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1)

1848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和他们的孩子们一起欣赏一棵圣诞树。这幅画的多个版本流传开来后,圣诞节渐渐普及。

摄影:HULTON ARCHIVE, GETTY IMAGES

撰文:AMY MCKEEVER

  仔细想想,圣诞树的传统还真是奇怪:每年12月,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到最近的森林里,砍下一棵树拖回家,在上面装饰彩灯、小饰品和金属片,然而1月时再毫不留情地扔到路边。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在异教徒的冬至庆祝活动上,常青树树枝是不可或缺的节日装饰。“冬至时要有常青树自古就是传统,它象征着生命与光明战胜了死亡与黑暗,”悉尼大学宗教研究教授Carole Cusack在邮件中写道。

  我们很难准确指出这些异教徒传统是在何时何地演变成了我们所知道的传统:不少国家声称,自己是圣诞树的发源地,还有不同的神话试图解释这一切。世界各地都有圣诞树,不过它们的起源要追溯到拥有大量常绿森林的地区,尤其是北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圣诞树如何演变为现代标志,以及这一路带来了哪些新习俗。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2)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圣诞树已被点亮。这棵高约23米高的欧洲云杉上,挂满了5万多个LED灯。

摄影:DIANE BONDAREFF, AP IMAGES FOR TISHMAN SPEYER/XINHUA/ALAMY STOCK PHOTO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争论不休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都称自己是第一棵圣诞树的发源地。拉脱维亚的圣诞树传统可以追溯到1510年,当时一个名为“黑头兄弟会之屋”的商会扛着一棵树穿城而过,加以装饰之后烧毁。与此同时,爱沙尼亚反驳了这些说辞,表示有证据证明1441年,在首都塔林,这个商会早已举办过类似的庆祝活动。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3)

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假日市场上,有一颗高大的圣诞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都称,自己才是圣诞树的发源地。

摄影:DAVID MIN, GETTY IMAGES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4)

在拉脱维亚里加的圣彼得教堂外,耸立着一棵圣诞树。

摄影:IKARS KUBLINS, ALAMY STOCK PHOTO

  对于这两种说法,历史学家表示怀疑。2016年,拉脱维亚里加国家图书馆的Gustavs Strenga告诉《纽约时报》,商会的庆祝活动可能和圣诞节没关系。但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停止争论,继续抢夺圣诞树发源地的名号;在里加的市政厅广场上,有一块牌子,称这就是第一棵圣诞树的所在地。

德国:圣诞树真正的诞生地

  事实上,Cusack表示,我们所熟悉的圣诞树更有可能诞生于16世纪的阿尔萨斯地区。(现在这里属于法国,但当时是德国的领土。)历史记录显示,1539年,斯特拉斯堡教堂里立起了一棵圣诞树;这个传统在整个地区流行开来,以至于1554年,弗莱堡市禁止为圣诞节砍树。

  这棵树有什么意义?民间传说里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一些人认为灵感来自天堂树:作为伊甸园的象征,天堂树出现在中世纪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戏剧中。另一些人认为圣诞树源自圣诞金字塔:这是一种木制结构,上面装饰有常青树树枝和宗教人物。Cusack认为这些说法属于无稽之谈,她说:“在基督教背景下,圣诞树的本意是在宗教上保持中立。”

  不过,这个传统还是在德国家庭中流行了起来,多年后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样子。Cusack说,一般认为,新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是点亮圣诞树的第一人——用的是蜡烛,而非今天的电灯(电灯发明于1882年)。他在夜间穿过树林,头顶星光闪烁,然后想到了这一点。德国移民在定居其他国家的过程中,也把这些传统带了过去。Cusack说,到18世纪,圣诞树已遍布欧洲。

英国:圣诞树引领新时尚

  最早把圣诞树引入王室的,一般认为是夏洛特王后:18世纪中期,这位德国公爵的女儿嫁给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不过,今天圣诞树之所以成为节日的象征,则要归功于另一位英国女王。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5)

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以南的椭圆形草坪,国家圣诞树已被点亮。

摄影:YASIN OZTURK, 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1848年,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同样来自德国)吸引了全世界王室观察者的注意力,《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幅他们全家围坐在一棵装饰圣诞树旁的图片。维多利亚女王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引领者,这个传统因此在全世界流行了起来。

  现在,伦敦最著名的圣诞树当属每年冬天特拉法加广场点亮的那棵。这棵树本身也很有历史:从1947年开始,挪威每年送给英国一棵圣诞树,以此表达对盟友的感激;二战期间,纳粹入侵后,挪威政府在英国避难。

美国:圣诞树点灯仪式

  18世纪末,德国的圣诞树传统传入美国,当时黑森佣兵帮助英国,加入美国独立战争。在之后的几年里,德国移民把这个传统带到了美国,随着时间推移,“其他美国人也被深深吸引了”,历史学家Penne Restad写道。

