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峭山公后裔支系(黄氏黄峭山故事)

黄峭偕三位夫人及儿子们回到家中,拜见父母,叙谈别离之情。庶母张氏向来对峭儿十分疼爱,母子见面抱头大哭,因过于激动,竟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黄峭和父亲心急如焚,村中无医,毫无办法。此时,黄峭忽然想起皇甫老御医说过,常青草可治昏厥之症,便和父亲商量,要上山采集常青草为母治病。武夷山虎狼虫豹多,为防万一,黄锡要实郎带上宝剑、弓箭和童仆们一起去,再三叮嘱注意安全。

黄氏峭山公后裔支系(黄氏黄峭山故事)(1)

黄峭他们翻山越岭,过涧爬崖,来到一个山凹处。正要寻找常青草,他才想起自己只知草名,不知草形,不识常青草是啥模样,到哪去找啊!荒唐、荒唐。黄峭正在为难之时,前面草丛中出来一个野物,他向童仆要来弓箭准备射击,却发现从草丛中跳出的是一只野山羊,在嫩草茂密、鲜花盛开的草地上,边走边跳边吃青草,十分可爱,便放下了弓箭,向前走近几步,靠在树边仔细观察。一会儿,他看到野山羊啃了一些紫花小草后,又吐了出来,接着身体晃荡几下,便倒在草地上打滚挣扎,口中还吐出白沫,心中正暗自吃惊。但野山羊又慢慢挣扎着站起来,缓缓走到一丛黄花草处,大咀大咀地啃吃了一顿,然后打了一个滚,站起来抖抖身子,轻轻松松地蹦跳着返回林中去了。黄峭暗暗推测,这开紫花的可能是毒草,开黄花的能解毒可能就是“常青草”了,就走到黄花草丛前,仔仔细细地察看叶片和黄花的形状,见和书上所载相同,拔出一棵用嘴咀嚼品尝后,果然有股茗凉清香之味,这才确定为常青草。找到了常青草,黄峭非常高兴,发动大家在林中草丛里寻找了十多蓬叶肥茎壮的常青草挖出来。

当天赶回家,立刻洗净煮成药汤,亲手用勺喂给母亲服下,张氏第二天便醒过来。经过几天调理,张氏康复如初,脸色红润,目光有神,全家都很欢喜,黄峭也进一步感到医药治病救人的好处,更加注重对医学的探索。不料为母治病之事不胫而走,各地纷纷传说大孝子黄峭,识仙草,怀绝技,用药汤治病有奇效,能使母亲起死回生,是个孝子神医;也有的说黄家风水好,历来出孝子,汉代出了孝子黄香,当今又出了孝子黄峭,这真是王祥复出,华佗在世。

故事随着传说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各地百姓、商贾、官吏慕名纷至沓来,求医问药,弄得黄峭啼笑皆非,怎么解释都无用,反而招致病人的误解,说他架子大,不愿治病,编话敷衍。这些就象赶鸭子上架,逼着他走上医学之路,只得边治病边向民间郎中学习识药治病。

黄氏峭山公后裔支系(黄氏黄峭山故事)(2)

一日,黄峭采药归来,从村中一所私塾经过,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又见窗外有几个牧童或靠窗、或贴墙,聚精会神地跟着教书先生朗读诗文。小孩子盼望读书的心情让他深受触动,他摸着牧童的头爱抚地问:“你们喜欢读书吗?”

“很喜欢!”小孩子点点头说。

“那怎么不上学呢?”

“家里穷,上不起呀!”

“回家跟你们的爹妈说,你们明天来上学,学费由我负担。”

“好!”牧童们欢呼起来。

这时,有人大喊:“谁家的牛下田吃禾啰!”牧童听到,便一窝蜂跑了。

一位拄杖老人见此情况,对黄峭说:“贤侄,你慷慨解囊,救助穷人子弟上学,我很钦佩。可是你今日帮这家,明天帮那家,能帮得了几家?除非办个乡学。”

“大伯,您说得对。我也在想这件事。”

“禾坪里人口多,又很穷困,若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还真需要办好教育呢。”

“大伯所言极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就好了!”

“你和你父锡公,都是朝廷命官,又是鸿儒,办学非你们莫属。”

“多谢大伯期望,我们父子应当尽力。”

黄峭回到家中向父亲说了办学之事。黄锡非常赞成:“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大唐之所以消亡,就是后来缺乏教育,良知沦丧,仁义不张,纲常倒悬,君臣乱礼。你弃官归里,行医道,办教育,仍不失为乱世中的高尚之举啊!”

