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失的岛国是哪个国家的(即将被淹没的岛国)

你能想象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30年后就有可能从世界上永远消失的场景吗?更可怕的是,这个国家现在还有11万人口,他们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悬在头顶的问题:当国家没了的那一天,我们怎么办,我们去哪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快消失的岛国是哪个国家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快消失的岛国是哪个国家的(即将被淹没的岛国)

快消失的岛国是哪个国家的

你能想象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30年后就有可能从世界上永远消失的场景吗?更可怕的是,这个国家现在还有11万人口,他们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悬在头顶的问题:当国家没了的那一天,我们怎么办,我们去哪里?

需要面对这场迫在眉睫的灾难之国叫基里巴斯,它是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位于太平洋上,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却只有811平方公里。基里巴斯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最高海拔只比海平面高出两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这里的很多土地已经被海水覆盖,随便一场海啸就有可能毁灭整个国家。过去曾有专家预测过,在2050年到来前,基里巴斯会彻底消失,而这也就意味着这里的百姓会在30年后永远失去他们的家园。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也为了子孙后代,他们必须寻找到方法阻止这场灾难的到来。在基里巴斯,四名男子正在地上寻找珊瑚礁石,他们分别是基拉巴斯塔和他的三个儿子,这项工作他们已经做了十年,捡来的礁石全部用在房子四周,搭建一堵坚实的珊瑚墙,避免房子被淹没。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海岸附近的礁石已经被捡得精光,他们不得不徒步走到更远的地方,再费力将礁石搬回家中。吉拉一家共有12口人,他们住在基里巴斯吉尔伯特群岛,岛上有一处酷似三角形的珊瑚环礁区域。从外表上看他们的房子像是一座孤岛,漂浮在海面之上,似乎快要沉没。吉拉说,我们必须建造一堵更高的墙,才能保证房子不被淹没,很多家庭的墙都在涨潮时坍塌了,但我们很幸运,十年过去了,这面墙仍然屹立不倒。由于原本的道路被淹没,吉拉一家出行时只能乘船,父子四人每天都要来定时挪船,否则船只就会陷在地上,无法再继续使用的。但是这些措施在汹涌澎湃的海水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随着气候变暖,热带风暴到来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人们的抵抗显得微不足道,可即便如此,对抗气候的变化已经成为了基里巴斯政府的首要任务。

一名叫乔伊的男子自从2010年起,他就一直为当地政府效力,致力于改善气候,然而收效甚微。对于当地这些年的遭遇,乔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无能为力,他说如果任由气候变暖,这里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饮用水将被污染,房子会被海水淹没。他指着远处说,从前那里有一座小小的堤坝,如今已经被海水完全淹没了,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几乎是岛上所有上年纪的人最常谈论的话题。吉拉的母亲和孙女安娜就经常聚在一块,讨论这里的气候变化,她回忆称,20年前大海距离我们还很远,我们生活得很安全,以前周围有很多树,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绿色,我们从没想到有一天生活会变成这样。安娜也回忆说,我记得小时候生活非常好,小朋友经常在树下捉迷藏,可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和污染造成了现在的气候变化,我们没有办法,我只能痛恨人类无止境的贪婪。奶奶也认为最该受到谴责的是西方国家,这是他们急功近利才导致的后果。

在塔拉瓦南部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这种热带植物拥有细长的根茎,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一群年轻志愿者看中了这种植物,他们想趁着海水退潮时在海滩上种植15排红树林,当这片红树林最终成长为森林后预计就能抵御暴风雨的袭击。他们要把三根幼苗同时种到一个坑,这样能提高树苗的生存概率,防止涨潮时幼苗被冲走,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已经种下了5万多棵红树林。放眼望去,场面十分震撼,这些年轻人说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家园危机四伏,他们很害怕有一天会失去家园,不得不搬到其他国家生活。可他们热爱这片生育自己的土地,他们愿意尽自己所能,想尽一切办法留在这里延续他们的文化。一间酒吧的老板用全部积蓄购买了大量的水泥,然后雇佣了一批工人每天坚持筑墙,他说总有一天海水会淹没,这只是时间问题,而我必须想办法保护自己。2014年的时候,基里巴斯一名叫伊万泰托塔的国民因为恐惧而申请了其他国家的庇护,此事在国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他抹黑自己的祖国。伊万过去曾和家人在新西兰居住和打工,当时他很想向新西兰政府申请庇护,理由是自己的家乡被淹没了,但他的申请很快被新西兰当局拒绝,理由是他并没有受到生命威胁。伊万的事件因为舆论较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短短一年内他和全家人都被新西兰政府驱逐出境了,如今一家人都搬回了基里巴斯,挤在伊万的妹妹家生活。伊万的妻子说,我最担心的是我的孩子们,我希望他们能安全活下来。伊万说,很多人批评我说,我这样做是在贬低我的国家,但我想说,我必须找到活下去的办法,无论在哪个国家生存我们的文化都不会消失,可如果我们都没了,那还有谁去传承我们的文化?

