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

如今,“阅读变现”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了。在当下“知识付费”越发横行的时代,会写东西、写出来的东西还能“卖”出钱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让人觉得不好意思、遮遮掩掩,反而是个人能力、社会认可度的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实体行业面临着关门歇业的窘境,很多人无法上班,收入受到影响。然而,网络上衍生出的各行业却没怎么受影响。“阅读变现”就是其一。

阅读变现的方式有很多,初次尝试,可以从“荐书稿”写起。以下内容,是我参加阅读变现训练营后,深挖几百篇荐书稿总结出来的方法和经验。有时候人与人本身的差距并不明显,决定性的一招就是别人握有方法和“模板”,而你还在自摸石头。

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1)

一、什么是荐书稿

荐书稿,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推荐一本书的文章,就好比市场上商贩们的叫卖词。

同样都是卖白菜的,白菜的品相和价位也差不了太多,但有的摊位卖的供不应求,有的摊位却少人为津,为什么呢?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会吆喝、不会推荐。无论是卖白菜,还是写荐书稿,怎么吆喝这件事还是很重要的。

二、荐书稿的写作结构

(一)基本式:

1、问好:大家好,我是……。

2、提出书名: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

3、作者介绍:这是一本关于什么方面的书,是谁写的,作家来自哪里,有什么样的文坛地位,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本书等等。

4、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这里分为两个层面,或者说两个方向

一是我们作为荐书人认为的这本书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地方?比如特别打动我们本身,特别有利于我们成长,特别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等。

二是这本书本身的影响力,包括社会的、行业的、豆瓣评分、这本书在作者文学生涯中的突出地位等,这些原因使得这本书值得推荐。

前者主要侧重个人主观的喜好,是比较小众的评价。后者主要侧重客观的数据或事实,是比较大众的评价。当然,这两者可以选其一,也可以两者兼顾,都说一点,看具体书籍的情况,可以自行把握。

5、介绍本书的核心内容:

也就是把你找出来的苹果集中展示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同样一本书,每个人找出来的苹果品种可能不一样,也就是说关注的那个关键问题不尽相同,但都没有关系,找到你自己最想要的那颗苹果就好。

比如《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荐书稿,指出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注儿童敏感期,并针对每一个年龄敏感期进行了举例和分析,读起来不累,可以直接指导读者的后续行为。

《幸福的方法》的荐书稿,指出如何去追求幸福感,如何真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是每一个人都在面对的话题,而这本书恰恰能带领我们从学习、工作、生活三个角度寻找真正幸福的方法。

《孩子你慢慢来》的荐书稿,能让人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不再错过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不再错过生活中的许多美好瞬间。

《会赚钱的妈妈》的荐书稿,用作者自己和其他妈妈的实际经历和经验来阐述,直接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既能赚钱又兼顾家庭,接地气又实用。

大家看到了么?这些内容,并不一定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但一定是核心内容,是最能代表这本书的内容之一,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内容之一,是这本书之所以能被推荐的主要原因,而这个核心内容一旦拎出来,就会让很多人感兴趣了。

6、看这本书的收获: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写。一是通读下来的感受,荐书人得到的启发和感受等;二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们什么?以后可以怎么做?三是读完这本书可以解决你的什么问题?排除你的什么烦恼等。

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2)

(二)变化式:

开头问好、指出书名、为什么推荐……这些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可以不变。

变化的是,作者介绍可以放在文章的中间位置,或者你觉得该作者出来镇场子的位置。比如《幸福的方法》的荐书稿,在第8段介绍了作者。其实,在我看来,对于作者的介绍,也并不一定非得一口气说完,可以穿插在整个荐书稿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不觉得突兀,上下顺承的流畅,能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就可以随时随地让作者跳出来,替你发声,为你的荐书稿呐喊。

再一个就是可以引用其他的名人名言或名句名篇,提升本篇荐书稿的调性,瞬间拔高荐书人的文学修养,和荐书稿的文学品味。比如《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荐书稿,后面提到“《知否知否》中的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我上学时并没有理解它的深意,现在越发感到回味无穷。”

