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类大逃杀(先跨过我的尸体)
作者:Pharisees
近日,一项数据显示,《绝地求生:大逃杀》已经成为了Steam平台上在线人数排名第三的游戏,仅次于万年前二的《DOTA2》与《CS:GO》——换言之,《绝地求生》已经是在线人数最多的非V社官方游戏。
此前,本作更是连续十七周霸占销量榜首。作为一款还处在测试阶段的游戏,这样的成绩无疑相当傲人——更不用提,作为一款娱乐效果惊人的多人竞技游戏,在如今这个“大直播”时代,本作在玩家群体之外也吸引了相当多眼球。
深作欣二去世后,电影由其子拍摄了续集,但评价很低
但电影实际上改编自“本世纪最大的问题小说”,也就是1999年,由小说家高见广春创作的恐怖小说《大逃杀》。
所谓“大逃杀”——Battle Royale,原本是指WWE(美国摔角联盟)中的一种比赛形式:复数参赛选手参与同一场比赛,而最后站立在赛场之上的那名选手就是冠军。
一场肌肉的混战
“要是把选手们换成高中生会怎样?”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高见广春创作出了这部以青少年相互屠杀为主要剧情的恐怖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独裁国家:大东亚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有一项名为“计划”的政策:每年会随机挑选一个班级,将他们放在一个小岛上自相残杀,直到剩下最后一人。
乍看之下无比荒诞的规则,却因为学生与政府的力量差距而得以顺利执行。比起电影,小说原作中对于这场大逃杀参与者的背景与心理描写较为翔实,部分人物塑造也更加立体。
但比起电影里随处可见对社会结构的反思,对来自“大人”的压迫的控诉,原作者高见还是把恐怖氛围的营造,或者说“娱乐感”放在第一位。尽管如此,小说还是因为过于极端的设定无法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在1999年角川举办的恐怖小说比赛上,评审们认为本书“不合道德标准”,“读了之后很不愉快”而没有将首奖授予本作。反而是在国外,小说得到了以斯蒂芬金为代表的诸多作家、评论家的好评。
而随后由田口雅之改编的漫画版《生存游戏》更是将这种娱乐精神发挥到极致:少女漫画一般的人设,身心素质超越常人的“普通”高中生,比起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暴力、色情描写……无不是当时流行的要素。台版在引进到10卷之后,就因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而被当局下令禁止,结果反而在海外引发了一波热潮——大家都想一睹这本新时代“禁书”的风采。
杀戮与合作、虚幻的游戏与真实的人性、爱、死亡、社会、制度……只有42人参与,仅仅持续了几天的大逃杀,却折射出了无限丰富的主题。小说、漫画、电影,不同载体,不同内涵的故事都大获成功,让“大逃杀”迅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2. 发展:杀意的蔓延在“将一群角色抛入到一个生死决斗的游戏中去”这样一种故事类型中,《大逃杀》堪称先驱。2000年起刊载的另一部名作漫画——《Gantz》(杀戮都市)就常常被拿来与《大逃杀》进行对比,而这类“死亡游戏”式漫画也随后开始喷涌而出,直到今天都是一个源源不绝的创作源泉。
诚如神之所说
这种影响甚至蔓延到海外。《大逃杀》电影直白、暴力、血腥的画面风格是其在日本国内遭遇非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对于海外B级片导演和爱好者们来说无疑是一部盛宴:昆丁塔伦蒂诺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大逃杀》是他最喜爱的电影之一,为此他也在《杀死比尔》中启用了栗山千明。
在《大逃杀》(上图)中扮演千草贵子的栗山千明,在《杀死比尔》(下图)中成为了一名冷血的女子高中生杀手
而除了昆丁,《僵尸肖恩》、《杀人理论》、《杀人锦标赛》《贝尔科实验》……这些血浆纷飞的B级片都承认受到了《大逃杀》电影风格的影响。当然,尽管作者本人极力否认,《饥饿游戏》从小说到电影,从题材到立意都是最明显的《大逃杀》模仿者之一。
而漫威于2012推出的新漫画系列《复仇者竞技场》更是直接在漫威宇宙里对电影进行了另类复刻:12名年轻的超级英雄被扔进竞技场里进行大逃杀式的死斗,漫画封面也致敬了电影海报:
3. 进化:无尽的屠戮
除了影视、漫画这些传统载体,大逃杀文化也渗入了电子游戏这一新兴娱乐产业之中。在原作中,“计划”本身就是一个规则完善,构思精妙的游戏:
限定了范围的游戏场所;
充满随机性的游戏开局;
依靠惩罚强制推动的游戏进程(以禁区形式不断缩小的游戏范围,
24小时内无人死亡则全员死亡);
几乎没有限制的游戏策略(结盟、单干、躲藏……)。