伫立在树林之间的木屋是岛上一个村庄的活动中心,无论大事小事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商量对策。由于海水泛滥,导致饮用水被污染,村民们和管理者都在想办法解决。一名女子说,能喝上干净的水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女人称,大量海水上涨,直接淹没了耕地,甚至流进了我的井里,我的地下水变得很浑浊,喝起来非常咸,根本没办法直接饮用。为解决饮水问题,村民代表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第一种是使用太阳能水泵直接将井水抽到房子里,第二种方法是集资修建一个海水淡化厂,还有一种办法是每家每户自己准备手泵供水。最终,经过半天时间的讨论和投票,多数人选择了第一种方法,每个家庭将拿到属于自己的水箱和太阳能电池板来解决用水问题,这笔费用最后是由国际援助组织来支付的。

塔拉瓦是基里巴斯人口最多的地区,6万名百姓生活在这里,尽管这里的土地越来越少,可这里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会生育5-6个孩子。严重的人口过剩,紧缺的土地资源以及相关的教育配套缺失,让这里很多孩子无法接受相应的教育,这也意味着今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成年后没有工作可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和其他国家都投入了一些援助项目。24岁的奥格雷博亚来自塔拉瓦北部,几年前他的家园被海水彻底淹没,全家人跟随村落里的居民都搬到其他地方生活了,但奥格雷想留下来,他想尽一切努力守住家园,让更多人过上以往的生活。他在政府的资助下前往泰国学习制作棕榈糖,学成归来后他开始教授其他村子的村民做工赚钱。棕榈糖的原料是从棕榈花提取出来的,想要拿到花就得冒险爬上20米高的椰子树,把花摘下来,挤出汁液,放进热锅中煮热,一直搅拌成浓稠的糖浆,然后倒进炉子里,液体凝固后就做成了。这里有成千上万的椰子树,绵延37公里,是生产棕榈糖最完美的地方,每制作一公斤就能卖出五欧元。一名女村民说:我们打算今后一直坐下去,这样我们就能赚钱养活全家人。

在塔拉瓦的中心地区有一间海洋训练中心,每年有150名学生在这里接受培训,学成后他们将成为船员,机械师或者厨师,在外国船只上工作。这里的训练很严格,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编号,每天要接受点名站队,打理个人仪表,整理内务等活动,一旦他们被发现不符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找工作。25岁的塔马拉是其中一名学员。模拟甲板上的工作对接演习是他的日常,他最想去德国的船只上工作。这里共有六家来自德国汉堡的船运公司设置了办事处,全部由名叫安德鲁海因斯的外国男人监管,他因为帮助过许多当地人找到工作而备受当地人尊敬。安德鲁说,公司之所以愿意在这里挑选船员,是因为这些男人从小在海边长大,水性好,熟悉大海,培养他们花费的成本小,15个月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可用之才。为了能过上的好日子,塔马拉暂时牺牲陪伴妻子和一岁女儿的时间在这里埋头学习,只能每周周周末和家人见一次面,其他时间必须住在学校。在一间19人的宿舍里,塔马拉睡在下铺,他的床垫是用棕榈树叶做成的,每次睡觉前把床垫展开直接躺在上面就可以了。他已经和妻子在这间村庄买了一栋小房子,打算今后在这里安家,目前塔马拉一家三口还在和父母居住,但不久后他们就会搬到这里。塔马拉畅想着未来的幸福日子,他说要在这里开拓一块耕地,围上栅栏,然后种植地瓜和木薯,等他上班了每个月最多能挣到700美元,养活全家人完全足够。塔玛拉的妻子表示,我很高兴能搬到这里,我听说丈夫即将找到工作,开始赚钱时,我为他感到骄傲,今后我们可以好好生活了。

大人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那么孩子们的现状如何?塔拉瓦的小学学生年龄在6-14岁之间,在学校他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悲剧。老师说,我们经常提醒孩子们有关气候变暖的话题,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个仍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肩负使命要找到解决方法。美术课上,老师让孩子们用画笔畅想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一个男孩认为人们在过度使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海滩永远消失。另一名女孩说,她认为未来的人们只能在海里一直游泳,最后会有很多人被淹死。最令人震惊的是另一名女孩,她的家在上周被海水淹没了,事情发生在她睡觉的时候,她被妈妈叫醒,然后被抬出了房子,她说自己很害怕气候变化,但他也无能为力。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塔拉瓦的人口将翻上一倍,当地政府和专家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要尽快找到方法阻止土地被海水淹没。有人提出构想,要将所有人转移到人工浮岛,但这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资金,难以真正落地实施。早在2014年,基里巴斯在邻国斐济花930万澳元购买了一块土地,准备用在将来当避难所,然而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如今,百姓们的生活仍然没有太大改变,危机迫在眉睫,他们时刻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或许不久后基里巴斯将不复存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气候变暖而消失的国家,从地图上被彻底抹去,到了那一天,这里的百姓将会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基里巴斯将成为全世界的缩影,这也是整个世界的未来,希望在最近的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延缓气候变暖,让基里巴斯的百姓能够守住他们的家园,长久的繁衍生息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