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

近段时间以来,河北、江西、浙江、内蒙古等多地发布文件,试水周五下午 周末“两天半”休假模式,欢欣者有之,羡慕者有之,争论现实性和公平性者亦有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休假制度,古已有之,给人们提供了走亲会友、休闲聚会的好时机。新中国成立后,从单休到双休再到增加“五一”“十一”等长假,休假制度的调整和演进是社会发展进步、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标志,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2)

近些年,从短假周边游到长假出省、出境游,人们“走在路上”的频率明显上升了,但“堵在路上”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增加假期的呼声不绝于耳。客观而言,2.5天休假模式可以创造更多出游机会,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错峰出游。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3)

从更宏观层面来看,自“黄金周”始,休假还往往与假期经济相连,激活假期经济也正是2.5天休假制出炉的初衷。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曾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弹性作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4)

当下,各地经济发展和旅游消费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如何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是摆在面前的难题。这也成为地方推动2.5天休假制落地的一个契机。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5)

从实践来看,优化休假安排,创造“小短假”,不失为激发旅游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恢复的一个有效手段。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6)

既然如此,那就安排?且慢,2.5天休假制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具体到落地却常常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我们缺的是那0.5天吗,我们缺的是周末那2天啊!”这类声音暴露出,当下存在双休日难以保障的情况。的确,在基本休假权尚难兑现的情况下,弹性又从何谈起?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7)

抛开这一点,休息的半天薪资如何计算?工作时长是否调整?如若调整算不算加班?最近某企业管理层与职工方代表的一次会谈道出了当下实施2.5天休假制面临的一些难点。这些争议横亘在单位与职工之间,凸显着弹性休假的现实张力。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8)

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一刀切”显然是不合适的。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多地出台的文件以“鼓励”“暂行”为主,不强制执行。这是政策柔性所在,但问题又来了,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一切假期未经法定都如同空谈”,不具有强制性的休假如何才能不“驰于空想”。何谓“有条件”?哪些情况值得“鼓励”?这是政策没有明确的问题,是人们最现实的关切。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9)

此外,谁能休,同样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别人休假我干活?机关单位该不该休?这些讨论背后是对2.5天休假制公平性的思考。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0)

就此而言,弹性休假的实现方式或许没有统一答案,但不损害社会公平、防止造成不同群体之间的摩擦,却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1)

由此可见,休假制调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执行与不执行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解决好如何休、谁能休,才能让好政策不只停留在纸面。这需要各地各单位下更大功夫、通盘考虑,以更精细、更可行的制度安排来回应群众关切,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善意。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2)

弹性休假的假日经济效应能不能被激活、能不能见实效,也考验着各地的智慧和治理水平。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需求不断增长,保障休假关乎劳动者身心健康,标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4)

从试行、暂行到长效机制,休假制度的完善非一朝一夕之功。值得期待的是,更多地方正在将2.5天休假制从纸面落到实践中,也就意味着迈出了探索弹性休假制度的关键一步,我们与弹性休假制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5)

这正是:假期延半天,乐得半日闲。理想很丰满,现实考验繁。

还在为周末去哪里而发愁吗(离我们还有多远)(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