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

1955年,中苏关系恶化,11万苏联侨民被要求立即回国。其中就包括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那一年黎远康6岁,母子俩没想到经此一别,再见竟如此艰难。

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相见的?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1)

黎远康与母亲和姐姐

黎家的外国媳妇儿

出生于四川成都的黎怀钰,13岁便在当地兵工厂做学徒,因技术娴熟,他被调到新疆工作。

但初来乍到的他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直接病倒了。住院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瓦莲金娜的苏联小护士。

瓦莲金娜的父母都是医生,当时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因此很多苏联人来到中国支援建设,瓦莲金娜的父母也趁此机会带着女儿来到中国新疆。

黎怀钰住院期间,瓦莲金娜刚好是他的陪护护士。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两人互生好感,并发展为恋人。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2)

瓦莲金娜的父母对于女儿的恋爱并不反对,相反的,他们很看好这个勤劳肯干的小伙子。

于是在父母的祝福下,瓦莲金娜嫁给了黎怀钰。1947年,他们的大女儿黎远礼出生,次年,小儿子黎远康也呱呱坠地。

两人的婚后生活平凡却又令人羡慕,有了这一双儿女后,黎怀钰更是干劲十足。

1949年,夫妻俩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号召,来到东北。黎怀钰在沈阳的一家机器厂工作,而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儿女在长春生活。

她在长春找了个教师的工作,节假日或者寒暑假都会带着儿女们前往沈阳,与黎怀钰团圆。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3)

在黎远康的印象里,他见父亲的次数很少。家里大都是母亲在操持,他也跟着母亲学着用刀叉吃饭,而且他很喜欢母亲酿的苹果醋。

原以为生活就会这样平淡而又幸福地过下去,没想到一个撤侨的消息打破了这一家的幸福时光。

1950年开始,中苏关系逐渐产生裂痕,原本黎怀钰并不认为会涉及到自家这种小老百姓。

但是5年后,苏联突然开始了大规模的撤侨行动,他们要求所有苏侨在规定的时间必须返回苏联。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4)

苏联撤侨,母子分离

面对这一变故,瓦莲金娜和黎怀钰不知所措,他们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瓦莲金娜的父母已经撤离,他们劝女儿将一家人全带回苏联。但是黎怀钰会同意吗?

不会,因为黎怀钰的父母都还健在,当时的局势,谁也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能回来,他没法舍下父母。

那两个孩子怎么办?夫妻俩做着艰难的抉择,但都是心头肉,那个都放不下,没办法,两人只能让孩子自己选。

当时黎远礼和黎远康一个六岁,一个五岁。他们并不理解这一次的选择代表着什么。

最后,姐姐黎远礼选择了妈妈,而黎远康则选择跟着爸爸。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5)

黎远康

瓦莲金娜收拾好自己与女儿的行囊准备离开。离开家时,看着懵懂的儿子站在门口,瓦莲金娜实在不忍母子分别,她并没有遵守与黎怀钰的约定。

她带着黎远康一起踏上了回苏联的火车。而黎怀钰回家后,看到房子里空空如也,儿子也不见了。在邻居的提醒下,他意识到妻子把两个孩子全带走了。

他赶到火车站,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经过沟通协调,火车上列车长找到了瓦莲金娜,告诉她,她需要在满洲里下车,黎怀钰正在赶往满洲里的路上,这时,瓦莲金娜知道自己带不走儿子了。

满洲里站,瓦莲金娜与刚赶来的黎怀钰抱在一起,他们舍不得对方,但是他们无能为力。最终,瓦莲金娜带着女儿黎远礼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黎怀钰则带着儿子黎远康回到沈阳。

离别之际,看着妈妈的眼泪,黎远康主动帮妈妈擦去,并安慰地抱着她的说:“妈妈不要哭。”

这时,黎远康并不知道,这一次的离别竟然将一家人分开54年之久。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6)

54年寻亲路,母子终重逢

跟着爸爸回到沈阳后,刚开始黎远康很听话,但时间久了,他便开始想念妈妈和姐姐。

黎怀钰也很无奈,以前都是妻子照顾两个孩子。自从妻子回国后,他是既当爹又当妈,平时还得上班,这让他也很疲惫。

1956年,黎怀钰被调到河南洛阳的机械厂工作。黎远康也转学来到洛阳,因为长相有些特殊,黎远康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斥。

