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史上最大海战(决战中途岛仿佛在看一场真正的太平洋大海战)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202篇原创文章,全文共3227字,配图20幅,阅读需要8分钟。
等这样一部电影实在等得太久了!
图1. 11月8日刚上映的2019年中途岛海战
即使在我们这一群自认为专业和挑剔的军史迷眼中,2019年版《Midway》(国内翻译为《决战中途岛》)也达到了全球同类题材电影的考证新境界,包括复原那些从未在大荧幕出现的太平洋战争经典兵器,代入感极强的飞行员第一视角再现,和对真实的战史战例的高度呼应,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2. 企业号的第一次出镜,从画面近处拉出,3万吨巨舰的压迫感迎面而来
而为了让普通观众不至于被过于繁复的线索绕晕,导演又做到了动静结合,将珍珠港、马绍尔、杜利特空袭和中途岛决战四段战争场景串联成全片,即使不懂战史,也可以在一波又一波的不同观感的海空大战中看得津津有味。另外导演多次把巨舰的画面填满整个屏幕,把全新的海军巨物压迫感表现到淋漓尽致,花钱看电影不就是图个爽嘛,那就嗨起来!
图3. 杜利特空袭时大黄蜂号上的B-25机群,远景是护航的企业号,同样使用了整个画面来压迫观众视觉效果
一、兵器复原
在计算机动画(Computer Graphics)的帮助下,《Midway》里的日美双方所有武器都是按照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复原,基本上看不出太多槽点。与此对比,早年的经典片表现舰队基本上都是大型模型的远景拍摄,不敢拉近了暴露破绽。
图4. 1968年版《山本五十六》中,只能用大量模型来表现联合舰队
以前作品也有用退役的两栖攻击舰来客串,如《珍珠港》里的赤城(为表现赤城号舰岛在左舷的特点,还将右置舰岛的客串舰倒着开)。同样是几年前的大片《珍珠港》里,用一群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来客串二战时期的珍珠港美国驱逐舰,一个镜头就出戏了。
图5. 2001年版《珍珠港》里用了不少现代军舰来冒充,一招就出戏
此次的《决战中途岛》,完美再现了包括企业号、赤城号、飞龙号、大和号在内的历史名舰,在虚拟场景和实际人物的结合上,虽然知道大部分带演员的镜头肯定是在摄影棚搭绿幕拍摄,但是看起来接缝严密,没有什么出戏的感觉。
图6. 1942年,企业号航母上装备的4联装28毫米高射炮
兵器的复原堪称“教科书”级别。太平洋战争初期,美舰上还在装备28毫米的4联装75倍径高射炮,由于其射击时节奏感颇强,而且弹壳掉落在甲板上发出连续的清脆碰撞声,被爱起绰号的美国大兵戏称为“芝加哥钢琴”(Chicago Piano)。由于这种武器发射时震动很大,炮位又非常拥挤影响换弹,实际使用效果不佳,自1942年中也就是中途岛海战后,就陆续被山寨自瑞典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取代,将原先的127-28-12.7三种口径的防空体系升级到127-40-20,从而极大提到了美舰的防空效率。
图7. 早期仍佩戴英式钢盔的美国水兵,正在操作“芝加哥钢琴”防空炮
《中途岛》里再现了美方的“芝加哥钢琴”,这似乎是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还原出历史上的真实。如此类似的兵器还原还有很多,对双方各款经典飞机的外观、涂装、编号的复原都是教科书式的,精确而又严谨地“令人发指”。在首刷中,对战舰、兵器、军服的考证基本没有找到槽点。
图8. 美国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服装、装备等细节全部到位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问题,比如珍珠港一役中,日本鱼雷机是从战列舰大街的侧面发起鱼雷攻击,而不是正前正后方。这一点在《虎虎虎》里的表现更准确,改为从战列舰之间穿过显然是为了增加视觉效果,这一点我们欣然接受了。战争大片既要考证严谨,也要兼顾视觉效果,避免只叫好不叫座,没票房的话也就没人愿意再投资拍战争片了。
图9. 美国游客在体验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还有一个细节是开头珍珠港战斗时出现的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这是1935年即从中欧小强国瑞士引进的大杀器,1942年前只生产了300台,用于见缝插针地在军舰上安装,这玩意开火起来的“砰砰”声要比12.7毫米高射机枪爽多了,而且射程和威力都更大,所以导演特意挑这么一门炮而不是以往《珍珠港》里12.7毫米机枪也是有道理的。(关于珍珠港作战的详细过程,可到同名公号搜索“珍珠港”)
图10. 偷袭珍珠港这段中,日本鱼雷机的投雷方向不对,可能是导演没有去纠正这个细节
二、真实的战史复原
