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

在杭州西湖断桥东面,宝石山下,临湖而建一座楼阁,青瓦屋面,飞檐凌空,红色单檐双层歇山顶。宏丽典雅。这就是西湖名楼望湖楼。其实,它原名叫看经楼,先得楼。是967年吴越王钱俶所建。那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望湖楼呢,又是什么时候改的呢?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1)

原来1071年苏轼来到杭州做通判。来到杭州之后,他遍游名山古迹。而望湖楼就是他常来的地方。

6月27日这一天,他又来到了这里。苏轼登临远眺,一湖盛景尽收眼底。他与朋友边赏景,边饮酒。但见碧波如镜,镜水天光相映,群山环绕,湖上小舟点点,采莲女穿梭其中,他醉了。醉了既是杯中酒,又是眼前的西湖。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2)

他诗兴大发,一连写下了五首诗。这就是那首著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而从此之后,这座楼也改名为望湖楼,并从此名声大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是第一首,是在船上写的。

黑云翻墨未遮山

第一句写云,是说乌云翻滚,就像打翻了的墨汁,泼下来。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写出了浓云之厚之黑,渲染了大雨到来之前的景象。未遮山,远处那一段山还露着,色彩明丽清新。画面感十足。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3)

白雨跳珠乱入船。

第二句写雨,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一般飞溅,纷纷跳入船上。白雨,指夏天阵雨,因雨点大而猛,落在湖面之上,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那水泡白而透明。跳珠,指跳动的水珠。比喻形象生动。说明雨点大而急,雨势猛烈。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4)

卷地风来忽吹散,

第三句写风,忽然之间,狂风卷地而来,一下子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卷地风来,指的是雨势渐小,狂风席地而突起。唐韩愈曾有诗曰,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一个忽字,写出了天色变化之快,威力之大。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5)

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水静。苏轼舍船登岸,在望湖楼上,凭栏远望,只见湖面上水映天光,一片蔚蓝和明净。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6)

全诗仅四句,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下雨的全过程。苏轼以善于发现美的双眼,敏锐的抓住了急剧变化的自然景象,有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动静结合,情景相生,声色相交,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那雨的来去匆匆,云如墨,急如骤,风如卷,平如镜,水如天,简直是传神之笔,令人叫绝。

不知是西湖成就了苏轼,还是苏轼造就了西湖。人们都说,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苏轼初次来到这里做通判,由于事情不多,又是二把手。所以有更多的机会流连于山水民风。欣赏这里如天堂的美丽。这也激发了他的灵感。

关于苏轼的两首诗(苏轼这首诗写景诗)(7)

一个醉字,是醉于酒,更是醉于山水。于是他一气呵成,写下了五首诗。他更在其中第五首写出了,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他太喜欢杭州了,太喜欢西湖了。正是在这种感情的促使下,他即景生情,一挥而就,绘成了这幅西湖骤雨图


西湖的景色美,这首诗的意境美,而苏轼的心境更美。你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