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

哈哈哈,四川人说,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区区江水,哪里拦得住龙哟!他一定能把我们带过江!

这段话是毛主席带有幽默性质地对刘伯承元帅的高度评价。红军长征时期,刘帅主要负责带兵为全军开路,在到达金沙江后,由于江水汹涌湍急,架桥渡江似乎不太可能,而渡口又有敌军重兵把守,红军后面还有数十万追兵,一时间,红军处于前后夹击,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不少同志都认为这次恐怕要陷入绝境了。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

这时,刘伯承元帅率兵一路急行军,换上国民党中央军的衣服,假扮成军官,闯进了敌军把持的渡口,在歼灭敌军,控制渡口后,刘帅又巧妙借助群众力量,带士兵去当地老乡家中借船,于是,连续抢渡5天后,红军在国民党军到达前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这样的“神打仗”不仅体现了刘帅的大胆和智慧,更凸显了他卓越的军事作战才能,在刘帅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打了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先后九次受伤,立下战功赫赫,然而,军功无数的刘帅为人却十分低调,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退居二线,一心当起了自己的“教书先生”。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2)

戎马一生,“军神”美誉名不虚传

1892年,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从小便开始接受教育,12岁时第一次接触到新式教育,启蒙了他的进步思想,15岁时,由于家庭原因,刘伯承辍学务农,在尝遍生活的艰辛苦楚后,他立志要“救民于水火”

1911年,刘伯承从军,参加了辛亥革命,自此,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传奇人生: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之后几年,刘伯承在参加革命战斗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3)

土地革命时期,他与叶挺、朱德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后到苏联学习军事,学成回国后,他不仅负责在前线打仗,还举办军事训练班,讲授作战战术等课程。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更是一马当先,在几次攸关红军生死的关键战役中,指挥红军夺取胜利,为红军在后来的革命战斗中保存了主力,除了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外,刘伯承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立场坚决拥护毛主席的主张,同党内的分裂活动做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抗日战争时期,刘帅又奋战在艰苦的太行山上,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指挥全军进行同日本侵略者的一系列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4)

1945年9月到11月,刘帅又发起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阻滞了国民党军北犯的进程,歼敌近6万人,为中共和国民党在重庆展开谈判提供了极为有效的配合,打破了蒋介石的北进战略,同时也为中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他与邓小平率军发起鲁西南战役,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连续作战28天,一举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歼敌6万多人,揭开了解放军进攻的序幕。此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地,在远离根据地,后无援军的条件下,刘邓大军与之后出击陇海线的陈谢集团密切配合,逐步完成了在鄂豫皖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随后,经过10个多月的作战,中原解放区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形成了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国民党军被迫转入被动防御,毛主席高度评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帅又率军作战近半年,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阴谋,同时,刘帅还领导剿匪和进军西藏的备战任务,为巩固我国西南边疆的和平稳定具有开拓性贡献。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5)

战斗结束后,刘帅选择退居二线,投入到创办学校的工作中,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

“建设现代化军队,最难的问题是干部问题。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好一所军校。战争既已结束,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之后几年,刘帅呕心沥血,手不释卷,陆续创立海军、空军、情报、装甲兵等系,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军官,与此同时,刘帅还对古今中外军事著作颇有研究,并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对游击战、阵地战等一系列战略战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是我国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奠基人,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毛主席曾高度肯定了他的教育成就:

“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的。”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6)

1959年,已经67岁的刘帅带着全家回到了北京,还来不及好好休息的刘帅,9月,又担任了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在当时,不少人都将它看作是个虚衔,但说起这个小组的成员来就会知道它有多厉害,组长刘伯承,副组长是徐向前和罗瑞卿,组员有粟裕、肖劲光等。这个小组不是指挥作战部门,主要负责研究国际战略形势,并将研究结果和相关建议发至各部门。

刘伯承在组里对自己的定位则是军委“编外人员”,他深入边防一线下连队,深入了解边防实际情况,并向中央提交了详尽的国防考察报告,此外,他还在文中分析了当前世界的战略形势,指出了未来中国将面临来自何方侵略的可能性,同时,就边防部队需要何种新武器、哪里需要构建运输交通线、如何减轻战士的负重等也都被他写到了报告中,这些报告成为了我国加强边防建设的重要指导,其中,印度便是刘帅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重点。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7)

印军屡次挑衅中国底线,中央:来而不往非礼也

18世纪,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印度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被殖民统治时代,1920年,甘地发起不合作运动,并成立了政党——国大党,开始为印度的独立四处奔波。

“英国人迫使我们到机枪前进行较量,因为他们手里有武器,而我们没有。我们击败他们的唯一办法是把他们引到我没有武器,而他们没有的地方,这个地方这就是民心。”

1931年,甘地前往英国,恳请英国让印度独立,要求殖民印度近两个世纪的英国人自行离开。毫不意外,这遭到了英国方面的断然拒绝。然而,随着英国这一老牌殖民帝国的衰落,给印度带来了死而复生的时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统治,1947年8月15日,印度终于实现了独立。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8)

相比于印度的“和平解放”,中国则是在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下诞生的。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向世界宣告“新中国今天成立了”,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中国建立的一个世纪的外交关系也荡然无存。

1950年,中国政府决定解决西藏问题,但却遭到了印度的干涉,印度政府曾在十天里三次照会中国政府:

中国进军西藏会引起国际间的紧张局势,西藏自治是一既成事实,忠告中国和平解决。印度由于惯例和协定在西藏享有特权,并在西藏有驻扎保护邮政和电信的军队应继续存在。除非中国命令其军队停止向西藏推进,否则印度政府不再劝告西藏代表团前往北京。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9)

