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原始积累(扫盲帖-葡萄牙在哪里)
一天和童鞋聊天发生了如下对话:
……
我:你知道葡萄牙在哪里吧。
S:知道啊,在拉丁美洲。
我(震惊状):啥!为啥在拉丁美洲。
S:拉丁美洲不是拉丁语吗,葡萄牙语是拉丁语吧,那就在拉丁美洲啊。
我(无语状):拉美是因为说拉丁语被叫拉丁美洲,而不是因为叫拉丁美洲,他说的语音被叫拉丁语。
S(困惑中):有啥不一样吗?
之后在我艰难的解释中,S终于知道了葡萄牙是西南欧的国家,但对于拉美和拉丁语的逻辑区别还没有搞懂,于是决定开一个扫盲帖,只是各种原因将11月的任务拖到了今天,算是补发一篇。
01
关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被印入我们小时候的历史课本:
1497年,达伽马(左下)向东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22年,麦哲伦(右下)船队从西向东完成环球航行。
1487年,迪亚士向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1497年,达伽马向东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新大陆;
1522年,麦哲伦船队从西向东完成环球航行。
在这四件大事中,迪亚士和达伽马均为葡萄牙政府服务,他们航行的路线代表了葡萄牙的方向——向东而行;哥伦布和麦哲伦均为西班牙政府服务,他们航行的路线代表了西班牙的方向——向西而行。
作为开启大航海时代的两个最主要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自己的船队分别从东、从西丈量世界,插上两国王室的旗帜,占地为王。大航海进程中,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进行一场“公平”的竞赛,从东和西两个方向出发,到相遇时谁的舰队实力强则谁画的地盘多。这场竞赛需要确定一个公平的“起点”,在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新大陆之后,“起点”问题越发急迫。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共同认可了“教皇子午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重新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对教皇子午线进行修正,向西移动270里格。
教皇子午线
有学者认为,葡萄牙当时也在向西的航行中发现了南美大陆向大西洋突出的土地,新的教皇子午线使葡萄牙获得了在南美的登陆点,这为后来葡萄牙殖民巴西埋下了伏笔。除了巴西,其他的新大陆地区都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今天这一地区绝大数国家都说西班牙语。因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这一地区的绝对地位,后人将其称为“拉丁美洲”。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意义非凡。L·S·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将人类历史划分为1500年前的历史和1500年后的历史,认为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的现代文明。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和泰斗,北大历史系罗荣渠教授直接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定为世界全球化的开端,这一界定从此成为中国学界和国民认识的主流。
罗荣渠教授
历史总是需要断代划分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过去、现在并展望未来,但也应注意历史本质是延续的、不可分割的。大航海时代并非只因西葡两国的海外扩张而起,世界也没有真的因为教皇子午线的划分而被西葡两国收入囊中。只是我们从五百年后的今天回溯历史,认为那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但身处历史其中会发现,西葡两国不过是海上的新玩家而已。
02
大航海的历史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最喜欢玩的三款游戏之一——《大航海时代4》,这是1999年日本光荣KOEI发行的单机游戏,将世界划分为七大海域——东亚海域、东南亚海域、印度洋海域、非洲海域、地中海海域、北海海域和新大陆海域,每一个海域都有一个“霸者之证”,集齐七大洋的“霸者之证”将成为全世界海洋的霸主。在威力加强版中一共有七位主角可以选择,分别是葡萄牙少年拉斐尔·卡斯特路,荷兰少女丽璐·阿歌特,瑞典海军军官赫德拉姆·约阿其姆·柏格斯统,中国巾帼英雄李华梅,日本九州豪族后裔佐伯·杏太郎,伊斯兰富豪后裔易卜拉欣·本·伍丁,印加王族后裔蒂雅·瓦曼·恰斯卡。
李华梅
斐尔·卡斯特路
丽璐·阿歌特
赫德拉姆·约阿其姆·柏格斯统
佐伯·杏太郎
蒂雅·瓦曼·恰斯卡