除了失败者会物理性死亡这一点之外,怎么看都是一个紧张刺激、充满趣味的优秀PVP游戏。现实里的玩家们显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优秀的点子,在原作规则基础上衍生出了角色扮演与射击游戏两种模式。
最古老的大逃杀同名网页游戏《Battle Royale》由名为バッカス的日本网友开发,目前 早已停止运营。
而另一名日本网友2Y基于《Battle Royale》的1.19版本改进、完善,创作出了《Battle Royale Ultimate》,并自03年运营至今。
这是一款RPG性质的MUD式网页游戏,玩家在进入游戏时需要设定自己的基础身份和基本属性,而进入游戏后所有玩家都会如电影中一样,随机获得一些物品,从校区出发,正式开始厮杀。
游戏中自带的地图,仿照电影以坐标形式划分了区域,红色区域是定时发布的禁区
玩家可以自行决定探索某个区域、与他人战斗或是躲藏、休息,为了游戏性考虑也加入了金钱、商店、经验值、武器熟练度等传统RPG要素。游戏以数十人一组的形式展开,不管是战斗还是下毒,也不论用小刀还是枪弹,在互相残杀之中幸存到最后的就是胜者。
高还原度的游戏规则、富有趣味的RPG元素、多样的随机事件……让《BR大逃杀》在那个年代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以论坛等形式为依托,从日本到港台再到大陆,各种经过本地化、改造过后的《BR大逃杀》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中文版《BR大逃杀》
尽管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不管是画面还是游戏模式都略显简陋,但其中包含的丰富策略度加上适当的运气成分,至今仍有不少人沉迷其中。目前仍然活跃的几个中文《BR大逃杀》社区,大多都已进行了一万回以上的游戏,甚至最近在日本还出现了手游版本,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
手游版大逃杀《BLACK SURVIVAL》
而随着游戏技术的发展,射击游戏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基于FPS/TPS类型的大逃杀游戏也开始崭露头角。
2010年发售的军事战术游戏系列《武装突袭2》的资料片《箭头行动》正式发售。以高扩展性,自由模组为特点的本作MOD数量众多,而在《箭头行动》极其后续《武装突袭3》的MOD中,一个名为《Battle Royale》的MOD脱颖而出,大受欢迎:
武装突袭3 大逃杀MOD
42名玩家降生在一个区域内,随机获得武器,房屋内有固定的武器补给,随时间推进出现危险区……这一MOD表面上复制了原版规则的同时,却缺乏策略要素,更像是一场多人乱战的普通枪战游戏。
但幸运的是,MOD作者布兰登•格林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紧接着先后参与了僵尸类末日生存游戏DayZ、H1Z1的大逃杀MOD制作,通过不断加入生存、组队、毒圈、随机地图物资、载具……等等一系列要素,最终完成了今天这款大逃杀游戏集大成之作——《绝地求生:大逃杀》。
在这里,你可以单枪匹马,像桐山和雄、相马光子那样做一个冷血无情的孤僻杀手:
桐山和雄,原作中最强玩家之一,杀害了最多同学
也可以像主角团队那样无间合作,逃出生天:
活到最后的二人:中川典子、七原秋也
在杀戮的战场上,经验是致胜的武器:
第二次参加大逃杀的川田章吾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之一
开局时,你可能见到一把98K,也可能只有一把平底锅,但这都不能阻挡你胜利的脚步:
游戏中最强近战武器平底锅——现在可以投掷杀敌了!
甚至有时,一枪不发,等待他人自相残杀也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丰富的武器,多样的策略,随着禁区增加不断升级的紧张感……原作中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绝命死斗在《绝地求生》中终于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还原,原作者高见广春一度追求的“娱乐感”终于在这款游戏里达到了一个顶峰。
但这仅仅只是“大逃杀”文化的一个侧面而已。这个一开始并不被“主流”认可的文化现象,还蕴藏着更多的可能性等待着被挖掘。《绝地求生:大逃杀》的火爆证明了“大逃杀”的魅力,在它已然成为了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之后,“大逃杀”这一题材未来又将给我们带来何种崭新的乐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收藏和关注【白鹅纪】头条号!,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