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能读到资治通鉴你知道有多不容易吗)

今天我们能读到《资治通鉴》要感谢两位清末民初的两位“编辑”,一位是傅增湘,一位是章钰。

傅增湘家境好,官也做得大,曾经做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他有一座藏书楼,取名为“双鉴楼”,所谓双鉴,指的是他有两部《资治通鉴》,一部是家人传下来的元刻本《资治通鉴音注》(就是胡三省的注解版,那会还没有人知道胡三省是谁,因为正史里没有他的记录),一部是从满人端方手里买来的宋本《资治通鉴》。这部书南宋绍兴二年,绍兴府余姚县刻版印刷的版本,称为余姚本,不过只有176卷,其他部分用了其他宋刻本作为补充,因此这部书又叫百衲本。

深度解读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能读到资治通鉴你知道有多不容易吗)(1)

(端方是一个倒霉鬼,因为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清政府从武汉调兵前去镇压,端方就是那个带兵的人,结果走到半路,辛亥革命爆发了,端方带领的军队当即哗变,端方和弟弟的人头被砍下来,作为这支军队向新军纳的投名状。端方还是一位金石学家,积极参与变法维新的大臣,不过生在乱世,命运就这么不可捉摸。)

端方曾经有过一个部下就是章钰,章钰也有一座藏书楼,名叫“四当斋”,用的是南宋藏书家尤袤的“(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表,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琴瑟”从这个名字来看,章钰读书热情相当高,他从傅增湘手里借来那部元刻本的《资治通鉴音注》对照宋版的百衲本《资治通鉴》,加以校对,校对完了之后,章钰又借来了一套上海涵芬楼影印的宋刻本又校对第二遍。完了之后,又从傅增湘那里借来一套明刻本的《资治通鉴》校对了第三遍。连校三遍,费时十余年,校正了脱字错字等问题7000多处。

深度解读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能读到资治通鉴你知道有多不容易吗)(2)

通过校对,章钰还对胡三省这个人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找到这位为《资治通鉴》做注的功臣到底是来自哪里?

章钰在一本《清容居士集》里找到胡三省的相关事迹,清容居士是袁桷,他的老师是王应麟,王应麟写过一本《通鉴答问》,是以问答体的形式来解读《资治通鉴》,王应麟和胡三省一样都是浙江宁波人,他们又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都是宋末元初的人,确切的说应该是南宋遗民。袁桷因此和胡三省认识。按照袁桷和胡三省自己写的《新注资治通鉴序》我们可以梳理出胡三省的简单人生。

深度解读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能读到资治通鉴你知道有多不容易吗)(3)

胡三省,这个名字取自三省吾身,他字是“身之”就是身体力行之。他的字取自《孟子》把仁义分为三种“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就是说尧舜行仁义,那是天生如此,商汤和周武王行仁义那是身体力行,春秋五霸行仁义那是借来的(假是借的意思,我们的成语假仁假义就来自这里,不过现在这个成语的假大家的理解已经是真假的假了)。

胡三省在南宋和文天祥、陆秀夫一样都是进士及第,但仕途不顺,工作之余开始校对《资治通鉴》,贾似道曾经重金聘请他充为幕僚,后来宋军兵败,他返回家乡宁海。兵戈之中,他的著作《资治通鉴广注》一度毁于战火,变卖家产,重新做注。后来寄居在袁桷家里,完成了最后的校勘工作,为了防止毁坏,他将书藏在袁桷家的地窖里(网络上好多地方都写成了窟)。

深度解读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能读到资治通鉴你知道有多不容易吗)(4)

胡三省在死后六百多年,遇见了一位知音:著名学者陈垣。陈垣生于清末(1880年),卒于建国后的十年浩劫(1971)。他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在史学界他和陈寅恪并称为南北二陈,毛主席也称其为“国宝”在抗战时期,他生活在北平,当时担任辅仁大学校长,愤懑之中读胡三省注解的资治通鉴,同样作为国破山河在的遗民,登时理解了胡三省注解中的许多微言大义,写出来了《通鉴胡注表微》一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