无论是海域剧情的设置,还是七位人物设定都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其中三人来自欧洲海域,体现了欧洲航海家在那个群雄逐“洋”时代的领先地位——葡萄牙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荷兰舰队曾是全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瑞典王国昔日的辉煌不常被人提起,但他们不仅曾主导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使丹麦臣服,并全面压制俄罗斯,称霸波罗的海,特别是在古斯塔夫二世时期,三十年战争中的瑞典军队名扬欧洲,掀起了欧洲军改的浪潮(北欧震撼的历史之后有机会再聊)。
古斯塔夫二世
佐伯和蒂雅作为日本和新大陆的代表,出场并没有自己强力的舰队,蒂雅的出场身份甚至只是欧洲新大陆舰队中的一位海员。李华梅作为天朝的代表,不仅代表了后郑和时代的海上余晖,也展现了天朝在明清之际的民间海上力量依然是东亚一霸——虽然官称“闭关锁国”。这样的观点已有验证。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吉普鲁所在《亚洲的地中海》一书中引用欧洲年鉴学派研究地中海历史的视角,研究13至21世纪中国、日本、东南亚商埠与贸易圈,得出的结论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并不一致;不仅西方学者研究如此,日本讲谈社在《中国的历史》这一系列中将明清时代的主题定位为“海与帝国”,有关中国明清的海洋史有机会也再聊聊。
03
小时候玩这款游戏的时候,欧洲、东亚甚至新大陆的这些人物和历史,我都略知一二,但对有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背景的易卜拉欣·本·伍丁并无认知,印象最深的只是他出场时的伙伴水手中有三个是他老婆。若干年后,我才知道伊斯兰教中一个男性最多可以娶四个妻子。估计游戏汉化人员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了解也不多,所以将这个小哥的名字根据音译为“亚伯拉罕·易文·伍丁”这样一个听上去很西化的阿拉伯人名。
易卜拉欣·本·伍丁
我当时更想不到,游戏中地中海海域上同样名字以“丁”结尾的最强NPC“巴巴罗萨·海雷丁”正是以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元帅巴巴罗萨·海雷丁为原型的。“丁”是阿拉伯语的“دين”,意为“宗教”。伍丁和海雷丁都是极具伊斯兰特征的名字,他们二人在游戏中实力超强,代表了伊斯兰舰队在大航海时代举足轻重的地位。16世纪虽然已经是新航路开辟一百年后,但欧洲各国面对苏莱曼大帝领导的奥斯曼土耳其铁骑和海雷丁领导的土耳其舰队,也只能尽力抵抗。伊斯兰舰队的旗帜在地中海畅通无阻。
巴巴罗萨·海雷丁画像
游戏中的海雷丁
现在看来,这个游戏最值得玩味的是伍丁在地中海与海雷丁相遇时的剧情设定:
“到埃及亚力山大。伍丁感慨万分,也许这里就是先祖战斗的地方。到遗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相前,他问祭司关于阿尤布王朝的事情。祭司告诉伍丁,当时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发动军事政变的马穆鲁克杀死,其世代守护的地中海霸者之证的一半就落入马穆鲁克王朝手中,后来又归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以它现在应该在土耳其的巴夏手里。伍丁手中的信物很可能就是霸者之证的另一半,应该是伊斯兰的英雄萨拉丁打败十字军后,从其手上夺得的。
“在亚力山大码头,他遇见了海雷丁。海雷丁问伍丁来埃及干什么,告诉伍丁不能这么随便地在他的地盘上活动。伍丁告诉海雷丁,这里可能是他以前的家乡,因为他是阿尤布王朝的后裔,也是萨拉丁的后裔。海雷丁知道其身份后,大吃一惊,他对伊斯兰永远的英雄萨拉丁十分敬佩。伍丁告诉海雷丁,霸者之证的另一半就在其盟友巴夏手中;若伍丁与巴夏开战,他不想和最强大的海雷丁舰队同时为敌。海雷丁听后哈哈大笑,他早晚要和巴夏决一雌雄,所谓的盟约,不过是在等待时机,只是相互利用为了获得最大的权益。于是,海雷丁和伍丁结盟,共同对抗巴夏。
“出亚力山大,伍丁在海上遇见巴夏,问伍丁来他的地盘干什么。伍丁说是来要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告诉巴夏,自己是阿尤布王朝的继承人,巴夏手中的霸者之证正是其家族世代守候的东西,自己必须夺回。巴夏不予理睬,他认为现在有实力继承伊斯兰帝国的是奥斯曼,土耳其是伊斯兰的中心,遗物也应该由他继承。这种态度无疑是一种宣战。在这关键时刻,海雷丁出现了,他告诉巴夏,自己不想再被其呼来唤去。巴夏简直不敢相信,骂海雷丁恩将仇报。海雷丁说,在他父辈就已还请了恩德。地中海的大海战由此开启。”
这段剧情将阿拉伯半岛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态度,穆斯林对奥斯曼苏丹的认同,乃至海雷丁与伊斯兰堡宫廷微妙的关系都囊括了进去,虽是假设剧情,但现在看来仍是十分精彩。
大航海时代4海域地图
历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所谓的必然不过是无数偶然的叠加,如果在现实世界中真的是李华梅、伍丁、蒂雅或佐伯这样的非西方人物称霸了海洋,大航海时代的故事也就要另书了。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