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今天是“520”,这个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传播而来的谐音梗情人节,将“520”比喻成“我爱你”,如今已经变成了仅次于2.14传统情人节的存在,由于疫情在2.14过节失败的年轻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精心准备的卡片上写下了那句广为人知的节日誓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

但是!!!

你可知道,这句话原本不是讲恋人之间的甜蜜约定的,是讲“战场兄弟情”的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击鼓》,这是《诗经》中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对故乡的思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写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第二章倾诉长久离乡无法回到卫国的烦恼和怨恨。第三章写战马丢失跑入山林,比喻“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第四章是全诗最广为流传的一章,也是后人误会最深的一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说“我们早已立下誓言,共赴生死不分离,让我握住你的手,与你同生共死奔向战场”。第五章感叹与对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再见,分别太久,难以坚定地守住誓言。

第四章中的诗句是写给战友兄弟的,除了整首诗都是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可以推测出此结论以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证据,那就是整章中对对方的称谓都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4)

“子”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婴儿,引申指儿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女儿、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还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结果实等含义。在古代,“子”字一般用于称呼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性或者直系血统的下一代,普通老百姓是不会用这个字称呼自己的妻子的。

那么,《诗经》正确的告白打开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附上5首《诗经》中著名的表达爱意的诗篇送给大家,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5)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6)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7)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8)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9)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