  1850年后,更多的美国家庭接受了圣诞树,总部位于费城的《戈迪淑女杂志》重印了《伦敦新闻画报》的王室圣诞场景,不过做了一些调整:删掉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冠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王室绶带,把他们变成了一个美国家庭。

  今天,美国人会点亮两棵深受喜爱的圣诞树,作为节日迎接仪式的一部分。1923年,在卡尔文·柯立芝总统的监督下,第一棵国家圣诞树被点亮;十年后,1933年,纽约市在洛克菲勒中心点亮了第一棵圣诞树。自那之后,这成了游客和纽约人圣诞节必去的景点。之后的每一年,这两棵树都会被点亮,除了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因为用电限制陷入黑暗。

俄罗斯:新年树

  圣诞树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然而,每年12月克里姆林宫大教堂广场上,灯火辉煌的树却与圣诞节无关。它们是新年树(yolka),这项传统源于俄国革命后对圣诞树的禁令。

  20世纪20年代,新成立的苏联政府开始了反宗教运动,从它所认为的“资产阶级”传统开始,比如圣诞节。这个世俗政权禁止了圣诞树和其他习俗,鼓励公民庆祝新年。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6)

圣诞期间,一艘装饰着彩灯的船成为希腊雅典宪法广场的一大亮点。

摄影:WASSILIS ASWESTOPOULOS, NURPHOTO/GETTY IMAGES

  但1935年,在圣诞树问题上,苏联的领导改变了主意。苏联高级官员Pavel Postyshev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每个家庭用“装点着五颜六色彩灯的冷杉树”庆祝新年。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联解体,圣诞节又重新回来了。不过,新年树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

南极洲:废金属圣诞树

  就连南极洲也有圣诞树传统,尽管南极并没有树。1946年,美国海军南极探险队的船员们把加拿大的一棵云杉树绑在桅杆上,在海上庆祝圣诞节。半个多世纪后,美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研究人员用废金属制作了一棵圣诞树,上面挂着饰品。每年铁艺工人都会增添新的装饰,这个传统暂时延续着,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表示,废金属圣诞树不再是南极科考站圣诞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希腊:圣诞船

  在希腊,人们曾经装饰圣诞船,而非圣诞树,以纪念国家的守护神和水手的保护者圣尼古拉。家家户户不仅在家中放上小木船,象征欢迎出海归来,还会在塞萨洛尼基等城市的公共广场,点亮船只,作为庆祝。

  然而现代,在圣诞树面前,圣诞船黯然失色。不过在一些岛屿社区,仍可以看到圣诞船。

斯堪的纳维亚:打劫圣诞树

  自17世纪以来,在这个狂欢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家庭会在圣诞树上挂满糖果;当然,这棵树最终也逃不掉被扔掉的命运。1月13日是圣克努特节,以纪念11世纪的国王克努特,主要是瑞典在庆祝。这个节日也被认为是圣诞节的第20天,也是最后一天,而在其他国家,圣诞节只有12天。

  为了庆祝圣克努特节,每个家庭会把饼干和其他点心挂在圣诞树上,让孩子们去“打劫”。一旦一家人把树上的装饰品都摘下来之后,人们就会一边唱歌,一边隆重地把它扔出门外。(在挪威,这棵树会被锯成几段,扔进壁炉里。)

  圣克努特节的传统渐渐淡去,瑞典人开始更早地摘下圣诞装饰,不过2015年,瑞典民俗学家Bengt af Klintberg告诉TT通讯社,在这瑞典的传统诗歌和押韵诗中,这个传统依然存在。

外国人每家都有圣诞树吗(我们为什么会有圣诞树)(7)

圣诞木桩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诞节传统,这些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诞市场上待售的圣诞木桩。

摄影:CISCO PELAY, ALAMY STOCK PHOTO

加泰罗尼亚:会“排便”的圣诞木桩

  加泰罗尼亚的圣诞木桩(Tió de Nadal)是和树有关的传统:这是一根空心原木,上面画着笑脸。在圣诞节到来前几周,人们会把它带回家。孩子们负责照顾它,给它裹上毯子,每天晚上把食物和水放在外面。到了圣诞节那天,他们用棍子敲打木桩,从底部的洞口得到它“排出”的礼物和糖果。

  根据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说法,这个不同寻常的传统可能源于异教徒仪式:人们点燃树干,取暖过冬。但为什么原木会排出宝藏呢?Cusack说,这或许与Caganer有关。在加泰罗尼亚基督诞生的场景中,Caganer是一个排便的农民形象,代表“颠倒的世界,某些时候,穷人或无权无势的人被赞颂,而有权势的人被贬低,”Cusack解释说:“这背后的想法是,粪便肥沃了土地,拉屎人体现了公民美德。”

  但加泰罗尼亚这个仪式的真正起源仍是一个谜,而且就像关于圣诞树的其他传说一样,也许终究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译者:Sky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