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

在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是一位“多智近妖”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关中学派创始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格言,这也是其他成为白鹿原人心中的“圣人”。

陈忠实曾坦言,小说《白鹿原》中的很多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朱先生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原型。其原型就是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学派的代表人物,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牛兆濂。朱先生身赴前线的事件就是根据牛兆濂的真实故事改编。

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1)

《白鹿原》中圣人朱先生/剧照

在小说《白鹿原》中,无论是孤身犯险,劝退方升的百万清兵,还是临危受命,救济灾民,抑或虽然老矣,但要身赴前线的豪情壮志,都给人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形象,但是晚年的“圣人”朱先生,却要喊妻子一声“妈”,这是为什么呢?

01内心的凄苦

曾经有一个哲人说过:“人应该给自己找个心不苦的理由,这样才有活下去的支撑,否则内心太凄苦”。朱先生心不苦的理由就是践行关中学派创始人张载的4句格言,但是当社会环境,对于他一生践行的格言无效的时候,他的生命呢没有了支点,所以内心感觉到异常的凄苦。

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2)

内心凄苦的朱先生

朱先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就是在践行为天地立心;劝退老师方升的百万清兵就是为生民立命;编纂县志,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虽然老矣,身先士卒,为了民族大义,上前线,就是为万世开太平,前3个都成行了,但是最后一个,却由于现实环境,没有办法做到,而且前三个也无以为继。

新思想的冲击,已经没有人在学习程硃理学了,昔日充满朗朗读书声的白鹿书院也已经没有了学子;方升是君子,注重名节,他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是面对“刘瞎子”这样的草莽,他却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辛辛苦苦编纂的县志,当时的政府不重视,不能印刷,自掏腰包印制,聊以慰藉内心。身赴前线不能成行,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以后朱先生不再坚持自己早诵晚习的习惯,整天坐在那里晒太阳。

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3)

不再读书的朱先生

02男人的脆弱

俗话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男人可以经历风雨,可以历经摔打,可以刚强如铁,但是男人也有脆弱的时候,这种时候男人就像一个孩子,渴望像母亲一样的怀抱,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男人脆弱的时刻只会展现在像母亲一样关心他们,呵护他们的女人面前展现,就像黑娃,虽然和田小娥有着浓烈的感情,也经历了艰难险阻,但是他从来没有叫小娥“妈”的冲动。在黑娃娶了第二任妻子的时候,在洞房花烛夜,这位秀才的女儿高玉凤,用她的宽容包容了黑娃过去的一切,用温暖的怀抱融化了黑娃的内心,黑娃感受了母亲般的爱,所以他想喊一声妻子玉凤“妈”。

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4)

黑娃在妻子玉风那里感受到了母爱

对于朱先生也一样。朱先生娶的是白嘉轩的姐姐,媒婆给他介绍了很多女子,但是从她们身上他都没有找寻到他要的那种感觉,直到看到白嘉轩的姐姐,他就认定了这辈子非她不娶。因为他在这个女子的眼神中看到了温柔和坚毅,即使家门有什么不测,她照样能够顶门立户,这就是朱先生心中理想的女人。

03妻子的母爱

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借着弟弟白嘉轩的视角,是这样描写朱先生的妻子的:

作为遐迩闻名的圣人姐夫朱先生的妻子的大姐也是一身布衣,没有绫罗绸缎着身。靛蓝色大襟衫,青布裤,小小脚上是系着带儿的家织布鞋袜,只是做工十分精细,那一颗颗布绾的纽扣和纽环,几乎看不出针线的扎脚儿。姐姐比在自家屋时白净了,也胖了点儿,不见臃肿,却更见端庄,眼里透着一种持重、一种温柔和一种严格恪守着什么的严峻。大姐嫁给朱先生以后,似乎也渐渐透出一股圣人的气色了,已经不是在家时给他梳头给他洗脸给他补妆着急了还骂他几句的那个大姐了。

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5)

朱先生的妻子

朱先生的妻子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自嫁给朱先生以后,就想母亲一样照顾着朱先生的生活,从头到脚的一切穿戴都是由她亲手缝制,并为朱先生生了两个儿子。面对朱先生孤身犯险,来到方升的清军大营,她没有阻拦,只是默默地守候;面对各路势力争相拜访自己的丈夫,她没有丝毫的傲娇之情;当朱先生身赴前线辞别的时候,感恩的对妻子说:“你要是不嫌弃我,我下辈子还寻你……”,妻子温厚的脸颊上泛起一缕羞悦的云霓,眼里涌出泪花:“我下辈子要托生个先生。”朱先生笑说:“那我就托生个女人服侍你。”

白鹿原朱先生对读书的态度 白鹿原晚年的圣人(6)

晚年的朱先生,喊了妻子一声妈

朱先生让妻子给他找头上的黑头发,妻子说都白了,没有黑的了,朱先生说:“你没仔细寻嘛!去,把老花镜戴上仔细寻。”妻子戴上老花镜,一只手按着丈夫的头,另一只手拨拉着头发,从前额搜寻到后脑勺,再从左耳根搜上头顶搜到右耳根。朱先生把额头挤搭在妻子的大腿面上,乖觉温顺地听任她的手指翻转他的脑袋拨拉他的发根,忽然回想起小时候母亲给他在头发里捉虱子的情景。此情此景,朱先生内心的凄苦和男人的脆弱在妻子慈母般的胸怀当中彻底地得到宣泄,最终化为喊向妻子的一声“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