“父亲所言甚是,儿当遵嘱力行。”

“你大胆去办,我还会发动黄氏族亲都来支持你。”

黄峭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行动起来,从宣传办学的好处和意义入手,得到了禾坪里正、村中三老及黄氏家族的鼎力相助,纷纷出资捐银。他自己的父母亲和三位夫人也把积蓄和私房钱拿出来,全家共捐资纹银两千两。禾坪里的百姓全都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为办学做贡献。经黄峭和几位老人到禾坪里小西门勘察地势风水,发现这里正对笔架山,前面有潺潺溪水似青龙,背靠商肆而财活,若作基址再好不过,他年必出才子,兴盛发达,遂决定将学堂建在此处。黄峭一面组织村民挖地奠基,平整土地,指导村民掘土和泥,烧制砖瓦;一面带领青壮小伙上山伐木,凿岩采石,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程进展很快,年余(即公元908年)便告竣工。因书院在乱世中启建,希望早日和平,有了和平才有一切,且“和平”与“禾坪”谐音,经黄峭提议,大伙赞同,将学堂取名为“和平书院”,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和平的深远意义。

书院规模不大,坐西朝东,布局合理,乃四合院式天井院建筑,斗砖封火马头墙,单进厅,穿斗构架。天井两侧建廊楼,堂房地面高出天井地面和廊楼地面约1.6米。正门门首上挂着用木板雕刻的、由黄峭书写“和平书院”四个楷体大字的匾额,无其他雕画装饰,质朴无华。门前空坪以小卵石铺筑几何图案。空坪北侧建一砖石结构单体门墙,顶部形状象一顶官帽,中间大门和两边券拱门形成一个“品”字,暗喻读书为做官,做官要做有品级的官,体现了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意识。

进入大门,天井正中有用青石砌成的十三级台阶直达堂房大厅,教育后代从读书到成为国家栋梁,是沿着书院启蒙的庠生、秀才、举人、进士、九品、八品、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一品官衔,象十三级台阶攀登而上的。堂房为五开间,中为厅堂,中央挂着孔圣人画像,用来先生教诲学生学习孔子的儒学,向孔圣人礼拜启蒙,教诚学生尊老爱幼,遵守校纪的训生场所。厅堂两边各有一间教室,是学生读书听课的课堂。厅堂后面,封火墙下有宽敞的厨房、餐厅,供师生弄饭、用膳的地方。厅堂前有一口四方天井,天井两旁廊楼有厢房,是为先生住宿休息场所。禾坪里不分姓氏,穷苦家的孩子都可免费入学,富家子弟来者不拒。

黄氏峭山公后裔支系(黄氏黄峭山故事)(3)

开学典礼那天,天空晴朗,各村来庆贺的村民,玩狮子,舞龙灯,爆竹连响,锣鼓喧天。第一批入学的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在校门口前大坪上,一字排站立着观望欢乐的人群,他们个个象过年一样,穿着新衣服,红着脸,兴高采烈。黄锡和黄峭主持开学仪式,三老为学堂隆重剪彩。

当黄峭在乡学门前讲话时,突然有一队骑兵来了,会场骚动起来。黄峭转身后望,见那队骑兵从学堂背后匆匆而来,只得暂停讲话。不一会儿,骑兵来到面前停了下来,队里走出一个军官,竟是李罕之。他首先拱手说道:“大伯、贤弟,别来可好啊!”

“我们一切都好。李将军仁兄,你怎么来啦?”

“我今天来得匆忙,打扰了你们开学典礼。我先陪你们举行完开学大典再说。”

“不可不可,李将军要事先办!”黄锡推辞道。

“村中大事,莫过开办乡学,先开了乡学,再办我的事也为时不晚,请你们继续吧!”李罕之坚持说。

黄家父子推脱不了,黄锡只好宣布开学,黄峭致辞,三老讲话。最后李罕之以嘉宾身份也致贺词,并捐银一千两。歌伎辛雨桃几年前唱歌到泉州,不久与富商付贵成亲,生下一子名付尊山,是为纪念黄峭恩德的意思。她听说黄峭弃官返乡办学,偕丈夫送子来上学,也捐了纹银一千两,还弹拨琵琶唱贺:

三皇五帝到如今,代代不乏读书人。

世道动荡纲常乱,倡导教化重十分。

峭公做官多清正,扶保唐皇尽忠心。

弃甲归田办书堂,为国育才意义深。

和平书院教人和,不废儒风万古存。

这一小曲,平静时如行云流水,湍急时似江河奔腾,引起阵阵掌声,把仪式推向高潮。而“和平书院”也就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诞生了。

