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

导读

陈平(?-前178年),阳武户牖乡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历任都尉、亚将、护军中尉、郎中令、右丞相、左丞相、丞相等职。

在西汉众多开国功臣中,毫无疑问韩信、萧何、张良是功劳最大的三位,他们也因此而被誉为“汉初三杰”。那么,谁是“汉初三杰”之外的“第四杰”呢?答案就是陈平,陈平虽不及“汉初三杰”的功劳显赫,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关键先生,他在关键时刻“六出奇谋”出奇制胜,为刘邦最终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1)

他虽然不是刘邦的嫡系子弟兵,但却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而且,他还是唯一身居高位,历经五帝还能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非刘邦嫡系子弟兵)。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陈平所信奉的“刀俎哲学”说起。

何为“刀俎哲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记·陈丞相世家》。

一次,陈平主持里中的祭祀仪式,仪式完成后由他来分配祭肉。由于他分肉“甚均”,因此受到了父老们交口称赞,这让陈平心中十分感慨,他不禁真情流露,脱口而出说:“如果我以后能治理天下,也会象今天分肉一样。”这就是陈平所信奉的“刀俎哲学”的由来。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2)

“刀俎哲学”核心内容是“我为刀俎”以及“人为鱼肉”。也就是说,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确保自己掌握着主动权,如果形势不利于自己,即自己有沦为别人俎上鱼肉的风险,那就必须未雨绸缪、想方设法逆转局势(哪怕使用阴谋诡计也在所不惜),从而让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刀俎哲学”实际上就是谋事先谋身,以我为主的生存法则。一言以蔽之:成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唯一的事情。

“刀俎哲学”正是陈平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不当“鱼肉”:陈平弃魏王咎、项羽转投汉王

公元前209年,为了实现“得宰天下”的理想,陈平离开家乡投奔了魏王咎。魏王咎虽然立他为太仆,但从来不采用他提出的计谋,而后又有小人向魏王咎献馋,意图对陈平不利。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3)

眼见自己有成为别人俎上“鱼肉”的风险,陈平未雨绸缪,急忙离开魏王咎,投靠当时在巨鹿之战中,因采用“破斧沉舟”战术大败秦军而名声大噪的项羽。

但项羽信任的人是范增,陈平在项羽麾下并无用武之地,这让才华横溢的陈平很是沮丧。而就在此时,项羽又因为下殷得而复失问题大发雷霆,扬言要诛杀上次平安下殷的楚军将领,而陈平正是当时平定下殷的主将。

眼见将成为项羽的“鱼肉”,陈平三十六计“逃”为上。他封金挂印,孤身仗剑出逃,准备投奔身在汉营的老朋友魏无知,再通过他引见汉王。

在黄河边渡河时,陈平猛然惊觉自己已上了一艘贼船。但他处惊不变,冷静地将衣服脱了下来,光着身子帮船夫划船,两个船夫见他身上除了一把剑外别无它物,知道他不是肥美的“鱼肉”,就放过了他。陈平得以顺利过河投靠了刘邦。

陈平始终坚持“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原则。当形势逆转,即将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局面时,他就要设法化解险情。特殊情况下,无条件就必须创造条件来实现既定目标,如在船上遇到贼的情况下,陈平脱衣自证无财的作法,就是创造条件的作法。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4)

确保我为“刀俎”:六出奇计建功,陈平成为刘邦手中的“刀俎“,

“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司马迁。

陈平在度过最初的磨合期后,很快就获得了刘邦的信任。而陈平也抓住机会出谋划策,以争取能成为刘邦手中的“刀俎“。

  • 第一计:施反间计除掉亚父范增

公元前203年,刘邦想趁项羽伐访齐之机抢占彭城,不料却被项羽杀了个回马枪,最终兵败被围在荥阳。一晃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荥阳之围仍未解,偷鸡不成反蚀米的刘邦整天忧心忡忡,无计可施。

此时陈平向刘邦献计,他认为项羽是有勇无谋之人,楚军的实际大脑是亚父范增。范增平常以父亲的身份居高临下指使项羽,而随着年纪的增大及已贵为西楚霸王,项羽心中早就对范增不满了,此时只要用反间计挑拔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关系,就能达到让范增离开项羽的目的。陈平的建议让刘邦大喜过望,他授权陈平全权处理此事。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5)

要施反间计就要用重金开路。陈平用四万两黄金来收买楚军将士,并让人散布范增、钟离昧将联汉攻项的假消息,同时在楚国使者面前假戏真做,让使者确信范增、钟离昧将叛变的消息是真的。

项羽本是个没有主见之人,再加上他本就对范增有了逆反心理,就借此机会疏远范增及钟离昧。而在范增来告假归田时也没做任何挽留,终于将范增气死在回老家的路上了。

陈平曾在项羽帐下从事过,他深知范增对于项羽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他们之间的矛盾根源。所以,他利用项羽多疑寡断、对范增有逆反心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反间计,成功除掉了范增,为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 第二计:金蝉脱壳计助刘邦荥阳脱险

