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送首趟国产蒸汽火车司机(列车长阿西阿呷)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全省18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的“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正在报名中。今天的被推介者,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

人物名片

阿西阿呷,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5633/5634次列车是开行在成昆铁路上的公益性慢火车。从普雄到攀枝花,列车行驶近10个小时,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26个大小站都要停靠,且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最低2元票价不变。阿西阿呷1995年参加工作,1996年到慢火车上工作,至此一直在此趟列车上为群众服务。2019年以来,她先后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铁路人等荣誉和称号,2022年5月当选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故事

1月29日,普雄站到攀枝花南站的5633次列车7:10发车,6:50开始检票。作为列车长的阿西阿呷要在6:20前到列车上做系列准备工作:检查车体车控,指挥列车员打扫卫生,一层层理顺窗帘,挨着擦凳子,“要做到窗明几净。”等做完这些,阿西阿呷环视一周,赶紧急走两步到列车门外,迎接旅客上车。

就是这趟时速不到40公里的“小慢车”,与阿西阿呷已相守26载。

欢送首趟国产蒸汽火车司机(列车长阿西阿呷)(1)

阿西阿呷在列车门口迎接旅客上车。受访者供图

双向奔赴

“小慢车上工作如同在村里上班”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到成昆铁路白石岩站工作。四年后,阿西阿呷出生。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的她和火车建立了深厚情感,参加工作也是在火车上。

凉山的困苦,身在其中的凉山人知道。年轻时的阿西阿呷也急于摆脱这片苦难,“刚到铁路工作,我想看世界,积极申请到其他线路工作。”阿西阿呷父亲却反问,作为凉山人,你不留下,还有谁来?

反抗不了父亲,阿西阿呷不甘不愿留在“小慢车”上。

搭乘“小慢车”的旅客,九成是阿西阿呷的彝族同乡。2017年以前,“小慢车”上的彝族列车员很少,会彝语的阿西阿呷成了群众的传话筒和调解员。热心肠的她,在列车为产妇接生、帮老乡搬运砖瓦、给阿妈找离家的孩子……“有事找阿呷车长”在旅客间传开。

真情换真心。彝族老乡的需要和感谢让阿西阿呷倍感责任深重,初期的不甘,也在与旅客的日夜相处中转化为义无反顾的坚守。

有一件事,阿西阿呷一记就是十多年。当时一位60多岁的婆婆在尼波去往冕宁的列车上,背着一篓土豆,约有100多斤。她将背篓放在地板上,列车到站后,婆婆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些站不稳,而要把100来斤的土豆重新背上,难上加难。看到婆婆背土豆费力直不起身,匆忙中阿西阿呷赶紧托了一把,婆婆顺势借力背上背篓。

欢送首趟国产蒸汽火车司机(列车长阿西阿呷)(2)

学习车厢里,阿西阿呷和学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令阿西阿呷意外的是,一周后,还是在这趟列车上,这位婆婆从衣服里掏出两颗鸡蛋塞给她,“还是热的!”阿西阿呷感慨万千,婆婆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在外打工,老两口要照顾5个孩子,“这两枚鸡蛋极其难得。”鸡蛋与身体一样的温度,阿西阿呷至今铭刻于心,“那是我第一次接受旅客的‘礼物’。”

类似的礼物,还有一朵野花、一袋土豆、一句感谢……阿西阿呷与旅客,何尝不是“双向奔赴”。

“在‘小慢车’上工作就如同在村子里上班。”旅客是乡亲父老,车里充满亲切的问候与熟悉的乡音,这里有道不尽的问候,摆不完的龙门阵。

欢送首趟国产蒸汽火车司机(列车长阿西阿呷)(3)

阿西阿呷为旅客介绍不同车厢功能划分。受访者供图

相辅相成

“一快一慢助力凉山发展”

“小慢车”虽慢,近些年也在快速发展。2016年开始,“小慢车”进行改造,车厢划定不同的功能区。2022年,列车再次升级,在不影响载客量的前提下,规划设置了专门的学习车厢、健康驿站、流动市场、家禽牲畜专区等。每周五周日,“小慢车”会接送500多个孩子回家或返校,学生们会在车上写作业、背课文、看书、识字,“小慢火车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校车’。”

“小慢车”升级改造,动车也飞驰进山。2022年12月,新成昆线全线通车,穿越大小凉山腹地,从成都到攀枝花最快4个多小时,缓解了“小慢车”部分客运压力。

说起新成昆线开通,阿西阿呷有更多惊喜和欣慰,“新成昆线高速高效,带动大凉山迅猛发展;一批批游客乘动车纷至沓来,为旅游发展送上源源不断的活力。”

欢送首趟国产蒸汽火车司机(列车长阿西阿呷)(4)

阿西阿呷为旅客介绍不同车厢功能划分。受访者供图

纷至沓来的,还有新的工作机会。

同事赵鹏是凉山德昌人,十多年前,他每周乘坐“小慢车”从德昌到月华上学,与阿西阿呷在列车上相识。2017年毕业后赵鹏来到“小慢车”工作,去年12月新成昆线开通,他与多名列车员又调任新成昆线动车组。

是否会与同事一样去新成昆线动车组?阿西阿呷郑重表示“不会”!问及缘由,阿西阿呷笑说,“彝族群众走亲访友还是习惯实惠便捷的‘小慢车’,他们会想念我、需要我的。”“小慢车”与动车组,她觉得二者是相辅相成,“一快一慢,都是为了助力凉山发展。”

今年48岁的阿西阿呷还有两年退休,现在她格外珍视与旅客相处的日子,“‘小慢车’上都是乡里乡亲,我要在车上服务大家一辈子。”

来源:四川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