这一点呢,算是锦上添花,但并不是非有不可,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不必强求。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没有刷《知否知否》这个电视剧,所以不知道里面引用了这句台词。另外,以前背过的古文也忘得七零八落,荐书人提出这一点,并没有加深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认可,相反地,反而让我窥见了自己的无知,其实内心是有一点儿不舒服的,所以,对于我这个看荐书稿的人来说,这一段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是在广播上听这篇荐书稿的话,可能听到这句话就更迷茫了。

所以,我认为,大家在写荐书稿时,一定要先把雪中送炭的内容写好、写全面,有余力的话,可以锦上添个花,没有余力的话也无妨。

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3)

三、荐书稿的写作技巧(放大招)

荐书稿的基本写法和变化写法,想必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但会写和写好之间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想要写好荐书稿,其实还是有一些窍门可寻的。当然,这里的窍门并不是套路,而是模板。就像小冰老师说的一样,套路是一些新媒体上常用的小花招,而模板却是基础框架,好比是解题时候可以套用的公式,让我们的创造过程有迹可循。

我今天给大家拆解出来的这些写荐书稿的小窍门,更像是一个一个放苹果的筐,大家按照编筐的号码放苹果,不会出错,还可以提高效率。

(一)如何写推荐原因

荐书稿写到这一部分时,经常会用到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不是拿过来捏进文章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一定的引子,或者说承前启后的说法,能够让你列举出来的这些内容前后顺起来,不让人感觉出现地莫名其妙,而是“明所以”并“知其所以然”。

1、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荐书稿:一翻开目录,我就知道这正是我要找的书,因为其中的各种事例同样也存在于我的孩子身上,比如爱吃手指头,我就会强行制止……

大家看到了么?这里的写法,很容易就让大家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吃手指头的情况太普遍了,而且强行制止又是很多人最常见的做法。

还有《孩子你慢慢来》的荐书稿:现代人的生活急功近利,打开手机和电脑,扑面而来的都是3天学会思维导图、7天学会PHP……

这些都是在大家生活工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荐书稿由现象级的事件,引出普遍关注的问题,然后告诉大家,这本书就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那你说,你想不想看这本书呢?想不想听这篇荐书稿呢?只要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的人,都会想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时间的可能去啃书,没时间的至少也会把荐书稿听完。

2、扣住题目来发问:

《幸福的方法》的荐书稿: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幸福的方法》。说到幸福,很多人会认为拥有财富就能幸福,也有的人会认为……现实告诉我们,经济越发展人们越迷茫了……据调查显示……

大家看到了么?这里面有一系列的举例子、列数字,还引用了名人名言,但为什么不让人觉得突兀呢?因为它在一开始,就是扣住了题目进行发问的,而这些引用的东西,都是对于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不幸福的阐述,这条线是很清晰的,不容易出现听着听着思路就跑偏的感觉,因为我们一直就是围绕“幸福”这个话题来的。

3、抛砖引玉:

《会赚钱的妈妈》的荐书稿: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还是一个职场妈妈,经常焦虑如何赚钱的同时兼顾孩子,现在我已经做自自由职业半年多了。怎么赚钱呢?……怎么做呢……

大家看到了么?荐书人自己现身说法,从经常焦虑不能做到两全其美的妈妈,变成了自由职业者,实现了时间和金钱的自由,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给她提供了另外的思路——靠自己的擅长点去赚钱……很自然的就把这本书给引出来了,而大家从这个荐书人的身上看到了明显的改变,很多有此困扰的人恨不得也能像她一样用半年或者更短的时间,来实现时间和金钱自由,那么自然对她介绍的书籍及其中的方法感兴趣了,因为有一种拿来就可以用、用了就可以预见成功的快感。

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4)

(二)让荐书稿叫座的底层心理逻辑

1、代入感: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不论是荐书稿还是我们平常写文章,能够让大家有代入感的文章更容易吸引眼球。就像咱们看电视,男生看到里面的高富帅,女生看到里面的白富美,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个样子,这种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的内容,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快感,从而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当然了,代入感也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体验,很多情况下,也是痛苦的、无奈的、难以解决的。那么,当人们有这种困扰存在时,当人们看到你推荐的这本书里说到的故事正好契合他们的情况,正好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时,这种代入感能让大家直接看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人们自然愿意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2、从众心理:我们平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饭店门口的车越多、里面坐的人越多,我们越愿意进去,哪怕等一会儿也不要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觉得既然有这么多人去,就一定好吃。这就是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中,都有从众心理出现。