在成功实施反间计除掉范增后,陈平再次用金蝉脱壳之计戏弄霸王项羽。他先施诈降计使楚军放松警惕,然后再利用假汉王吸引楚军的注意力,从而让真汉王刘邦趁虚金蝉脱壳突围逃出荥阳。

陈平的计谋虽然缺乏创意,而且诈降也显得比较突兀。但因之前重金收买楚军将士的效果还在,再加上范增不在身边,项羽一时反应不过来,最终在手下将士的怂恿下,一时糊涂相信了陈平的话,放走了刘邦。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6)

  • 第三计: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使韩信铁心归汉

在刘邦被因荥阳的同时,韩信引兵东进平定了魏、赵、燕、齐四国。此时天下形势处于微妙状态,而韩信的选择将决定天下格局。

韩信选择据魏、赵、燕、齐四国自立为王:天下将呈三国鼎立之势,最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韩信反汉联楚:楚国实力大增,楚汉之争中胜利的天平就会向楚国倾斜。

韩信效忠汉王:楚汉之争中胜利的天平将会向汉倾斜。

做为一名顶级谋士,陈平这时敏锐地觉察到了潜在的危机。恰好此时韩信也派人来试探刘邦对封他为齐王的态度,在刘邦未及时反应过来的情况下,陈平及时提醒了刘邦,于是刘邦就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

事实证明陈平是对的,项羽后来果然派人游说韩信,并以三分天下为条件,诱惑韩信联楚抗汉。但此时韩信已铁心效忠汉王,终不为所动。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7)

  • 第四计:出尔反尔攻楚不备

陈平的金蝉脱壳之计使刘邦从荥阳胜利大逃亡。而刘邦则北渡黄河与韩信军汇合,从而军威大振,他深知以硬碰硬无法撼动项羽,于是改变策略,以坚守不出的战术消耗楚军,并派兵偷袭焚烧了楚军的粮食。

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在粮尽无援的情况下,被迫与刘邦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界,而东边则为楚地。

九月,耿直的霸王拔寨向彭城方向进发(楚都)。但兵不厌诈,陈平、张良认为此时是歼灭项羽的最好机会,因为项羽正忙于撤军而准备不足,另外又因缺粮问题使军心不稳,如果此时以优势兵力突袭楚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邦同意了陈平、张良的建议,立即撕毁协议攻打项羽。霸王虽“力拔山兮气盖世”,奈何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利于自己,最终被韩信的“十面埋伏“打败,被迫在乌江边自刎。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8)

陈平提出撕毁楚汉分治协议攻楚的计策,虽然在道义上受诟病,但他对局势的洞察、对稍纵即逝机会的捕捉能力,均显示出他做为一名顶级谋士的实力。

  • 第五计:请君入瓮智擒韩信

在消灭了唯一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后,刘邦于公元前202年2月称帝,定国号为汉,同时分封了韩信等八个异姓王。

理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激流勇退。在功成名就后,张良随即激流勇退,寻仙问道去了;而”谋事先谋身“的陈平则成功地给刘邦留下了” 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的印象,因此,陈平就成为了刘邦最信任的谋士。

而此时手握重兵、功高盖主却仍高调行事的韩信,就成了刘邦的心头大患,他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办法来。于是,刘邦就向陈平问计。

陈平再次在关键时刻扮演了“刀俎“角色,他认为以硬碰硬的方式没人能战胜韩信,只能智取。于是,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泽为借口经过楚地,再趁机将出迎的韩信抓获。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9)

刘邦依计行事,最后果然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擒住了韩信,解除了心头大患。

陈平通过此次献策,成功取代已经激流勇退的张良,成为刘邦手下第一谋士。

  • 第六计:巧解白登之围

公元201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北征匈奴。而初战告捷的汉军大意冒进,结果中了匈奴人的诱兵深入之计,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团团包围于白登山之上。

汉军被困了七天七夜,已断水缺粮。再加上天寒地冻,将士们都苦不堪言,此时形势已非常紧急,汉军存在崩盘的危险。

关键时刻,陈平再次献出奇谋拯救了刘邦。他利用女人贪恋珠宝及嫉妒心强的特点,用重金(珠宝)收买了匈奴单于的阏氏(王后),同时又以不退兵就送美女给单于为由,成功激起了阏氏的嫉妒心。而在阏氏枕头风的吹拂下,匈奴单于很快就撤军了,白登之围遂解。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10)

身为顶级谋士,陈平早就看出刘邦中了匈奴人的诱敌深入之计,但他一直不点破,直到刘邦被困白登山后,他才出谋划策,这就让他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陈平虽然半路投奔刘邦,不属于刘邦的嫡系子弟兵。但是,他通过在关键时刻“六出奇计“帮助刘邦出奇制胜,成功成为刘邦可依仗的” 刀俎“。而且他始终待在刘邦身边,从不染指刘邦所忌讳的兵权,最终成功地让刘邦认为他是” 智有余,然难独任。“的单纯谋臣,对大汉江山无实质性威胁。这就是刘邦将他当作心腹的原因。

