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

清朝初年,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被后世评论家视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第二高峰”之代表,此人便是蒙古族文星蒲松龄。蒲松龄一生著述甚富,遍及各种文体,有传统的诗词、骈散文,也有通俗的俚曲。然而,使他名垂后世、被列入世界优秀文学家之林的作品,是其短篇小说故事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未全部完成时,已在朋辈间广泛传阅,引起了巨大反响。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对《聊斋志异》的评点,是对《聊斋志异》最早的研究。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专门研究《聊斋志异》,并予以很高的评价。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1)

蒲松龄的名字不但风行海内,家喻户晓,而且远播海外,赢得了世界的读者。早在上一世纪,《聊斋志异》就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给各国读者。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十八种外国文字,七八十种版本的《聊斋志异》,在几十个国家发行,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诞生于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城东蒲家庄。后世因他写了一部聊斋,都称他为“聊斋先生”。蒲家庄东有井一眼,水溢为溪,环绕四周长有高大的柳树,称为柳泉。蒲松龄取号柳泉即源于此。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2)

蒲松龄祖上为蒙古人,其远祖蒲鲁浑曾任元代般阳路总管。其后,蒲姓家族中虽然没有出现十分显赫的人物,但也算得上是淄川望族、书香门第之家。蒲松龄的父亲蒲槃,自幼攻读经史,以求功名,终归不得如愿,遂弃儒经商,将功名寄望于儿孙辈。蒲松龄年幼时体质较弱,十一岁起从父读书。他天资聪慧,经、史、诗一点即通。十九岁时参加县、府、道考试,皆得第一名,取中了秀才。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施闰章,十分欣赏他的文章,称赞道:“首艺如空中闻香,百年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指试题“蛋起”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3)

少年得志的蒲松龄,不甘寂寞,次年与同县的名士李希梅、张笃庆等,结了一个“郢中诗社”,以诗咏志,记事言情。蒲松龄尽管才华出众,又晨起夕读,不遗余力,但在腐朽刻板的科举道路上,他再没有过初时的辉煌,屡屡受挫,“三年复三年”的乡试,成了他终身难度的险关。科举道路上的挫折,使他转而喜欢搜奇猎异。从二十岁起,他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而对文学的偏好,使其更难精于八股制艺。加之,家境衰落,生活窘迫,他又不得不以舌耕养家糊口。当然,蒲松龄家境的维持,也幸亏得力于夫人刘氏,她是位温和谨慎、朴实勤快、又善于料理家务的贤妻良母。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4)

蒲松龄三十一岁时,同乡进士孙蕙做了江南宝应县的县官,邀他到县衙作幕宾。蒲松龄应邀前往,为孙意起草呈文、文告、书信,随孙蕙视察民情、欢宴游历、送往迎来,应付上司。首次混迹于官场,使他耳闻目睹了达官贵人醉生梦死、平民百姓饥寒交迫的社会黑暗。他的一首诗《挽船行》真实地描绘了这种贫富悬殊的情形:箫鼓楼船帆十幅,百夫牵挽过茅屋。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屋中男妇少完衣,船中健儿贱绮袭。但闻船上箫鼓声,莫听屋中男妇哭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5)

南游期间,蒲松龄代孙藏所写书启八十篇,收入《鹤轩笔札》工册中。这一年间,他还写了不少抒情言怀的诗,抒发了怀才不遇、青云之志难酬的优愤。南游期间,他仍然对鬼狐故事饶有兴趣,《聊斋》中的《莲香》等故事便是这一时期所作。幕宾生活,与其夙愿格格不入,一年后,蒲松龄返回了故乡淄川。返回故里的次年,蒲松龄应乡试仍不中,心情极为痛苦。这年,淄川一带又遇大旱,家境更为穷困窘迫。为了家人的生计,不愿作幕宾的蒲松龄,也就只好到绅士人家去坐馆教学了。从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起,他先后在王家、唐家、高家等名门大族家坐馆,1679年(康熙十八年),他受聘就馆于淄川王村西铺显宦毕姓家。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谈鬼说狐寄孤愤)(6)

主人毕际有的父亲曾做过明朝的户部尚书,本人也曾任过知府,藏书万卷,好交结四方名士。自从在毕姓家当塾师后,蒲松龄相对地有了安稳舒适的生活,毕家也十分敬重他的学识和人格,他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的塾师生涯。期间,虽然又几次应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仕途无望。但在文学的天地里,蒲松龄却异军突起,成就斐然,除《聊斋志异》外,他创作的俚曲,也倍受世人称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