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斩龙事件(只因一语捅破窗户纸)

想当年,生活在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吴王杨行密只是庐州(今合肥)刺史,名字还叫杨行愍。

那时,他麾下有个庐州本土将领,叫李遇

光启二年(886年)十二月,寿州刺史张翱部将魏虔率万人进犯庐州,李遇在慎县抵御,单骑按槊,当先破敌。

《九国志》在这里摆了个乌龙,说李遇打败的是“梁军”。但当时并没有名为“梁”的势力,后梁开国之君大魔王朱全忠远没有受封为梁王,和杨行愍也没有冲突。张翱不过是个路人小怪,在历史长河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杨行密一路打怪升级,干掉了秦彦、毕师铎、赵锽、孙儒等一系列大小怪,李遇也随他捡经验,从伍长做到马军副指挥使。等杨行密做了淮南节度使,水涨船高,他也做了淮南马步诸军都尉、常州刺史。

天复三年(903年),杨行密遭到一次危机,他的发小宁国军节度使(治宣州,今宣城)田頵和润州(今镇江)团练使安仁义及杨行密的妻弟奉国军节度使(遥领)朱延寿联合起来反叛了他。杨行密装病诱杀了朱延寿后,淡定地说:“这个小贼死了,两个大贼就不足为虑了。”

霍成君《云中歌》剧照

而且这已经是南唐年间,皇帝是继承了徐温的权位、已经改名李昪冒认唐朝宗室的徐知诰,杨氏连公主都不是了。

其实李遇家至少还有一个幸存者,当时有人偷偷把李遇还是婴儿的孙子李仁义藏了起来。

当初,安仁义败亡前,把爱妾送给了李德诚,理由是“他们都骂我,只有你不是。

小编感觉李遇孙子的名字包含了他爷爷对安仁义深深的恶意……

但安仁义无形中立了一个神一样的flag:李德诚富贵高寿,和徐温、李昪父子都结为儿女亲家,到了南唐,明明只是姓李而不是宗室,却被封为赵王。

而谩骂过他的李遇、王茂章、米志诚……竟然没有一个能在吴国善终!

当初的徐知诰作为团灭李遇全家的重要参与者昇州刺史。昇州就是当时南唐的都城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徐知诰可以说是踏着李遇全家的尸体上位的,无疑是李遇的直接仇人之一。

但在南唐一朝,李仁义不但没有见不得光,还做了县令

李昪不同于乃父,得饶人处且饶人,拿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装点门面显示自己的宽容,何乐而不为呢?

保大十四年(956年),柴克宏受任为宣州巡检使时,发现城墙年久失修,一问,原来因为宣州城已经出了三个不听话的长官,继任的长官都不敢修城了。

明朝斩龙事件(只因一语捅破窗户纸)(1)

这三人自然就是田頵、王茂章、李遇

作为一个称职的将领,柴克宏当然是选择把宣州的城防修好了——但不知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是否会有所思,因为李遇的直接仇人柴再用,正是他的父亲

明朝斩龙事件(只因一语捅破窗户纸)(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