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人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却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就是从众心理。有研究表明,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独立、不从众,而大部分人都具有从众心理。

运用到咱们的荐书稿写作上,就是在推荐环节,介绍说这本书很多人受益呀,众多专家推荐呀,各种网络好评呀,购买人数过万呀,无数人看到这本书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呀,等等。这个认可的群体基数越大,人们越容易相信这本书的价值,也就更愿意相信你的推荐。

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5)

3、猎奇心理:求知欲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决定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不同。人们对从未见过、不知晓的古怪新鲜事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心理。如果我们在写文章时,能够挑起对方的好奇心,然后满足对方的这一潜在的心理需求,那么必然能获得对方的心理认同。

那么,怎么做可以挑起对方的好奇心呢?

一个是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人的生物本能是趋利避害,这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当我们在荐书稿中明确告诉大家照着书里的方法去做,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就会解决过往难题,那么,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去选择了解怎样才能变好,怎样才能规避风险。

第二个是自我暴露。大家可以看到,在很多荐书稿中,荐书人都会提到自己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说出自己的烦恼和苦闷,从而引出自己是如何解决烦恼、排除苦闷的,无非就是得益于这本书的指导和阅读后的启发。而当我们作为读者看到这一块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反感,反而会同情对方,替对方暗暗担忧,或者会映射到自己身上,发现自己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种自我暴露的写法,不仅能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也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代入感。

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具有窥视欲,这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直播视频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你说,别人吃多少饭、穿什么衣服、干什么工作、唱歌跑不跑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么?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么?并不会。

但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看别人的生活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好奇和窥视欲,不论是过得比咱们好的还是过得不如咱们的,无论是羡慕、嫉妒、同情、鄙视还是吐槽,都是因为窥视到了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生活状态,从中引发出来的情感或情绪。通过暴露自己的问题,满足别人的窥视欲,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当然啦,咱们不能只自我暴露,不解决问题呀。荐书稿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围绕书籍的核心内容进行论述,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层层递进,最终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的。最后,可以加上“如果怎样……你也能和我一样……”这样的句子,前后呼应,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闭环。

我是荐书人月度评选(深挖百篇荐书稿)(6)

(三)掌握规律、借力发力

1、研究平台特点,少做无用之功

咱们的老话说“看人下菜碟”,是很有道理的。咱们既然要投稿,就要先了解稿件需求方的要求。人家想吃米饭,你非要给人家送个馒头,那怎么能容易中标呢?

同一平台上,尽量不要去写已经写过的书籍。对于平台来说,重复的荐书稿是资源浪费;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后写并没有什么优势,第一个总是更容易让人记住,就像翻拍,拍的再优秀也很难超越原版一样,从无到有是质变,而从一到多更多是量的累积。

2、少绕弯路、避免入坑

在写荐书稿时,一定要提出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要借从众规律抬高这本书的地位,借差异性强调这本书的优势。不然同类书那么多,人家凭什么要看你推荐的这本呢?这一本必然要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能值得一读。

同时,重点强调过程受益,不要过分判定结果,如:这么做一定会如愿以偿、彻底解决问题之类的,这样“打包票”的绝对说法不建议使用。因为每个人对于书籍本身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执行力也不一样。甲觉得受益匪浅的,乙也许无动于衷,我们无法控制受众的后续行为和反应,所以我们只能说,如果照着做想必会怎样,而不说看了这本书就一定能怎样。

可以多推崇作者,不要只推崇作品本身,多提作者的影响力,多提书籍的影响力,这样做本身就是为我们自己的荐书稿增色了。客观写出书的核心内容,加上我们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认知,做到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软有硬、有主观有客观,让我们的荐书稿写得有料、有用更有趣!

溪悦然:慧享生活者,自由写作人。生活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便可常得快乐。而我就是深陷生活摸爬滚打后,豁然开朗飞升“上神”境界,随后,告诉你一二在哪里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