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

1

2016年初,年仅8岁的江西贫困儿童范小勤,因为一组“酷似马云”的照片,而被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1)

先是村里的年轻人奔走相告,称村里“出了一个小红人”,后来,随着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不远千里来乡下看他的人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和包装,范小勤已经不是范小勤了,他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小马云”

这个外号引起了“正牌”马云的注意。马云在微博上作连环画,其中一幅提到“小马云”。

“乍一看到这小子,还以为是家里人上传了我小时候的照片,这英武的神态,我真的感觉自己是在照镜子啊。不过当年的我手里拿着的可是‘板砖’……而且每天早上出门时衣服上整齐的五颗扣子,回家时从来不会多于两颗扣子。”

这下“小马云”范小勤也彻底出名了,成了一个流量不小的“网红”。

在马云的呼吁下,以“小马云”为代表的贫困山区儿童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资助费。马云甚至还承诺,范小勤从现在直到大学的学费,他都承包了。

而谁能想到,在至善至美的表象背后,一股“心怀鬼胎”的暗流正在悄然涌来。

某经纪公司登门拜访,给范家提出一个诱人的条件:只要签约,以后一家人的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都不用愁了。

2

当时范小勤年纪尚小,我们不确定他是否懂得这个决定对于自己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可以确定一点——他非常抗拒刺眼的聚光灯,媒体的狂轰滥炸和无数莫名其妙的应酬。

在刚刚走火的那一年多,媒体在公开场合拍到的他,表情常常是尴尬和茫然的。

这也是正常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怎么可能迅速适应这光怪陆离的繁华世界呢?

然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论是谁清清白白的进去,出来都难免沾上世俗的颜色。

经过两年的磨合期,“小马云”对于新的生活越来越得心应手。有网友爆料称,他出门“配着保镖和美女秘书”,一开口“满是社会味儿!”

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2)

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3)

心理学上有个“角色带入”理论是这么说的:

起初你扮演一个陌生的社会身份的时候,你会各种不自在。但是随着日子的推移和“熟能生巧”,你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到最后,那张“面具”甚至撕不下来了,因为它早已和你的脸融为一体。

但是时间不久,随着马云的光荣退休,“小马云”的人设也受到了撼动。他的经纪公司发现,他们已经越来越难从这个山里娃身上榨取利益。

公司终于还是决定——解雇“小马云”。

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4)

如何毁灭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孩子?答案是,给他得而复失的名利就够了。

范小勤,就这么从天堂掉回了凡尘。从此,那个不得不背起书包回去上学的十岁孩子,又拾回了自己的本名。

小懂老师百度了许多关于他回到校园后的新闻,可是几乎一无所获。

这一点也不奇怪,在大众眼里,一颗商业的弃子,一个过气的网红,哪个媒体还愿意浓墨重彩地去报道呢?

他们正去寻找下一个“小马化腾”,“小李彦宏”,“小王健林”......

1

“小马云”的悲剧,让人想起湖南台一档综艺节目——《变形记》。

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5)

《变形计》作为最有争议的综艺节目,2006年至今,它已经播了十三季。号称能够“提供看到另一种世界的窗口”的真人秀,幕后故事却槽点无数。

弄虚作假、恶意挑唆、消费孩子、无视人性,一个接一个的黑料,让很多人呼吁抵制。

这档主打“换位思考”的综艺,让城市里的叛逆少年和偏远农村的孩子互换生活,以体验不同人生的心酸。

但人们发现这档综艺每期节目播出后,参与变形的城市孩子,往往比农村孩子的关注度更高。经过农村生活,体会到生活不易,城市孩子往往“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回到城市,上学、上节目、演电影、当网红。

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们呢?体验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后,五味杂陈地回到农村,该喂猪喂猪,该种田种田,几乎没人会继续关心他们的后续报道。

似乎农村孩子来到这里,只是一个陪衬,一个被指指点点的背景板。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却已然体验过人生巅峰的农村孩子。

梦醒之后,他们是会奋发图强,还是就此沉沦?这个问题的答案,细思恐极。

就像狄金森曾经写过的一首“扎心”诗句:“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4

铸成“小马云”们悲剧的,是卸磨杀驴的商业机构,还是只对热点趋之若鹜的媒体?

答案是,“不止。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

比如屏幕前的你和我。

小马云之死 小马云的故事谁之过(6)

范小勤客串的电影

对于“小马云”们而言,这似乎是一种福祉,因为他们确实享受到了未曾有过的名利。可是这种福祉,不过是涸泽而渔的。

很快,他们就会厌倦这种生活——或者,被经纪公司所厌倦。

小马云以后如何,已经无人关心了。他毕竟不是真马云,流量被榨干后,范小勤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

在这个资本即一切的时代,任何人任何事都会被绑到资本的船上。

小马云这整件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基本是必然的。

范小勤有这个机会,马云答应资助他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学杂费,并且毕业就安排他进阿里,如果他能按照这个路线走下去,那他应该就能平稳地实现阶级跨越。

而他最终错失了这个机会,家里需要钱,马云的资助短期对这个家庭起不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经纪公司带着短期可得的利益,换走了小马云,虽然缓解了这个家庭短期的困境,但也基本毁掉了范小勤实现阶级跨越的梦。

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子自身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身边的成年人应该帮助他做好这个抉择。父母水平有限贪图一时之利,那些利用他赚取私利的经纪人、包装公司、商家更是推波助澜。

有人说,这个争名逐利的浮躁时代,扼杀人的手段有两种:骂杀与捧杀,而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盛行。

“它是黑,它是暗,光对夜说,你是谁,这样沉静。我只不过,是夜。” 9岁男孩童彦写的这首小诗爆红网络。

他被蜂拥而来的记者堵在家里,只得放下手中的书,发誓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妈妈说,他还只是个普通小孩。幸好,小诗人还自知,幸好他的监护人尚理智,否则,也如仲永或者小马云般迷失于俗名浮利中,怕是不仅走不长远,天赋也可能很快被消耗殆尽,最终沦为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

人生在世,需有立身之本。何为本?我想,就是扎进地层的树根,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即本心初衷。

对待孩子,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个人长处的环境,同时还要助其弥补不足,这才是真正爱惜人才的方法、态度。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戕害孩子。

而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

当“善良”失去原则被肆意操控的时候,结局只会是助长了“恶”。

毕竟,当我们发现自己中了无良媒体和商家的“陷阱”之后,我们损失的,不过是几个g的流量和银行卡上的数字。

但那些孩子们失去的,却可能是整个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