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

地偏草茂无人迹,一对茭鸡下绿阴。(宋 陆游《夏初湖村杂题

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了一种特别的鸟,名字叫做“交睛”。李时珍是这样描述它的:.......《禽经》上说,交睛鸟可以通过两只鸟的眼睛相视来交配怀孕.......交睛鸟又叫鳽。观察它的瞳仁,命名的原因就在里面了......俗名叫做“茭鸡”,据说是因为它住在茭白(高笋)塘中,而高脚象鸡的样子,才得了这样的一个名字。

最后的结论是:鵁鶄,是一种水鸟,出产于南方的池塘沼泽。样子象鸭子,穿着绿色的羽衣。人们畜养它们,喂养一段时间就不会任意飞走了,可以用来预防火灾。《异物志》上说,鵁鶄在很高的树巅建巢。在树洞中产卵。小鸟孵化后,要想吃食的话就叼住母鸟的翅膀,一齐飞下树来找吃的.......把它烤来吃可以解各种鱼虾肉的毒。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1)

糜竺,蜀汉重臣,本为徐州大商人。

“你是谁,要干什么?”糜竺壮着胆子问。

“我就是这墓的主人啊!”一个声音幽幽响起:“那是西汉末年,赤眉军砸了我的坟,开了我的棺,把我的上衣都给剥了,结果到今天我光着身子在地下躺了二百多年,真是羞于见人。希望将军能够把我深埋,并且给我一件衣服穿。”

“我不是将军啊,不过你的要求没问题。”糜竺说。

女人施了一礼后消失了。糜竺转身回了家。

那时的商人,重要的品质就是守信,他马上回到家,让人做了一口石棺和一件青布衣。把这些东西放进了古墓,并进行了祭祀。

很快过了一年,糜竺几乎忘记了这件事,可是有一天,忽然有十几个青衣童子来到了他家里,对糜竺说:“你将会遭遇一场大火灾,本来将会是让你一贫如洗的,但是因为你对枯骨施恩感动了上天,让我们来帮你,希望你能早作准备。”

糜竺立即在库房周围修了水渠,很快十五天过去了。果然,毫无征兆的,库房中突然发生了自燃。烧得很快,转眼就有上百间宝库化为了乌有。可就在这时,人们忽然看到,那十多个青衣童子跳进了水渠,转眼就变成了鵁鶄鸟飞了起来,嘴中吐出青光,象水流一样浇在火焰上。刚刚还烧得正旺的烈火一下子小了下去,很快火苗就全都熄灭了。

鵁鶄灭火成功,展翅飞走了,糜竺不由感叹道:“看来人一生的财运是有限度的,不能贪求无度,那样就会带来灾祸了。”于是拿出一亿斤黄金,还有一万匹骏马,还有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援助了一位屌丝军阀。此人正是刘备刘皇叔,依靠糜竺提供的这些军费,他最终完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糜竺也真当上了将军。

这个故事把鬼魂和鵁鶄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因为鬼魂是阴类,而至阴莫过水,而鵁鶄正是水鸟吧。有说糜竺后来养了上千头鵁鶄以预防火灾。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2)

《和汉三才图会》里的鵁鶄,更象鳽

这为饲养鵁鶄提供了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所以在历代的皇家园林里,鵁鶄就成为一种常见的观赏鸟。唐玄宗也曾经派使者下江南去采取鵁鶄。但这件事引起了一个叫“倪若水”的地方官的不满。他上书给唐玄宗说: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你让人去办这件事,有关运输、食物等等的需求都不是小事,这样伤农啊。皇帝你不该把鸟放在比人重要的位置上。皇帝你应该以凤凰为普通的鸟,麒麟为一般的兽,象鵁鶄、鸂鶒这样的鸟又有什么珍贵的呢?你在还没登基的时候曾经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可现在有了这么多数不尽的财富为什么还不满足?

唐玄宗的脑子不糊涂,接到了这个意见后就立即改正。由是可见,鵁鶄在唐时,地位与鸂鶒差不多。

按李时珍的说法,鵁鶄就是鳽,时至今日,鳽是鹭族的一个支系的名字。人们普遍认为,这家的鸟儿比起普通的鹭来说,脖子较短,个子较矮、较胖。

不过呢,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夜鹭、绿鹭等诸多名字中有“鹭”的鹭族鸟儿依然是短脖子,个子矮胖。而一些名字中有“鳽”的鹭族鸟儿脖子也不算短。所以这种分类方式不很准确,只能作为一个大概的区分。

现在中国比较有名的鳽有九位。按从大到小排位的话,老大应该是大麻鳽,身高七十五公分。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配色样式真的和大麻的植株很接近,一身金褐色的羽衣,上面还有黑色的纵纹和斑点。大麻鳽就依靠这一身保护色,练成了一项特别的本事,那就是混在水生植物中,一旦遇到危险,就立即嘴巴朝上,笔直的站着,动也不动。让别人把它看成一株水草。别说,大麻鳽这一手有时还真管用,多次化险为夷。不过呢,好些大麻鳽也就是练这一招走火入魔了。你在芦苇中,茭白丛中这么做没有问题,可是大麻鳽居然能够做到在空地中也玩这套“隐身术”。这可就尴尬了。看到它独一个站着演“嘴朝天”,十分喜感。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3)