开学庆典完毕,黄锡父子把李罕之请至家中。黄峭的两位庶母和三位夫人都出堂见李罕之,孩子们给李罕之叩头,场面其是热闹。

晚上接风洗尘,黄峭陪李罕之在客厅谈话。此时李罕之才说了一件令黄峭伤心的事——晋王李克用已经去世了!黄峭闻之如雷轰顶,悲泪盈眶。李罕之不等黄峭发问,便把晋王病故的前后经过叙说一遍:朱温在汴梁(今开封)称帝后,李克用成了他唯一的对手,时刻窥视河东,恨不得及早铲平晋阳。李克用多年来与朱温连连征战,手下大将被朱温干将王彦章杀掉七八个,已处于弱势,因此也只得困守河东,不敢轻易出战。燕国与契丹又趁火打劫,在晋王背后捅刀。李克用忧国忧民,忧儿忧孙,困境犹堪,导致旧伤旧疾接连进发,肝炎尤甚,眼睛失明。他不得不以醉酒来止肝疼,终于不治,在太原军中病逝。临死前,他把嫡子李存勖、嗣子李存信、李嗣源叫至病榻边说:“父病已入膏育,恐不久于人世了,父将晋王之位传于存勖,请存信、嗣源以大局为重,辅助弟弟存勖,以中兴唐室为已任,共谋发展。父死之后,晋国可聘任黄峭、张承业为军国政事,辅助吾儿治国安民。父征战一生,最大的仇敌有三:朱温、刘燕、契丹,今授汝三枝鹅毛翎箭,儿等一定要射杀三贼,告慰父于九泉。父戎马一生最大的憾事是未能复兴唐朝,儿等若能扫平朱温叛贼,重建唐朝社稷,一定要以唐为国号,不得有误。”李存勖答道:“父王放心,您的教诲我们一定谨记在心。”李克用听了嫡子的承诺后,闭目而亡!黄峭虽然早听到李克用去世的传闻,但远离千山万水,战火连年,路途中断,始终未得确切消息;

今日听了李罕之一讲,他深为李克用的忠唐之心所感动,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悲乎道:“乱世一忠臣,众浊唯已清;壮志尚未酬,遗言复唐鼎。噩耗摧碎心,欲哭已无声:遥拜汾河水,千古悼忠魂!”李罕之又说:“李存勖继晋王位之后,首先就命我来邵武请先生出山,辅晋国之政,盼望先生允许。”说罢,递上晋王李存勖的亲笔信。黄峭拆书阅后,对晋王李存勖委已重任深感欣慰,但他冷静思考后又觉得,大唐血脉已荡然无存,即使恢复亦非李家天下,目前天下大乱,各地王爷仍在争斗之中,我戎马十几年,受尽征战之苦,今日又何必重新投笔从戎呢?还是归隐山林,为民造福,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来的实在。他下定决心投身教育事业,不再为官,于是说:“仁兄,晋王令我出山委以重任,我感谢万千,只因父母年逾花甲,体弱多病,尚须尽人子之孝,不宜远行。”

李罕之见其推诿,插话:“贤弟莫要推辞,你念与晋王的师生之义,应允出山吧!”

“仁兄,师生之义虽然可贵,但辅助新君,我已无能为力了!”

“这个……”李罕之十分遗憾。

“仁兄,我叔祖黄璞弃校书郎之官、黄滔弃监察御史之职,皆已归里,颐养天年。我虽不能与二人相比,但我以唐朝之遗臣而知足矣!”

李罕之见苦苦相劝毫无结果,知黄峭重孝子之心,兴教育之切,也就不再勉强,只得说:“贤弟既然主意已定,为兄也就不再劝了。可否为晋王爷进言治国之策,这总可以吧?”

黄峭品茗沉思后说:“当今乱世,各地王爷割据一方,势力大的鲸吞小的,真可谓以武力得天下,其兴也速,其亡也快,有谁在循周公之乱、孔孟之道呢?看来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方可成就一番霸业。我认为乱世治国,以武为上,切不可拘泥于成礼,应量力而进,不可量礼而退矣!我题策诗一首,请呈晋王。”

“请题。”李罕之道。

黄峭研墨铺纸提笔而书:“乱世治政武为先,切勿拘泥礼义间;宜将量力逐虎豹,不可循德学礼战。”