刚开始他还会偷偷哭,想念妈妈和姐姐,后来他知道哭是没有用的,他只有变强才能让所有人不敢瞧不起他。

那时,变强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就这样,他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而且还获得跳级的机会。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7)

黎怀钰眼看着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他对与妻女团圆逐渐失去信心。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黎怀钰再婚了。

虽然接受父亲的再婚,但是黎远康从未放弃寻找母亲。他一直都想与母亲和姐姐重逢。

1968年,黎远康高中毕业后进入机器厂成为一名工人,在有了经济条件之后,他开始自己的寻亲计划。

当时,中苏关系虽有缓和,但是还是很敏感,他的寻亲行动只能偷偷进行,不过那时候通讯落后,黎远康找不到联系母亲和姐姐的方式。

1972年,黎远康成家了,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他更懂得父母离开孩子的痛。午夜梦回,他总是想象着,若是母亲能与自己的孩子见一面,那该有多好啊。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8)

在这样的梦想支撑下,黎远康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寻找母亲的踪迹,政策一放宽,他就联系相关部门,想通过他们的帮助找到母亲和姐姐。

就在此时,父亲黎怀钰患癌躺在了病床上,握着父亲的手,黎远康心里一片悲凉,老天爷这是要将自己身边唯一的亲人也要带走吗?

看着儿子难过的表情,黎怀钰摸了摸儿子的脸,费力地说:“孩子,一定要找到你妈妈和姐姐。”

黎远康此时才知道,父亲一直都未曾忘记。父亲去世后,黎远康加快寻找母亲的步伐,因为他也害怕自己此生无法再向母亲尽孝。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9)

但命运好像总喜欢跟他们一家开玩笑。

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了几十个国家。黎远康直接迷茫了,母亲和姐姐会在哪儿?一时间,他又失去了线索和方向。

直到黎远康退休,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寻找母亲和姐姐。2007年,黎远康得知,俄罗斯电视台有一个专门帮人寻亲的节目。

他抱着一丝希望将自己的寻亲档案发给节目组。没想到,他没多久就收到电视台的邀请。

原本他以为电视台是想让自己上节目讲述一下自己的故事,帮自己宣传一下。他想没准母亲和姐姐能看到节目,于是他毅然踏上前往莫斯科的列车。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10)

北京演播厅

2009年,这场跨国寻亲节目实行了北京与莫斯科的连线直播。北京演播室里,黎远康的儿子黎明坐在屏幕前讲述父亲寻找奶奶和姑姑的历程。

而莫斯科演播厅中,瓦莲金娜也坐在台下。听着儿子这几十年的寻找,她很激动地说:“我也在找他,我的儿子。”

瓦莲金娜急切地用中文询问:“黎明,你的爸爸在哪?我想见他。”黎明回答道:“他在莫斯科,他就在您的身边。”

下一秒,黎远康登台,主持人将他带到老太太面前说:“这就是你找了54年的母亲,瓦莲金娜。”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11)

瓦莲金娜看着近在咫尺的儿子,眼中闪着泪花,而终于找到母亲的黎远康也终于忍不住地跪在母亲面前。

54年的等待和寻找,母子终于重逢,两人哭着拥抱在一起。分离时,黎远康的个头还不到母亲的胸口位置,再次相见,黎远康却也已经满头白发。

幸好,他终于还是等到了与母亲相见的这一天。此时,黎远康61岁,母亲80岁。

后来,黎远康也见到了姐姐黎远礼,姐弟俩虽分离五十多年,但是血缘亲情的连接,让他们俩之间毫无生疏感。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12)

经过与母亲和姐姐的聊天,黎远康才知道,当初刚回苏联的母亲和姐姐生活过得并不好。一个女人拉扯一个孩子生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而且,瓦莲金娜回国后一直坚持没有再嫁,只是一心一意将女儿抚养大,期盼着与家人团圆的这一天。

黎远康原本想将姐姐和母亲都接回国生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实现。不过如今的通讯技术发展,即使不再一个地方生活,母子俩也能每天在网络相见。

世界上,最让人割舍不下的就是血缘亲情。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分离多久,亲情永不变质。

有国才有家,国安则家宁,愿世界和平而稳定,愿每个拥抱背后都有再见,当然更希望人间少些离别。

60岁老人跨国寻母(61岁河南老人赴俄寻母)(13)

黎远康与母亲和姐姐一家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