁复,流程丝丝入扣。素胎晾至半干,刻划局部纹饰。罩绿釉精修后,头部、手臂,饰白色透明釉,经高温烧造,于相应部位,分别装饰黄、绿、黑、茄紫、孔雀绿等不同彩料低温复烧而成。其间,袈裟、坐墩,饰茄皮紫;长袍饰孔雀绿;长裤、基座,着深绿色;衣襟边饰,分别以黄、绿彩皴染。眉目、袖口、衣领、服装花纹,以黑彩表现,各种彩料交叉点缀、精心铺陈、互为衬托、相映成趣。口部,以红彩勾填。因素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足见时人对佛祖的敬仰与崇尚,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佛界主张“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分别指代视根、听根、嗅根、味根、触根、意念之根。挖耳罗汉乃指“听根”,寓“放下执念,充耳不闻”之意。在满清臭名昭著“文字狱”大行其道的时空条件下,挖耳罗汉横空出世,除特定宗教图腾外,还蛰伏者人们对统治阶层的针砭。“文字狱”,始于西汉。司马迁外孙楊恽,因《报孙会宗书》,被汉宣帝腰斩;魏晋名士嵇康,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被司马昭杀戮;北魏重臣崔浩,因“国史之狱”,被北魏世宗族灭,乃至北宋苏轼“乌台诗案”。均属个案。清代文字狱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由偶发变为常态。从顺治、康雍,及乾隆。长达一个半世纪,“文字狱”惊世骇俗、愈演愈烈。康熙,朱方旦《中补说》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徐俊《清风不识字》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吕留良“鞭尸灭族”案,都是天怒人怨、举世震惊的特大冤案。乾隆“文字狱”更是沉渣泛起、殃及众生、天理难容。冤假错案占比80%以上。据史料记载:“乾隆借文字狱余韵,编撰《四库全书》。乘机损毁“国学经典”7万余部,毁坏“古籍善本”15万部。戕害文人,禁锢思想,一手制造了人类历史最大的文化灾难”。面对断章取义、捕风捉影,多少文人志士、社会精英,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灭门。对汉族知识分子的屠戮与打压空前绝后、史所未闻,达到令人发指的境地。清廷“丧心病狂、嗜血如命”的兽行,亵渎了人类文明,阻碍了社会进步。“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8世纪前后,“法国大革命”,英国“圈地运动”、“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西方世界系列“神操作”,大大推进了社会变革、经济腾飞、科技进步、文明提升。愚不可及满清皇朝,依然沉浸在“泱泱大国、无奇不有”的醉生梦死之中。加上“塌方式”官场腐败、“文字狱”兴风作浪,把封建帝制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使近代中国惨遭“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深重危难。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愤世嫉俗的胆略,彰显着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热诚呼唤。康熙素三彩挖耳罗汉“喷薄而出”,恰是黑色天穹的一道“亮色”。它依托素三彩贵族属性、借助宗教神秘色彩、鼓动特殊佛界信众,向上流社会传递“耳根清净”的千呼万唤。这正因应了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千古传承的至理名言。而迂腐落寞、倒行逆施的满清王朝,毕竟难以规避先天不足的遗传基因,最终伴随风起云涌的反清义举归于覆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是故人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3)

康熙素三彩,是华夏文化的一大亮点,也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品种。流传至今的康熙素三彩,大多珍藏在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著名博物馆。美国马萨诸塞州波斯顿附近,塞勒姆市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藏为最。门类众多的康熙素三彩,包括动物、人物、仿生瓷比比皆是。塞勒姆市是北美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最早移民美国英裔聚集地。康熙23年,重开海禁。英裔巨贾借助海运,从华夏进口大量外销瓷。涵盖康熙五彩、素三彩,雍正、乾隆粉彩、广彩。素三彩,乃至形态迥异的众多彩塑,不仅民间藏品颇具规模,并形成了彩瓷馆藏的主体。时至今日,康熙素三彩国内博物馆稀有罕见,彩塑作品更是凤毛麟角。此藏品,虽属小件,但它胎质细洁,形制玲珑,釉色静穆,工艺精湛。与皮博迪•埃塞克斯馆藏同类制品“光鲜亮丽、大紫大绿”相较,它“不温不火、酥光內蕴”,折射着康熙御窑独辟蹊径的时尚风采。加之因岁月积淀形成温润细腻的膜状包浆、幻化神奇的“蛤蜊光”,足底,浓淡相宜的紫褐色“火石红”,从不同侧面,渗透出勾魂摄魄的魔幻与美感,意境深邃的内涵与悬念。

题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副题:康熙素三彩审美特征浅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