尽管当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但事关中国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同样回以义正严辞的照会: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无论西藏当局是否愿意进行和平谈判,及谈判得到如何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解放西藏人民,保卫祖国边疆,这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既定方针,是任何外国不容干涉的中国内政。

1951年10月26日,随着中国军队顺利进驻西藏,西藏宣告和平解放。然而,印度仍死心不改,在之后还策动了西藏农奴主的叛乱,不过,遭到了中国的坚决粉碎。

此后,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公然抛弃中印两国友好的情谊,得寸进尺,在中印边境步步紧逼。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0)

中印边境接壤全长共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之间存在着一条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1951年,印度越过传统习惯线侵占我国领土,此后,印度不顾中国警告,继续蚕食我国领土,甚至打死打伤多名中国边防官兵

1961年到1962年4月,印军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中国境内设立了多达43个军事据点,印度一边侵占中国领土,一边又在国内大肆宣扬战绩,鼓噪作战:

在东段已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全线向前推进,欢呼并祝贺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

中国政府一再试图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努力和克制被尼赫鲁一再忽视,甚至当作是软弱可欺的表现,1962年10月,得意忘形的尼赫鲁称“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公开下达命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17、18日,印军挑起大规模军事冲突。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1)

62年对印反击战的幕后坐镇元帅

印军对中国虎视眈眈,挑起冲突早在刘伯承元帅的预料之中。虽然中国迟迟没有动手,但并不代表中国不曾有所准备,相反,中国在最大程度争取和平解决的情况下,也在厉兵秣马。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印度实施自卫反击战,出兵4万多人同近3万印军展开激烈交锋,整个作战过程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展开,近用时一个月时间便基本将战场的胜利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场战役也得到了世界媒体的高度评价,称为是一场“小刀切黄油”般干脆利落的战争。

距离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60年,但当初的雷霆一击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前后仅耗时一个月却造成敌我损失超高的“性价比”以及其背后坐镇的出谋划策者,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2)

为创造出中印边境问题谈判的条件,中国政府下达指示:

军事指挥工作,政治动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务必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

尤其特别指出:

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指挥这次作战的司令员是张国华,解放战争时期,张国华已经是刘伯承和邓小平麾下的一员猛将了,作战经验丰富,身体素质好,了解中印边境情况,种种考量下,张国华都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不二人选。

不过,尽管有了出战的合适人员,时任军委战略小组组长的刘帅也并没有撒手不管,他仍然高度关注着战场形势的发展,并在战役指挥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在向一线部队传达自己的作战指示时,刘帅又谦虚表示:“我老了,就是一个‘编外参谋’,我所提的意见仅供参考。”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3)

根据自己此前在西藏的战斗经验,他指示部队要关注后勤供应和道路保障问题

“后勤工作要有充分准备,去西藏有康藏、青藏、新藏三条路,康藏路和青藏路战略意义重大。后方基地要注意隐蔽,要钻沟,要挖洞,要伪装,防止敌人对我后方基地实施空袭。”

作战初期,印度军队步步紧逼,刘帅强调要注意战术问题,抛弃错误的看法:

“过去曾有一些同志,认为只要插进去包围住敌人就是胜利。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插入、迂回、分割、包围,这些都是机动的样式,仅能为胜利创造有利条件,绝非胜利的本身。对胜利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把敌人打死、打伤和俘虏。所以当我们已经迂回包围了敌人时,还要准备实施强攻,准备打硬仗,啃硬骨头。”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4)

10月20日到28日,中国解放军在东西线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捷报传到北京,刘帅也十分高兴,但他也指出印军不会甘心,并继续研究战事发展,频频向前方传达作战建议。他在总结第一阶段作战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山地作战的注意事项:

“山地战要避免正面硬顶。有三条经验值得注意:一是只要有道路迂回,即使多走一些路,也在所不惜。二是无路可行,也可以利用山沟插进去,一般山地沿山沟运动最终是能够翻过山梁的。三是顺山背夹背而进,相互策应。沿河流攻击应由两岸并进,不要只顾一面而遇到敌人的侧击。如迫不得已必须正面攻击时,就要坚持勇猛地打出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就不能有丝毫犹豫。”

随后,第二阶段战役打响,印军果然增调兵力,出动约1.2万人的兵力,摆成了“长蛇阵”,在得知印军的战术部署后,刘帅很快便找到了致命弱点:该阵型沿公路两侧成线式纵深梯次配置,置重点于西山口,形成前重后轻式的分段部署,呈现出外线较强、侧后较弱的配置。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5)

于是,刘帅提出了自己的应对建议:

“敌人的配置特点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其右翼是敌人的背脊骨,左翼是敌人的肚子。从敌人的肚子上开刀,要比砍脊骨容易些。”

在刘帅“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指示下,中国解放军采用迂回包围的战术,集中兵力,形成对印军的多路进攻态势,将“长蛇”切成数段,印军也因此全线溃退,我军开始清剿残余势力。

迂回包围的战术对部队间的协同作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刘帅专门指出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把道路这个关键问题抓住;二是要确保部队按照统一的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行动;三是各方向的部队,都要有独立作战能力。这几点搞好了,分进合击就有把握。

62年对印度作战总指挥是谁:开国元帅幕后坐镇(16)

11月21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大获全胜,中国解放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印军死伤8700多人,此前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也被全部拔除,中国政府公开发声,宣布全线停火、后撤,之后,中国政府还交还了印度大量武器装备,同时,释放3900名战俘。这一做法足以看出中国寻求以和平方式解决边境问题的诚意。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刘帅虽然没有亲往一线,但他却把一线部队可能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想到了,并且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不在前线却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军神”果然名不虚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