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

《文化产业》记者 李嵋屏

山西历经五千年风雨,见证了中国五千年发展,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因此,山西民俗的形成也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民俗所蕴含的信仰和寓意都是通过剪纸来表现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一个有力的载体,将民间信仰、民间理念、民间情感传承至今。因此,我们说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今天,我们从剪纸这个独特的视角来粗略地看一看我们三晋大地的婚俗及民风。

结婚办喜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贴大红的喜字。这“喜”字从古流传到今,哪家有喜事也少不了,是婚俗中最典型的标志。“喜”字是用大红的纸剪成,并且是双喜,有的地方叫喜花,有的地方叫盘合,有的地方叫团花、全花、脸盆花,因地方不同,而叫法不同。

喜 花

在中国,自古以来,婚姻就承担着传宗接代、延续家族香火的重任。人的一生最快乐幸福的事情首先是:洞房花烛夜。结婚,在人生历程当中,是一个里程碑,是牵动好多人好几个家庭的大事,不仅仅是领个结婚证这么简单,它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们传统的意识领域里,没有举行民间公认的结婚典礼仪式,就不算两个人真正的成亲。

结婚用的剪纸统称为“喜花”,用大红纸剪成,红火喜庆,同时辟邪,这一点全国各地无一例外。不同的是在有些地方结婚时男方家贴双喜,女方家贴单喜,这样就知道哪家嫁女,哪家是娶媳妇。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2)

在民间,家家户户的巧手媳妇都会剪纸,它是人们生活的必备技能。人们在剪喜字时总是要把对结婚的期盼融入其中,例如“锦鸡戏(喜)莲花”、“鱼戏莲花”、“龙凤呈祥”、“喜鹊登梅”等,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的隐喻。

莲花有富饶、灵性、纯洁、神圣的意思,为女性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崇拜鱼的风俗,人们认为鱼和神的生殖能力具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今人们还以鱼为男性的象征。同时以鸡、鸟象征男性由来已久。古代传说月中有五兔,日中有金鸟,金鸟即三足鸟、神鸟,故以鸟喻日,属阳。

中间是喜字,外面是梅花喜鹊,就是喜上眉梢。过去不剪龙凤呈祥,老百姓怕服不住,不敢用。剪全花,结籽石榴种籽莲,穗穗葡萄加香圆(香圆就是桂圆),石榴、莲子、葡萄均为多子多福之意,桂圆为团团圆圆,好的寓意都要融进去。因为有了这么多寓意,剪的画面就特别的大,画面大了能用的东西就多了。

结婚时的团花一般贴在炕中央或窗外,有时也贴在屋顶,但这时的名称就变了,叫“顶棚花”。圆形团花贴在中间时,四角贴三角形的角花,民间美术研究家靳之林先生考证它是“构成天圆地方、地之四级、圆方相合、天地相合的基本结构”。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3)

艺人在剪喜花时虽然有随心所欲的成分,但使用的必须是程式化的符号,所以给人的印象是万变不离其宗。人们把毫不相干的动物、植物联系在一起,并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真实的联系,而是因为它们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的期盼与愿望。

山西民谚就有“剪得仙桃带莲花,两家结的好缘法”、“身下剪个聚宝盆,新媳妇婚后生贵人”、“边子剪些碎万字,新媳妇聪明懂万事”、“小小夫妻手拉手,双双活到九十九”等等,讲的就是图案和心愿之间的关系。

盘 合

在众多剪纸中,有一种团花剪纸,在阳泉有特定的称谓,叫盘合。除了春节表达祥和喜庆,更多的时候,贴在新婚房间里寓意幸福甜蜜,这就是——平定盘合剪纸。

平定剪纸圆如月,阴阳相称牵红线。据《平定州志》(光绪版)记载:过春节时,“五日黎明剪纸作五穷妇送之”,由此可见,剪纸在平定由来已久。平定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特点,盘合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一种。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4)

盘合俗名月廓,月廓顾名思义是指月亮的轮廓,寓意圆形的盘合剪纸圆如满月。其内容多为“喜上梅梢”、“鸳鸯戏水”、“连年有余”与“多子多福”等,象征吉祥如意,富贵殷实,生活气息浓厚,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明明是剪纸,为什么会被称作盘合呢?相传伏羲和女娲为延续后裔,准备婚配,却遭到玉皇大帝阻挠。玉皇大帝提出:除非在浮山顶上,推得磨盘结合到一起才能成婚。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天意,两扇磨盘从浮山滚下,奇迹般地合到了一起。伏羲女娲经历磨难最终成婚,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始祖。当地人因此就用剪盘合、贴盘合的习俗来怀念先祖,祝福新人合和如意、白头到老。

