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8亿农民是国家的根本)
把农民身份转化为其他性质的身份,比如转为市民,纳入城市体系规划,并不是一件很有智慧的事。甚至我看到这个事情它充满了短视,充满了急功近利,其结局会导致国之根本不稳,头重脚轻,失去平衡。
目前我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要老胡说啊,难说,不让你说。可我还是想说,每次都冒着审核不通过的风险,跟大家叨叨两句。让我说,起步就起错了。
在私有化,资本化,市场化,自由化,这四个现代化愈演愈烈的当下,谈,农业现代化,是可以实现的;谈,乡村振兴有点悬;谈,提高农民收入,是虚情假意。农业现代化,靠资本与科技这对搭档就可以实现。谈乡村振兴,无非是人与物的振兴的。这个物可以兴,可人能不能兴,是个大问号,因此要实现这个目标是悬。那最后要说提高农民收入,则就是一句安慰话罢了。
为什么这么不相信农民会富?因为穷富永远都是对比以后的结果,又因为农业在这个四个现代化下,就不可能超越客观的经济规律,又因为农民、农民,他就是紧紧围绕农业打转的人。一个本身就是经济链底端的从业者,怎么可能有赶上其他经济链中的财富水平呢。也就是说,永远都是水涨船又高,无法赶上。
就在我往期内容中也经常提到这个观点,在资本市场化私有化下,占据多数的农业人口,是不可能在财富上缩小与既得利益者的距离的,还只会越拉越大。因为农业人口越努力,农业产出越多,农业产出越多,资本化程度就越高,资本化程度越高,资本获利越多,劳动者的获利就越少。这都不能叫死循环了,叫负循环才对。
意思就是说,不动弹,充其量只是保持差距,越动弹这个贫富差距就越大。
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对当今三农问题,都是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的。医头医脚的,医不到病根上,不管用,瞎折腾,劳民伤财。为什么会这样?就我说的,起步错了。越走越歪。
有个朋友来信说,他怎么就听不懂我这个道理呢。在私有化下,农业链上的农民,就真的富不了吗?那人家西欧国家,美日的农民,怎么就富裕呢?没错,这个是事实,但是国情不同也是事实。你看哪个国家的农业占比很大,农民人数占比很多的国家,农民富裕了吗?连一个都没有。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结果。那这个经济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就是自从有人发明了货币,把物物交换改成物品-货币-物品,这样的模式以后,这个经济规律就产生了。
一切劳动成果,先折算成相应的货币量,然后再根据这个货币量标准,进行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交换。我的矿泉水生产出来一瓶成本8毛钱,经过三四道的经销商,市场卖到2块钱。谁想要这个水,就必须掏两块钱。可是粮食生产出来一斤成本也是8毛钱,不经过中间商,农民出手价只是一块钱。也就是说,农民就是第一道经销商,利润微薄,一斤粮食卖出去,再去买一瓶水,买不了。需要卖几斤粮食呢?这里有人会犯糊涂,说卖两斤。两斤两块钱,不就可以买一瓶水吗?错了,是10斤。一斤利润2毛钱,10斤两块钱利润,你是用利润去买一瓶水的,才是画等号的。其他的部分是成本,是需要重新投入到下一轮粮食生产的。
那问题来了,是谁规定了粮食价格只能卖1块钱,而不是10块钱呢?那些经济学家的专业解释是对的,粮食,自然水,空气,阳光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存活资料。能不要钱就不要钱,能少则少。因为一切社会物价的多少,都是由这个基础价格决定的。
基础物价格高,其他物价都高,基础物价低,其他物价都低。你冒然提高这个基础价,只会导致其他物价飞速上涨。它是一个圈,绕一大圈回来结局就是所有物价都高,但没有实质意义,反倒是成了经济泡沫,阻碍了社会健康发展。而同时呢,社会货币总量还得提上来,与之对应的真实财富,黄金储备,又得提高才行。否则,虚泡的经济总量越大,危机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国家怎么可能没钱,国家可以印钱啊。
经济规律的道理,治国者第一时间就懂。钱,可不是随便印的,除非,你能像美国那样,在全球拥有货币购买权。多印一些纸片,就可以把需要的物品换回来。不过他这么做,只是有利于自身的需要,却害苦了物品出卖方。
你不要他的钱,是你不对,你要了他的钱,明知这是张纸。再用这张纸去换自己想要的,对不起,没有。或者,不好意思,你等等,你再等等,你就是等不着。
中国有8亿农民,在这样的经济链中,无法从中得到期望的财富值。怎么办?好办,减少农民数量啊。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减少农民数量,具体办法就是让农民进城,做市民。可是,转移了人口,就转移了农民问题,那也是转移了,不是解决了。城市里,工业化水平还需要提高呢,智能化取代人力正在上演。把农民赶到城市去,就真的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吗?问题会更多。
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不说农民问题了,整天在说市民问题了。不解决问题,转移问题,就会越来越麻烦。有没有一个根本大法,从根上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呢?有。这个办法也是成熟的,现成的。那就是重新起步,把方向调整到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路线上来。作何解释呢?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经济形式公有制,分配公有制。在这个体制内,所有人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劳动成果集中,又重新根据需要分配。它体现的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劳动成果全民所有,每位公民有从国家得到劳动成果的权利,而为每个公民分配劳动成果,也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原理——一个大家庭有五个儿子,大儿子种粮食,二儿子搞工业,三儿子搞科技,四儿子搞教育,五儿子搞军事。他们各司其职,是因为他们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所有的劳动成果集中再分配,这样五个儿子都同时得到了五个领域的果实。是不是平均分配?当然不是。因为五个儿子也有差异性,小儿子饭量小就分的少,大儿子饭量大就分的多。也就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操作原理。
这样做的前提是,社会生产力可以满足人口总量的需要。那么今天,老胡确信,这个条件已经满足了。
另外更加重要的是,所有农民用不着转化为市民,不用进城,也不用转移问题,只需要将乡村振兴中的人与物,有效衔接起来就能实现。例如,农业现代化实现后,腾挪出来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可以就地成为农业产品的扩展性从业人员。而恰恰就是这部分人员,是与城市生态里的职业市民,进行双向流动,互转互换的。
最后形成的两大生态系统,乡村这个生态系统不但不能缩小,还要刻意保持到一个大的规模。因为,任何时候,中国这个大国,以农业现代化,可以保障产粮,以大体系乡村生态,可以减震任何一个来自工业领域的,城市生态的风险。
也就是说,8亿农民,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成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每次决策失误带来的防护作用,减震带,缓冲区,软着陆地带和人群。但前提是,我们是一家人。而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保证了这一点。而以私为主的时候,人们不仅会疑惑很多问题,我们凭什么要做缓冲带?我们凭什么为别人承担减震作用?有蛋糕吃的,怎么不想到我们?我们农民,总不能总是做,老妈子的角色吧。我们也需要放飞啊,谁来成全我们呢?
总之,私有化下产生的私心杂念,也会无处不在,它会困扰我们每个人,提防着身边每个人,又同时被身边每个人提防着。为了利益,不想这样但是不得不这样,真的很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