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管仲的与俗同好恶)

过去五天的时间,我们学习将《荀子》学习完毕,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另外一部国学经典《管子》的学习。

《管子》的作者

我们都知道著书立说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情,一般太忙的人是没有时间进行这项工作的。不过贵为国家总理的管仲,为何能够写下《管子》这样的大部头奇书呢?答案很简单:《管子》的作者不是管仲,就像《周公解梦》不是周公写的,《黄帝内经》不是黄帝写的一样。

那么《管子》的作者到底是谁呢?答案也很简单:不知道。只能推测是来自不同时代的一群人,时间的上限应该是春秋,下限不超过汉朝。正因为跨度太大,作者太多《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很难分类,很像是一部论文集的汇编。

管仲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管仲的与俗同好恶)(1)

不过这并不影响《管子》的流传,它当年的火爆程度一点不亚于今天的畅销书,以至于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都说:《管子》到处都有,路人皆知,没有太多介绍的必要。遗憾的是,司马迁偷的这一点懒给后世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管子》很快就不流行了,以至于后世不但对《管子》的来源不清,甚至连它的篇幅都不确定。

汉成帝的时候刘向整理皇家图书馆居然发现《管子》名下的论文居然有564篇,经过校订之后最终确定为86篇,现在我们读到的《管子》也是如此,不过经过千年的流转已经变得残缺不齐,有的篇目只剩下了题目,内容一个字都没有留下来。

管仲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管仲的与俗同好恶)(2)

与世俗同好恶

春秋时期先后产生过五位霸主,第一位便是齐桓公,齐桓公时期的国家总理就是管子。也可以这么说:齐国在周代初期并不强盛,它能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完全得益于管仲这位天才。管仲的治国方略简单来说就是:“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通货积财”说的就是发展商品经济;“富国强兵”就是要建立新军;“与俗同好恶”说的是国君治理国家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喜好,换而言之就是:经济发展要优先于意识形态。

有了以上基础,管仲的改革不似王莽与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那样处处受阻,反而能够获得人民的普遍拥戴。管仲的改革很接地气,不抢占道德高点,举一个例子:齐国当时在性观念上非常开放,管仲本着“与俗同好恶”的原则,居然开创了“国营红灯区”,这种政策不但符合人性,更能够创收,所以非常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管仲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管仲的与俗同好恶)(3)

不过就算如此,我们也千万不能认为《管子》不讲究道德,在《管子·牧民》中有一句名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完整表达是:“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chǔ),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意思是说,国家有钱了,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土地开垦得多人们就能安居乐业;老百姓有了存款就会尊重礼仪;吃穿不愁的时候,人民就会讲究面子;君主不能违背礼仪,贵族才能和谐;四维得到伸张,君主才容易治理国家。

管仲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管仲的与俗同好恶)(4)

所谓四维,就是礼、义、廉、耻。我们仔细分析上面的话,会发现《管子》虽然也讲究礼仪和道德,但是却不把它们放在第一位,它们仅仅是一种新政工具而已,换而言之,富国强兵与礼义廉耻,都不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副产品而已。

好了,关于“《管子》治国理念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三点:第一、《管子》的作者并不是管仲,它是由于一群跨越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完成的作品;第二、我们今天看到的《管子》较之原本已经遗失了一大部分;第三、管仲的治国方略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国学#

管仲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管仲的与俗同好恶)(5)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