阳泉盘合是以圆形为多的剪纸图案,通常以一张红纸单张、对折、多折,在其中构思多种多样的物象图案,其理念与地域风格和民风民俗有很大的关系。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5)

在山西民间,盘合形式最自由,数量也多,最具有当地艺术特色。结婚办喜事,人们都会剪上一些吉祥的图案贴在窗上墙上,剪出的图案虽不大相同,但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过年时粘贴盘合,使居室充满了年节喜庆的气氛。民间当地人们所剪出的盘合,以造型优美、剪工犀利而著称。题材内容没有一定的规矩,有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还用纸剪的花样做绣样,绣门帘、窗帘、墙布、墙围子、枕套等。

还有用于服饰的样花,如儿童戴的虎帽、虎鞋、花兜兜等等。

传统的风俗使得山西盘合剪纸一直延续,传递着当地民间艺术文化的独到之处。

河东婚俗

运城盐湖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李建肖老师用剪纸的形式创作了一套《河东婚俗》,在全国婚俗剪纸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共18幅,16米长。关于结婚场景剪纸的灵感,来源于李建肖母亲给她讲的上辈人娶亲的故事,主要是依她家清末民初三寸金莲的老奶结婚时为背景创作而成,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一下河东地区独特的婚姻嫁娶习俗。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6)

一、亮相:妞大找婆家,亮相戏台下,有家若看中,自会来说话。

家有姑娘成年了,逢村中唱戏,就由姑姑、嫂子陪着去看戏。若有男方看上,就偷偷地脱掉姑娘的三寸金莲鞋子,表达心中爱慕之意。如果姑娘也中意,就眉目传情,也不声张。

二、说媒:男家有目标,便把媒婆找。父母来做主,月老架鹊桥。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7)

三、换帖:媒婆返男家,传来女方话,看帖知条件,同意结亲家。

四、定亲:门当户对八字合,双亲见面订婚约,送来聘礼好丰富,拍板定亲双方乐。

五、做嫁妆:母女忙碌筹嫁妆,织洗缝绣日夜忙,被褥衣物样样全,要为娘家增荣光。

六、开脸训礼:男儿盼得喜日临,开脸化装训大礼。整洁庄重新郎面,各项礼仪要牢记。

七、上头:净面上头脸羞红,擦粉更衣展新容,姑嫂挑逗传谜语,乡亲吃酒同喜庆。

八、出阁:花轿临门鞭炮响,姑娘娇别泪两行。郎背新娘入花轿,秀女出阁成婆娘。

九、送嫁妆:迎亲之前送嫁妆,浩浩荡荡好排场。件件嫁衣娘血汗,女儿出嫁娘挂肠。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8)

十、迎亲:鼓乐鞭炮震天响,迎亲花轿进村庄。山欢水笑庆良缘,喜事喜办耀祥光。

十一、跳火:八抬大轿到门前,新娘喜步红地毯。跳火过关安终身,新主进门合家欢。

十二、拜天地:新人成双拜天地,祭祖拜老行大礼,郎抱新娘入洞房,宾客乡亲入宴席。

十三、吃长寿面:拜请全人来做饭,两碗长面摆炕边。交臂同饮心连心,从此命运一线牵。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9)

十四、闹洞房:洞房笑闹人如海,童年好友施怪才。表演难堪心中喜,人生喜剧第一台。新娘说奴家一心想戴那个金花花,叫新郎给取下。

十五、听房:洞房客去已三更,姑嫂轻脚近窗听。耳录两口悄悄话,考考新婚过关情。

十六、验红:花烛之夜喜融融,春雨润花一点红。老娘满意点头笑,人面桃花伴春风。

十七、回门:女儿出嫁离身边,高兴思念两相牵。次日婿女回门来,敬拜二老合家欢。

十八、拜巷:姑娘进村成新人,拜巷行礼认乡亲。从此融入大家庭,和谐美满度光阴。

每一户都是一个大家庭,早晨新媳妇梳上圆头,不留长辫子了,由小姑子领着新嫂子到族人家里磕头认亲。长辈们认识了新媳妇,大家慢慢熟悉,从此融入这个和谐大家庭。

蔚县染色剪纸名段(剪纸中的三晋婚俗)(10)

一张剪纸,一轮满月,一双巧手,一线姻缘。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是一致的。民俗,正如它的名字,深植于民间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展。风俗年年如此,各地盛行就是例证。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