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和写作之旅(徜徉文海品味人生)

徜徉文海品味人生

李剑

人生的最高境界除了要有信仰,爱好也很重要。工作之余,我喜欢徜徉文海,漫步诗苑,含英咀华,赏心悦目。虽没有生花的妙笔,敏捷的才思,但一路走来左右观赏,朝花夕拾,感慨颇多,收获满满。

唐诗、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三大代表体裁。作品或豪放,或婉约,都浓缩了中华文字的精华。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名家辈出。唐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多借物言志,借景抒情,既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又有白居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婉约,更有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沉郁。读来朗朗上口,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其中。词源于唐,盛于宋。宋词是词中的经典,与唐诗一样,文采斐然、韵律优美,是古韵文字的精华,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如辛弃疾的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显示出了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李清照的《如梦令》则点出了酒醉、花美,具有清新别致的情调。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内容新颖、丰富,形式灵活、自由,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体现了他“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的语言风格。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读来都抑扬顿挫,喜怒哀乐深锁其中,许多佳作脍炙人口、流芳万世,是中华之瑰宝。对古诗文,我只有欣赏的才情,感叹于古人的锦句妙语、精雕细琢,却深研不了,更谈不上创作了。

现代诗不囿于格律,几乎可以随心所欲,自然地从心间流淌到笔端,又没有之乎者也这些长吁短叹的虚词。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席慕蓉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余光中的《乡愁》、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等,多写爱情、人生、四季、故乡,写得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对愿想的眷恋神往。写散文无须考虑平仄和押韵,可以不拘泥于表达的方式,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爱恨情仇,往往文字优美,意境逼真,形散而神不散。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大家都百读不厌,陶醉其中。

我喜欢用文字记载自己的心路,比较偏爱散文和现代诗,尤其是散文。翻翻以前写的那些长诗短句、散文杂谈,记载的多是亲情、友情、乡情,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有感而发,把自己的经历偶得、感悟拾语,用文字记录下来,唯恐忘却。感慨多,想多写了,就用散文铺开,情景交融,娓娓道来,欢乐忧伤跃然纸上;不想多写了,就以诗抒怀,少则三五行,多则几十行,记下当时心情足矣。写作是不需要压力的,不像面对读书时老师出的命题作文,有时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华丽的辞藻,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绞尽脑汁地东拼西凑。一篇文章酝酿久了,有一种不写出来不足以发泄的冲动,一旦抬笔就一发而不可收。有时半夜醒来也可能文思泉涌,妙语连珠,一气呵成。自己写的东西自己喜欢就达到了目的,没必要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写东西不应为了发表,不是去哗众取宠,揭伤疤,炫欣喜,而是记载心路和感悟。有时静下心来,读读几年甚至几十年前所写的文章,觉得有的显得青涩、懵懂、平淡,甚至苍白无力,缺乏思想性。但置身其中,又是另一番滋味,那些或深或浅的记忆,那些曾经伴我成长的人和事,总能在脑海中呈现,回味悠长。

闲来无事时品一首小诗,读一篇散文,看一部小说,从一些不朽的传世佳作中,不仅能够领略壮丽山河、历史变革、风土人文、情感变幻、奇闻轶事等,还能够学到许多写作技巧和悟事、修身、养性、齐家的道理。如果自己动动笔,记录一下精彩的瞬间和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与得失,更是一件平凡而又高尚的事情。人生短短几十年,肉身腐朽后,留下的便只有文字和文字彰显的思想和精神了。

回顾自己三十多年业余写作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徜徉在文海中,会让你如沐春风,波

澜不惊,从容淡定,品味诗意人生。

作者简介:李剑,笔名苍劲,山东省临沭县人,20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文学院副院长,临沂市作协副秘书长。当过教师,从过政,现为企业高管。喜爱文学,擅长散文和现代诗,喜欢用文字记载自己的心路,让情感自然地流淌,用幽雅的意境将思想和感情融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界的一切。曾在巜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飞天》《青海湖》《西部散文选刋》《奔流》《齐鲁晚报》,"人民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齐鲁壹点"等多家媒体发表散文作品200余篇,多篇作品被收录《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山东散文选》等,多次在国家、省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我的读书和写作之旅(徜徉文海品味人生)(1)

壹点号 蒙山劲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