李罕之见策诗深受启发,联想到过去李克用用兵,过于拘泥于唐朝礼,有时丧失战机而失败,教训是很沉痛的,现在方知以武为先,不拘旧礼之可贵,遂将其收入匣中。次日告别黄锡父子,回晋阳交令去了。李存勖收到老师黄峭的“策诗”后,决心以武力复唐。他经过15年的征战,先后打败了燕王、契丹和朱温所建的梁朝,于公元923年建立了唐朝,史称后唐。而在建设书院的过程中,上官夫人妙秀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十一月初一日午时,为黄峭生了第八子黄楚,字维松。

吴氏夫人妙香于后梁乾化元年(911)二月二十九日辰时,为黄峭生了第九子黄政,字维柱,号有恒;吴妙香一连怀几胎都早产,这是她生的第一个儿子。与此同时,在黄峭解甲归田三年多的日子里,除了忙于办院育才,还抓紧时间串村访户,了解平民的生活状况,足迹踏遍了高山田野。通过深入调查,他发现家乡富不起来,老百姓生活依然艰苦,造成的原因是“三荒”,即山荒、田荒、人荒。如:山荒,高山的竹木用材,没有人去采伐,低山高坡没有人去栽茶树、茶油树、桑树、果树,而毛竹编织成农品,木材建房造家具,茶叶、茶油、蚕丝、水果都可卖钱,解决吃粮穿衣问题;田荒,山里坑头坑尾荒掉的土地,可置田种稻谷、高粱、花生、红薯、芝麻等作物,增加农民收入,有了经济结余,才能解决人荒问题;人荒,小孩不读书没有文化,就不知达理,好人都容易学坏,甚至为了生存去偷去抢,搞得社会不得安宁。其实只要吃饱穿暖,家长是会让子女去学文化习武艺的,他们也懂得国家每三年举行文武科举,从中选拔人才,如被选上,出人头地,何等的光宗耀祖。找出症结所在,黄峭就与父亲商量,想尽快解决“三荒”问题。

黄氏峭山公后裔支系(黄氏黄峭山故事)(4)

黄锡非常赞同儿子的想法,并鼓励儿子把这种想法变为实事,他说:“实郎,你这种想法很好,可造福平民。但光想不做是空想,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件事靠一二个人是做不成的,要宣传发动大多数人去干,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做出成果。群众尝到了甜头,才会自发行动起来。”黄峭得到父亲的支持,劲头更足,高兴地说:“父亲说得对,以点带面,先从自家村做起,才能有力量去宣传其他村。”

黄峭请堂兄、宗亲等到家里来喝酒,慢慢地把心里的打算说出来,并自己先掏出一些银两,请劳力上山砍伐竹木,有的运走作原材料,有的雇匠艺人加工,制成农用品、家具到县城去卖,用这些收入置买耕牛、耕具开垦荒山、荒地,在山上种植茶油树、茶树、桑树、果树:动员在家的农妇养蚕,又将荒地制田,有水的种稻谷,无水的种花生、高粱、芝麻、红薯等作物。有的当年就受益,有的三年后见成果。三年后的秋月,鹳薮村族长在黄峭提醒下,邀请了禾坪村、小洒村、鹿口、黎舍等村有名望的宗亲,汇聚在黄氏宗祠喝庆祝开垦荒地,取得大丰收酒。他们用自己种的高粱做的烧酒,自己种的茶叶、花生以及红薯片等自产作物来招待客人。开宴时,族长站起敬宾客一杯酒后说:“第一杯酒先敬列宗列祖的保佑;二杯酒敬我村侍郎官黄大人,是他花了几年心血,深入调查,找出‘三荒’问题,指明致富道路。他自筹资金,带领本村宗亲三年辛勤劳动,才取得了今日的大丰收;第三杯酒敬全村宗亲能团结一心,跟随黄大人,使今天家家有余粮,户户住新房,还存了不少积蓄。大家一致赞同和支持黄大人建书院,让我们小孩有书读,长知识,将来好为国家出力,也像黄大人一样光宗耀祖,把多年的梦想变为现实。”峭山接语说:“今天请各位宗亲来喝丰收酒,明白利用现有条件,劳动致富的道理。建议大家学习鹳薮村的办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在座的宗亲们拍手赞同。而这也就是流传至今的每年农村在六、七月间,请亲朋好友来家作客,吃新米饭酒的由来。

那年冬天,各村宗亲都行动起来了,其他姓的也跟着行动起来,开垦了大片大片的荒山荒地。黄峭不管到哪一村串户访问,都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尊敬,争着请他到家里作客。在这几年中,吴夫人妙香于后梁乾化三年(913)正月十一日午时,为黄峭生了第十子黄化,字维杭,又名宁。上官夫人妙秀也在当年九月十五日卯时,为黄峭生了第十一子黄龟,字维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