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玻璃油壶(生于70年代球克)
小时候家里有个木质“百宝箱”,父亲时常在箱子里翻找东西,我很好奇偷偷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奇奇怪怪的配件,有认识的合页、铁钉、气门芯、灯开关盒,也有不认识的东西,问过后得知都是各种物品的零配件。八十年代人们动手能力巨强,平日里父亲修自行车、修电灯、套炉子、打家具,甚至盖房子都不在话下。这个“百宝箱”就是他的储物箱,我通过翻看认识了不少零配件。
那时候家家户户照明都依靠日光灯管,灯管时常因接触不良而短路,黑暗中父亲用手电找到箱子,摸索着拿出一个白色的小圆桶,在灯管扭动几下,灯管便忽明忽暗地眨巴几下,霎时就亮起来。这个小圆桶叫“球克”,算是天津人特有的叫法,学名叫“启辉器”,和镇流器、灯管一起组成日光灯。“球克”是个神奇的配件,负责灯被点亮的一刹那。在灯亮后还可以扭下来,去点燃下一盏灯,非常神奇。我看父亲操作过几次便学会了,在某次灯出故障父亲不在家时,曾自告奋勇地尝试过,虽然成功了但是却被父亲告诫不准再碰。
八十年代打火机上用的火石如今已经见不到了。早先的打火机的动力源来自浸透煤油的棉绳,通过一个滚动的齿轮与手指摩擦后打出火花,进而燃烧,打火石就是其中的助燃剂,材质是一种人造的合金,分为硬火石和软火石。火石属于消耗品,在杂货店里散卖,一小盒二十个也就几毛钱,抽烟的人都存储在塑料瓶中备用,我曾经偷偷拿出来放在角落里点燃,迸发出的火花四下弹起和“滴滴金”的效果类似,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危险行为。逐步进化到电子打火机后,火石也自然而然地销声匿迹了。
八九十年代缝纫机算家庭大件,缝纫机滴油壶必不可少。缝纫机用了一段时间后,转动变慢,噪音变大就表示缺油了,就要给缝纫机头滴点油进行保养,防止机头磨损。装油的是一个铁质小壶,平底半圆长鼻子,按压底部油就注入到机头的小孔中,自从看见油壶,我便争着替缝纫机上油,每次都挤出来好多,害得母亲要踩着缝纫机空转好久才能晕开,这样的滴油壶很多年都没见过了。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个词叫“踩缝纫机”,了解其含义后,突然就想起这个油壶来。
忘记是八几年,家里的铜制品都被拿去上交了,连同衣柜、碗橱、被阁子的铜把手一起,从那以后,父亲的百宝箱里面又多了几对有机玻璃的橱门把手。这些把手形状各异,有圆形、菱形、树叶形,里面的图案五花八门,花草、格子、金鱼,被封印在内,透着那个年代的质朴。原先光秃秃的家具因换把手而焕然一新,这样的把手颇有“画龙点睛”的功效。那个年代盛行有机玻璃制品,扣子、发卡、台灯、装饰画,随处可见。因为有机玻璃不耐磨而逐渐进化到亚克力,近几年又被PVC等材料所替代,曾经的有机玻璃已经退出市场。
记忆中零配件的主体早已脱离时代背景,逐渐被人遗弃,更何况其附属品呢?估计很多00后都没有见过。我不断回忆和记述这些老物件,既是唤起70后的记忆,同时也想让00后了解一下父母经历的岁月。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