而在刘邦病逝之前,陈平未雨绸缪,成功向吕后纳上“投名状“。

谋事先谋身:以樊哙做为“投名状“,成功取得吕后信任

陈平虽然已取得刘邦的绝对信任,但在刘邦病重之时,他开始未雨绸缪,设法取得下一个“揸fit人“吕后的信任,以保证自己能始终是” 刀俎“而不是”鱼肉“。

公元195年,身受箭伤的刘邦自知已不久于人世。为了避免死后吕后专政,他决定在死前处死吕后的妹夫、手握兵权的大将樊哙。刘邦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最信任的陈平去完成,并让周勃协助陈平。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11)

莽将军樊哙哪里是刘邦第一谋士张良的对手,陈平以传旨为由,轻易就将樊哙骗来拿下了。但陈平此时留了心眼,他知道刘邦将不久于人世,如果按刘邦的要求当场斩了樊哙,那就得罪了日后的“揸fit人“吕后。于是,他决定将樊哙押送长城交给刘邦,他不背杀死樊哙的”黑锅“。

果然不出所料,刚到半路,就传来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马上快马加鞭直奔长安,借哭别刘邦之机,向吕后传达了樊哙已得救的消息,成功向吕后纳了“投名状“。

当刘邦病危时,陈平毫不犹豫地对其阳奉阴违,同时向未来的“揸fit人“吕后纳上投名状。这是典型的”谋事先谋身“做法,陈平也从此取得了吕后的信任。

阿意顺旨:保住“刀俎”地位是最高优先级,其它皆次要

公元前187年,吕后要封诸吕为王,但右丞相王陵以高祖曾与大臣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白马之盟)为由,反对非刘氏(吕氏)封王。而做为左丞相的陈平此时却阿意顺旨:他认为吕后的地位不可撼动,忤逆她只会自讨苦吃。于是,他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同意诸吕封王,哪怕这是违反了高祖定下的白马之盟。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12)

果然,吕后将右丞相王陵明升暗降,调离了权力中枢,同时将陈平升为右丞相。陈平也再次巩固了自已“刀俎“的地位,而王陵则不幸沦为了”鱼肉“。

灭诸吕献功新帝,以退为进再奠定“刀俎“地位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她虽然预料到死后群臣会反弹对诸吕不利,并做好了周密的安排,让吕氏家族掌握着兵权。但是,吕氏家族始终缺少了一个主心骨,而右丞相陈平则与太尉周勃将相合谋,一举铲除了吕姓诸王,从而稳定了局面。

而后,陈平、周勃选择立没有吕后背景的代王刘恒(刘邦第四子)为帝。陈平虽平定诸吕有功,但由于刘恒长期生活在代地,陈平对他不甚了解,于是他决定以退为进,开始托病不管事,并请求孝文帝刘恒封周勃为右丞相(右为尊),他自己改任左丞相。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13)

不出陈平所料,周勃很快就在朝堂上也丑了。一次,孝文帝在朝堂上问周勃政事,而周勃竟然一问三不知。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穀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但陈平对文帝的问询却对答如流:

於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穀,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陈平的回答让文帝龙颜大悦,而右丞相周勃却羞的无地自容。经过此事后周勃自信心大受打击,他自知才能与陈平相去甚远,因此,他托病请求辞去丞相之职。此后,就由陈平一人担任丞相。

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陈平以退为进,将周勃做为盾牌挡在前面,他自已则居后观察,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周勃果然当了小白鼠,当众出丑;而陈平则成功逆转局势,再次成为右丞相,确保了在文帝治下的“刀俎”地位。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陈平非刘邦嫡系)(14)

结语

陈平的成功是因为他始终坚守“刀俎哲学”:以“我为刀俎”、“人为鱼肉”为处世原则,以“成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唯一的事情。”做为座右铭。这让他最终能历经五帝而屹立不倒,并得以善终。

在刘邦时期,陈平在关键时刻“六出奇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其中施行反间计除掉范增尤其精彩,直接决定了楚汉争霸的结局;而巧解白登之围则奠定了他在刘邦心目中第一“刀俎”的地位。

当然,陈平最成功之处,是让刘邦始终觉得他是可控的“刀俎”,而不是威胁性巨大的“地雷”,从而成为了刘邦的心腹。

当刘邦病重时,陈平开始未雨绸缪。他以不杀樊哙做为投名状,成功取得了吕后的信任。后又在诸吕封王问题上公开支持吕后,从而巩固了他在吕后时期的“刀俎”地位。

吕后病逝后,陈平迅速反水,他与周勃将相合谋灭了诸吕向文帝献功。同时,他又审时度势、以退为进辞去右丞相之职并推荐周勃继任,他自己则退任左丞相。

周勃则在一次上朝时,被文帝发问但一问三不知,而陈平对文帝的提问却能对答如流。这让周勃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与陈平相差甚远,于是他主动辞去右丞相之职,陈平得以重任右丞相。就这样,通过以退为进的策略,陈平再次奠定了在孝文帝时期的“刀俎”地位。

“刀俎哲学”就是陈平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