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速记忆法(孩子总是学了又忘)
在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崩溃的场景:
- 刚刚背了半天的东西,书一丢就忘了。
- 被老师批评:这些都是讲过的东西,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
- 看着学霸考试前随便翻翻书,轻轻松松考第一。自己焦头烂额的背了一个晚上,一进考场,背过的东西怎么都想不起来……
明明已经记住了,可是转眼就忘!这成了学习中难以摆脱的魔咒。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面有一个场景,说的就是这种背了又忘的痛苦。
明明才几个字,为什么总是记不住?
科学研究曾经指出,理论上人的大脑可以将全世界图书馆所有图书的信息记住。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呢?因为我们忽视了记忆最重要的因素:记忆的牢固度问题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人类大脑遗忘的规律,并把这个些规律描绘成一条“遗忘曲线”。
我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大脑记忆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快来看看吧!
大名鼎鼎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01遗忘曲线揭示记忆规律一 、大脑先快后慢地遗忘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观察遗忘曲线,不难发现:刚刚学过的知识,20分钟后只能记住58.2%。一个小时后,能够记住的东西就有44.2%。
遗忘曲线揭示大脑遗忘速度从快到慢,简单说就是:越是刚刚学到的知识,忘的越快。
如下表:
所以,我在办公室常常会听到老师们哀嚎:“上节课才讲的东西,下一节课一进教室,又忘了!”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一节课40分钟过去了,学生们本就该忘记大半的知识,这才正常啊!
真该告诉老师们:“不用崩溃,因为人类的大脑真就是忘得快。”
二、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学会的知识,会在最开始时成为人的短时的记忆,很快就会遗忘。但如果经过及时的循环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转变为了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刚学过的知识属于短时记忆,很容易遗忘。长时间不会遗忘的知识,属于长时记忆。
那么,怎么才能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呢?有规律的循环复习,就可以把短时间的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三、无意义的知识难记
遗忘曲线揭示的第3个规律是无意义的知识大脑很难记住。
大家不妨先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记住下面这20个字:
风春啼觉少处晓雨处来不鸟夜多眠声落花闻知
给张图,提示一下!
可能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其实这20个字来源于一首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艾宾浩斯做过类似的誓实验: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你看!如果把这些无序的、无意义的字词排在一起,很难记住。但是,如果这些字词有韵律地组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么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能记住。
小结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遗忘先快后慢,循环复习能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大脑能够记住的是有意义的知识。
知道了这3个记忆规律,我们在学习中怎么更好地来背书呢?下面给同学们3点建议。
用好3种方法,看得见的记忆效果
一、及时复习很重要
既然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那么,及时进行复习就非常的重要。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注意这3个时间点,进行及时复习而巩固记忆效果。
第1个时间点是下课后:
遗忘曲线揭示20分钟后我们能记住的知识已经忘掉大半了。建议同学们下课后不要忙着跑出教室,可以花一两分钟翻翻笔记,简单的回顾一下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有的老师在课堂结束时会进行小结,课堂小结把整节课的知识系统化。同学们可以关注老师的课堂小结,对及时复习很有效!
第2个时间点是当天晚上睡觉前:
同学们可以在每天做完作业后,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把重要的知识点再翻看一下,这样能够达到及时复习,巩固记忆的效果
第3个时间点是上新课前:
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想想这门学科上一节课老师讲了什么,我学了什么?温故不仅能知新,学习新知识前复习旧知识,也能够起到及时复习的效果。
二、有规律地循环复习
循环复习是把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手段。
有人根据记忆的遗忘曲线,制定了循环复习时间表,每天对照需要循环复习的内容,有规律地打卡,极大地提升了记忆效果。
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
如果同学们做不到这样严格的打卡循环复习,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至少做到两个循环:
第1个是每周小循环。
同学们可以在周末时固定一个时间,把这一周学过的所有的知识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总结。同时,把上一周学过知识,很快地再翻看复习一遍。
第2个是每月大循环。
同学们可以在月底的时固定半天的时间,把这一个月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总结。同时,把上一个月学过的知识也很快的翻看一遍。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学习进度,利用期中、期末的考前时间,根据考试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复习,巩固记忆。
三、让知识变得有意义
零散的知识大脑记忆起来非常的难,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让知识变得有意义,记忆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下面,给同学们推荐两个让知识变得有意义的方法。
第1种方法: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同学们可以把同一个专题的知识画成思维导图,也可以把某个单元的知识画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形状符合大脑的构造,如果在思维导图中加上图片,或使用不同的颜色,能更好地强化记忆。
第2种方法:建立知识间有趣的联系
初中历史学习中,同学们有两个历史人物特别容易混淆:张骞和张謇。
张骞在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张謇是清末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这两个人的名字实在是太相似了,怎么进行区分呢?
同学们可以展开一个有趣的想象: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是骑着马去的,所以下面是个“马”字。张謇是状元,说明他能说会道呀!所以下面是一个“言”字。
这样的解释牵强附会,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是,这种有趣的联想建构了知识间的联系,能够让大家很好的进行区分和记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此外,我们学习中常用到的打油诗、顺口溜等等,也是让知识变得有趣的方法,并以此来强化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式把书本里枯燥的知识也变得有趣起来。这样既好玩,又能巩固记忆。
好了,根据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青隅老师给大家分享了的3种记忆方法,你学会了吗?快试一试吧!
作者简介: 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专注中考历史备考复习,免费分享复习方法和复习资料。
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青隅老师会及时回复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