在剧情上,从珍珠港到中途岛是一个跨度很大、长达半年的阶段,其间发生的事情足够写上几百万字。《中途岛》里做了较为完美的结合,反击马绍尔群岛是历史上的美国航空母舰部队第一次对敌方占领的岛屿展开空袭行动,哈尔西将军指挥下的“企业”号编队的确遭遇了日军的抵抗,只不过当地日军只有九六式舰战而非电影里的零战,因为零战产能不足,只能优先换装最精锐的航空母舰部队(轻航母“龙骧”号的战斗机队仍装备九六舰战)。另外九六陆攻对“企业”号的反击也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没有记录表示有九六陆攻意图实施自杀式攻击。
图11. 反击马绍尔群岛这段,九六陆攻追击企业号编队并投弹
值得一提的是,九六陆攻是首先在中日战场上阵的海航兵器,曾经跨海远程轰炸杭州,被高志航为首的中国飞行员痛宰,后来还多次轰炸重庆等中国城市,关于这些战史,可到同名公号搜索“淞沪抗战”。
图12. 影片中,杜利特的B-25从海浪中冲出升空
杜利特率领的空袭东京是许多人都知道的真实历史,历史上杜利特的第一架B-25起飞时,的确差点掉下海去。当天的天气也的确是很糟糕,轰炸东京的效果很震撼和振奋人心。在电影院里仿佛在看一场无比逼真的电子游戏战争大片。
图13. 杜利特本人的机组成功飞抵中国浙江并跳伞成功,帮助他的中国军民遭到了当地日军数月的疯狂报复
在中途岛拍摄的老兄也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约翰·福特,他在战前奉命上岛,并拍摄了日本人的那次进攻,和岛上军人的生活片段。一颗炸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但是幸运的他没有受伤。他拍摄的这部真实的战场记录片在1942年9月14日全球首映,并获得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图14. 日本飞行员独特的白色围巾用于高空防寒
中途岛上的出击的一架B-26“劫掠者”双发轰炸机是有记录可寻的有撞击赤城号企图的飞机,当这架飞机从南云的旗舰舰桥上飞过时,幸存到战后的草鹿龙之介参谋长记录到:“原来美国人也跟日本人一样勇敢!”
图15. 反应美国鱼雷机向日军舰队冲刺,注意左方有一艘金刚级战列舰
三、演员的选择和关键剧情的描述
理查德·贝斯特少校是“企业”号上第6俯冲轰炸机中队的队长,韦德·麦克拉斯基少校是“企业”号上的舰载机联队长,是贝斯特的顶头上司,不过麦克拉斯基的确对俯冲轰炸不太熟悉,他的贡献主要是在油料不足的时候仍然下令追踪日本驱逐舰“再飞五分钟”,从而发现了日本舰队。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中途岛就悬了。
图16. 马克拉斯基和贝斯特,两个创造奇迹的美国飞行员
但在俯冲轰炸时,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麦克拉斯基没有合理分配好,他率领的两个中队33架SBD里大部分都去攻击近处的“加贺”号,只有明白人贝斯特带着另外两架飞机去攻击较远的“赤城”号。“苍龙”号是被“约克城”号的SBD炸中的。
图17. 电影的主角兵器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并多次用俯冲轰炸的视角来给予观众强烈的身临其境
正如电影里所说,当“加贺”和“苍龙”被炸时,仍然有“赤城”和“飞龙”两艘母舰尚存,如果这两舰击中力量反击美军,很有可能仍能打败美军(“飞龙”号单舰的反击都能两次突破防御命中“约克城”号)。此时贝斯特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他的三机小队向日本帝国海军最有名望的“赤城”号发起俯冲轰炸,第一弹和第三弹都近失,只有贝斯特本人投下的第二弹准确命中“赤城”号的中部甲板,并在机库内爆炸,引爆了由南云反复下达换弹命令而堆积的大量鱼雷和炸弹,“赤城”号实际上是被自己的炸弹给活活憋死炸死的,而点燃这个火药桶的人,就是理查德·贝斯特。
图18. 贝斯特用一枚炸弹点燃了日军最有名望的“赤城”号航母,扭转了战局
说他是打赢这场战争的英雄,那真是没有乱吹牛皮!战后按照贝斯特本人的回忆:“中途岛会战是‘复仇、一场为珍珠港而进行的甜蜜的复仇……’!”(关于中途岛海战的详细过程描述,可到同名公号搜索“中途岛”)
图19. 日本电影《永远的零》对中途岛海战也有反映
《中途岛》是太平洋战争海战电影的一座高峰,其中对于真实战例和真实事件的记录非常细致,就连企业号反击马绍尔群岛这样极少数人了解的战例也有表现,此战后期岛上出动5架九六陆攻追击撤退中的企业号并有命中。在中途岛上拍摄的罗彻福特、在浙江因救助杜利特中校而遭遇报复的中国军民、在珍珠港运筹帷幄的尼米兹、太多细节可攻挖掘和回味,我认为本作超越了美国人的前作《虎虎虎》和《珍珠港》,更超越了日本人的那一堆《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永远的零》《男人的大和》《太平洋之岚》《太平洋的奇迹》《盛夏猎户座》等等,美国人出手之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图20. 这张照片似乎是黑白照片进行的数码修复
战争片的剧情一直是死穴,要交代清楚真实的战史,很容易导致剧情拖沓和无聊,最后票房巨差投资人巨亏,再也没人敢投资,不服可见1970年版《虎虎虎》、2001年版《珍珠港》和1976年版《中途岛》,本片2019年版《决战中途岛》有望打破这个魔咒,值得支持!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