大麻鳽

其实大麻鳽最有名的特征其实还是它的叫声,有说其是叫声分贝最高的鸟。它的居住地在全国除了西藏外,都还比较常见。

尽管“隐形术”有环境的限制。但大麻鳽还是收了两个弟子,把这一招传给了它们。

其中之一是黄苇鳽,又叫黄斑苇鳽。个子只有三十二公分,不到大麻鳽的一半,但学师父这招学得最象,也许这是因为它的主色调也是以皮黄色或黑色为主,遍布全国各地。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4)

黄苇鳽

二弟子叫“紫背苇鳽”,个子比师兄略大一点,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羽衣背部有些发紫。当然,不是那种艳丽的紫色,更象是阳光下的草木阴影。而它腹部的颜色,还是采用经典款的皮黄色加纹。这种鸟儿主要在华东一带出没。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5)

紫背苇鳽

比个子的老二则是海南虎斑鳽,听名字很是霸气,但也象老虎一样成濒危物种了。人们甚至没有听到过它的叫声,只知道这种鸟儿的个头有五十八公分,头上有羽冠,脖子也更接近于“鹭”,比较长,身上的羽衣是深褐色还带有黑色条纹,这也就是它名字的由来。海南虎斑鳽是中国特有的鸟类,主要生活在华南一带,从安徽到海南都有出现。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6)

海南虎斑鳽

有人说海南虎斑鳽难得一见,所以又叫“神秘鸟”,即将绝迹。但也有人说它其实是夜行生物,并没那么濒危。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海南虎斑鳽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南虎斑鳽有个好兄弟叫“栗头虎斑鳽”,又叫“栗头鳽”、“虎斑虫”,它的个子要稍小一点,约四十九公分,嘴和头顶冠都比较小,身上的羽衣是褐色。可惜的是,因为中国的环境持续恶化,栗头虎斑鳽已经有了移民的打算,目前它主要在日本繁殖,去菲律宾一带过冬。中国是主要过境点。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7)

栗头虎斑鳽

而在《鸟谱》中,栗头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叫“红庄”,这下鹭族五行天王齐了。“白庄”是大白鹭,“黑庄”是绿鹭,“黄庄”是草鹭,“青庄”是青鹭。但“红庄”图上的造型似乎是只大鸟,还有比较长的脖子,这和栗头鳽似乎有那么点不同。

栗头鳽还有个名字叫“水(沃鸟)鸟”,这种鳽和现有种比较象。

按个头再朝下数是黑苇鳽,有五十四公分,其实它羽衣真正的色彩是青灰色,只是在野外的光线中看起来是黑的。这位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它的嘴,又尖又长,象把匕首,比其他鳽都要长。其二是它的颈子下方围了一条黑黄相间的花围巾,通过前胸一直延伸到其腹部。它主要居住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清宫鸟谱》上有一种鳽鸟叫“水花冠”。这应该是因为它的顶羽象一朵炸开的水花一般呈放射形,十分漂亮。动物学家说它就是黑苇鳽,又叫“紫蒿鸟”。但是水花冠的头部和颈背呈漂亮的紫色。胸前的围巾是白色的,夹杂着一点点黑。那么它真的就是黑苇鳽?待考。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8)

黑苇鳽

比黑苇鳽更小的是黑冠鳽,虽然仅一字之差,它俩的个头就调了个个。黑冠鳽高四十五公分,最显眼的特征就是头顶有一撮上翘的呆毛,还象是漂染过一般黑中夹金。它在中国主要居住在南方。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9)

黑冠鳽

最后的栗苇鳽小苇鳽就比紫背苇鳽稍微大一点点,都是三十五公分。栗苇鳽的色彩比较单一,上半身是红栗色,下半身也有围巾。生活范围也比较广。在清朝,它甚至被叫做“鸀鳿”,这是西方神鸟的名字。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10)

栗苇鳽

小苇鳽的主色调是黑白两色,背部大部分是深色,下半身则围着与黑苇鳽相似的围巾,只是它是黑白相间的条纹。过渡区的毛羽有些偏黄。它在中国主要居住在新疆一带,现在已经很少了,比较稀有。

由是看来,鵁鶄一家还是人丁比较兴旺的,可问题是,它是其中哪种鸟呢?是紫背苇鳽还是栗苇鳽?

遗憾的是,可能都不是,李时珍指出,“鵁鶄的大小和鸭子差不多,但高脚又象鸡,鸟喙很长,喜欢啄食,”到这里的描述与鳽们还是能对上号的。但接下来画风忽变:“它头上有红色的羽冠,颈羽是翠绿色的,上面有深绿色的斑点,红色的嘴青色的腿,可以饲养赏玩。”以上这些特征现有的鳽无一具备,难不成也象鸂鶒一般其实已经灭绝了?这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山海经》上说鵁“毛如雌雉。我们都知道雌野鸟的毛一般是黄褐色的,这样,大麻鳽、黄苇鳽这些也有可能就是鵁,李时珍未必全对。

历史传说神鸟(中华神禽志廿一)(11)

小苇鳽

不过在事实上,自五十年代以来,很多本来还生存着的鸟儿都已经变成了传说,如白头鹳、冠麻鸭等等,别看它们现在还在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单上挂着号,名列“二保”,但其实很多早就几十年不见踪影了。不知道是否故意,我国自确定保护动物种类以来,几十年没有重新调查,现在很多上面的动物的生存环境比以前还要恶劣得多。如果现在还不重视的话,也许上述的这些鳽,不久以后也会只闻其名,不见其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