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藏头诗解析(瓠山才子说文解字)

陆游的藏头诗解析(瓠山才子说文解字)(1)

陆游《钗头凤》原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有人解读陆游词《钗头凤》时,把“红酥手”说成一种“点心”,这是由于没有读懂原词的真正意境而妄乱猜测的结果。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是回忆中的情景,手、酒、柳是昨日之物,与今日之物已经大不相同了。陆、唐在未离婚前,经常在沈园游乐晏饮,唐婉那嫩如红酥的纤手不止一次为陆游斟酒,可以说,这双美丽的手是两个人爱情欢乐和诗酒浪漫的诗意标志。然而,时至今日,由于“东风恶、欢情薄”,这双手已经属于他人,这是最使作者伤心并激发诗情的醒目的触发点。

下片“春如旧,人空瘦”的情景才回到了眼前现实。这种手法如同电影蒙太奇转场镜头,是宋词中常用手法。宋词中表现“物是人非”主题的作品,大多是上片回忆往事,下片慨叹眼前。

而好穿凿的粗读者可能认为“红酥手”和“黄藤酒”是唐婉送给陆游的点心和酒,因为唐婉此时已成他人之妇,不能再给陆游亲自斟酒了,所以“红酥手”解释成点心合理,解释成手不合理,令人忍俊不禁!

“酥”字“从禾、从酉”,字的本义与粮食和酒有关,一般指奶酪,俗称“酥油”;从名词引申为形容词,意为像酥油那么润滑细腻的样子。陆游“红酥手”是说唐婉的手红润而细腻,这正表明是回忆中正值青春年少时唐婉的纤纤素手。

古典艳情小说中经常有“酥乳”、“酥胸”之类的词眼,这跟“酥手”一样,无非是形容其光洁细腻而已。古诗词中“红酥”一词屡见不鲜,并非是“红色的酥油”,而是“红润酥嫩”。如“粉面红酥透”、“红酥脸波如醉”,形容醉容或羞颜;“红酥轻点樱桃浅”,这是以细腻的胭脂画唇;宋人词句“红酥肯放琼苞碎”、“黄蜂犹抱红酥萼”,是指梅花的花萼。余例如下:

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唐·王建《宫词一百首》)

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唐·元稹《杂忆五首》)

红酥点得香山小,卷上珠帘日未西。(唐·和凝《宫词百首》)

十月小春天。红叶红花半雨烟。点滴红酥真耐冷,争先。夺取梅魂斗雪妍。( 宋·李石《方舟诗馀》一卷)

红酥手点金茎露。涣汗冰消烦暑去。(明·杨慎《浣溪沙·游感通寺赠冰壶其二)

鬓发如云,斜挽两行绿鬓;姿容似玉,浅匀一片红酥。(清·吕熊《女仙外史》第三十三回)

清代画家严冠有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青苔帚。斜阳小迳闲行偶。

眉成结,声偏咽。急将心事,欲从君说。吃吃吃。

瑶钗溜,琼枝瘦。回头又怕人来骤。

罗裙窄,飞如蝶。长廊影里,低蝉欲没。得得得。

“红酥手”即为美女持“青苔帚”扫地的手,绝非“点心”。

误读者因为将“红酥手”一词坐得太实,没有注意到这“手”是陆游记忆中的虚景,而现实中唐婉确实没有为陆游斟酒,这是事实:

“陆放翁娶唐氏闳之女,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甚笃,而弗获于姑。既出,而未忍绝,为置别馆,时往焉。其姑知而掩之,虽先时挈去,然终不相安。自是恩谊遂绝。唐后改適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与陆相遇於禹迹寺南之沈园。唐语赵为致酒殽焉。陆怅然,感赋《钗头凤》云……。”(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下·南宋辽金元)

“于其母夫人为姑侄”,据专家考证,陆游与唐婉并非是表兄妹关系,这又是一例古人的错误,当另外撰文论述。

可见,解读经典,不能坐得太实,当然也不能虚夸无边。再复杂的经典文章,其一字一词一句,都受相应的语境限制,只要认真解读,悉心体会,精心玩味,完全可以准确把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