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1)

灯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它是以汉文字的三要素——形、音、义为基础,利用一字多义、多字同义、一字多音、多字同音和字形等特点,构成底面回互其辞的一种文字游戏。古时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夜把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故称之为“灯谜”。

作为中国民间独有的文娱活动,灯谜不仅让元宵节有了满满的仪式感,它也是非遗大家族中的一员。广东汕头的澄海灯谜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成都的新津灯谜、安徽合肥的庐州灯谜等也跻身市级非遗项目,作为灯谜发源地之一的南京灯谜也正在以申遗为契机,积极推动这一民间文学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南京的谜事,至少可追溯到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谐隐》写道:“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廻互其辞,使昏迷也。”而这个关于“谜”字的第一次文字记载,是刘勰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定林寺中写成。记录古代谜事最多的刘义庆《世说新语》,也是在南京完成的。清朝《灯影录》是目前唯一能见到早年出自南京的灯谜书,收谜约330条,谜目亦较多。夏仁虎的《岁华忆语》也记下了南京新春打灯谜的盛况:“文人学士,暇时制为谜,新春鲜事,则张条于衢,曰春灯候教。万头攒动,聚影一灯,忽然有悟,高声请问,则群耳倾注,或拍手狂噱,此游戏之近雅者。”

“南京灯谜具有灯谜和谜语的共性,其内容和形式在艺术、民俗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南京市职工灯谜协会会长蔡鸣说,当代南京灯谜从1952年算起,距今已有70年历史。南京职工灯谜协会成立于1989年10月,发展至今有骨干成员30多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快90岁了,年轻人较少。

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2)

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3)

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南京灯谜以中国汉字“形”“音”“义”三要素之复杂变化为依托,对谜面、谜底固有含义进行别解演绎,对诗文原有意境进行巧妙置换,从而产生引人入胜的奇异效果。同时,南京灯谜还特别讲究一个“趣”字,本地的历史名人、地名、诗词歌赋、成语以及方言等也常被引入灯谜创作中。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南京谜人新创的“七贤聚竹林,唯独少子期(打一个奥运口号)”,谜底是“一起向未来”。因为向秀(向子期)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与南京也颇有渊源,谜底别解为“大家一起来了,但向秀没有来”。谜面中的“子期”和谜底中“向”是等意的,这种创作手法中灯谜中叫做“借代”。此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南京灯谜也有了以白居易诗《二月二日》中的两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为谜面,“春苗行动”为谜底的佳作。

43年前,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记录下南京灯谜辉煌的一笔。这是全国首次举办的灯谜会猜,来自上海、沈阳、长春、苏州、温州、南通、厦门、漳州和南京九地的灯谜爱好者齐聚一堂。虽然会期只有4天,却对此后全国灯谜活动的蓬勃开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漳州中华灯谜艺术馆还专门赠送铜牌给南京,上书“中华谜都”四个大字,留下佳话。

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4)

近年来,全国的灯谜活动相当频繁,其中尤以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开展得最多。南京的灯谜活动虽然没有苏州、南通两地多,但南京谜人在谜书编撰、论文写作、会刊编印、团体比赛、个人猜射等方面屡有成就。蔡鸣忧虑的是:“南京谜人年龄不够年轻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濒危性。为了不使南京灯谜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

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5)

2017中国·张家港香山梅花节——长三角城市谜会期间,南京队悬谜征射场景。

深圳哪个公园有灯谜(让南京灯谜更迷人)(6)

2021年10月,南京队参加2021年长三角地区暨运河城市灯谜邀请赛获团体赛铜奖

如何让灯谜文化历久弥新?继2018年成为南京市秦淮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后,南京灯谜又开始积极申报市级非遗。“推动南京灯谜申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护好灯谜这份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至于怎样让南京灯谜走得更远的问题,蔡鸣认为,除了政府和社会层面的支持外,还离不开年轻的面孔。“南京灯谜的传承和发展要从娃娃抓起,除了进一步推动灯谜进校园,向中小学生普及外,还可以用好自媒体等新载体,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南京灯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