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哪部才有白起(大秦帝国系列之三)

导语:正在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三部曲的第三部,该剧以宣太后、嬴稷、魏冉、苏秦、白起、范雎等历史人物之间的谋略作为重点,色彩古朴大气,光线生动自然。严谨的历史创作态度,昂扬向上的“大秦精神”,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有关“大秦帝国”的热议。

为此,小编组织了《大秦帝国》系列文章,带领大家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大秦那些事儿”......欢迎关注!

大秦帝国哪部才有白起(大秦帝国系列之三)(1)

大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正在热播,看过该剧的都对一代战神白起更加敬重。

大秦帝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和秦昭襄王时期白起37年立下的卓越战功为之打下基础分不开。

白起从迎接出使燕国作为人质的嬴稷和芈八子,闯过许多惊险,安全回到秦国,协助芈八子和魏冉保嬴稷继皇位做了亲昭襄王起,就一直受到后来成为宣太后的芈八子和穰侯的魏冉的重用。

算一算白起从昭襄王13年起,就受命攻打韩国新城,战绩突出;昭襄王14年攻打韩魏联军,战于伊阙,尽管是敌强我弱,仍然取得大胜,占五城,斩敌24万之众;昭襄王15年又攻魏,取16城,升任大良造;而后昭襄王28年攻楚,取五城;转年昭襄王29年又攻占楚国郢都,楚王不得不东逃;昭襄王30年以战功升任武安君;昭襄王34年与赵魏联军作战,战于华阳攻打魏国,斩魏军13万,与赵将贾偃水战,沉赵军将士两万于河底;昭襄王43年攻占韩国陉城,斩韩军15万。

最出色的战役还是昭襄王47年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从4月起秦赵两军交战互有胜负,到7月,赵将廉颇筑起壁垒守城,坚壁以待秦,秦军几次挑战,赵军就是不出城。此时秦相应侯范雎献计,派人带着千金去赵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最怕的还是赵括,廉颇算什么,总是闭关不出,差不多快要投降了。赵王本来就不满意廉颇作战伤亡太重,几次打了败仗,现在又坚壁不敢出战,于是就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说法,下令让赵括代替廉颇去和秦国作战。秦国这边又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让所有将士都听白起的指挥,谁敢不听就要斩首。

赵括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一上任不问情况,贸然出城与秦军作战。当是时,白起让秦军假装败走,诱赵军深入。秦军出25000人断了赵军的后方,另一支5000骑兵将赵军隔开分为两部分,断绝了赵军的粮道,然后派兵攻打赵军,赵军立即陷于被动,战局不利,只好筑起壁垒坚守,等待援军来到。

直到9月份,赵军粮食接济不上已经46日,开始互相残害。这时赵括等不到救援,守又守不住,就想冒险突围,几次突围没能得逞,赵括急了,就自己带着精锐士卒出城搏战,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军一看主帅死了,40万军士只得投降。

按照电视剧说法,白起请示昭襄王,昭襄王只是派白起的妻子赵蔓带着诏书来见白起。白起打开诏书一看,上面一个字也没写,只是一个空文诏书。就是让白起自己去体会,你白起看着办。此时,白起的意思就是现在自己的粮食还不够吃的,这几十万降卒留下来又养不起,又不能让再回到赵国,让赵国保存了实力,日后一定会留有后患。所以下决心要坑杀这几十万降卒。于是他假意对赵国降卒说允许他们回赵国,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信任我白起。

按照《史记》所载,白起认为“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记载里并没有什么昭襄王的空文诏书,这就说残酷坑杀赵国几十万降卒完全是白起一人做主的,责任完全应由白起来负。电视剧加上昭襄王派赵蔓送空文诏书这些情节,我认为一者可以让昭襄王替白起分担起一部分坑杀几十万赵卒的责任,对塑造白起的形象多少有些好处。另外,诏书是空文,也给昭襄王日后不满意白起的一再拒绝挂帅领兵攻赵,而赐死白起时,可以辩称我昭襄王当时的空文诏书没明说让你坑杀赵国士卒,可以为推脱责任留有了余地。

电视剧加进去一个叫赵蔓的是白起妻子的人物。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并没有白起妻子是谁的内容。近期在网络小说中让一个叫魏澜的人物算是白起的妻子,说她是魏冉的女儿。《史记·穰侯列传》只有“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并没有什么嫁女给白起的内容。也许网络小说就因为穰侯大力推荐白起,关系密切,于是就添加上招为女婿的内容。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当然也可以加上另一位叫赵蔓的作白起的妻子。是不是这样一来,写一个来自赵国的逃难女子,被白起收养关照,产生感情娶为妻子,就会让剧情里面情感因素的内容更丰富了。况且又是带着昭襄王空文诏书来到前方军营,赶上坑杀赵国降卒,就为了让白起处于两难的地位,他知道妻子是赵国人,不愿意看到赵国降卒被坑杀;可是白起也不能因为妻子是赵国人就以私害公放走赵国降卒,给秦国留下日后得心腹大患。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戏剧矛盾冲突,对塑造白起忠心为国,深谋远虑的形象也有好处。

另外,试想昭襄王明知道白起妻子赵蔓是赵国人,在需要采取重大决策时机,不派别的使臣,而是选派了赵蔓是不是故意考验白起能否秉公决策,以秦国利益为重,也未可知。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白起最后因为长平之战主张乘胜追击取得完胜赵国;而此时同样也被赵国派苏代去秦国见范雎实施反间计,结果范雎害怕白起功劳盖过自己,便劝说昭襄王赶快见好就收乘胜逼赵国讲和。由此,白起深感痛失彻底取胜的良机,因为主张不同白起和范雎乃至和昭襄王产生矛盾。

果然,当年9月,秦国再发兵攻赵,赵国缓过劲来,秦国攻打不顺利,损失较大。想再让白起领兵,白起生病了,不能担任。而且白起认为长平之战两国损失都比较大,邯郸不是容易攻打的,现在时机错过去了,早不听我的,现在怎么样了!看看战事越来越紧急,几次召唤白起都不应命,昭襄王恼怒了,免去白起武安君称号,降为士卒赶他去外地,只因病白起一时未能成行。几个月后又催白起不得留在咸阳城中。当白起出城走在半道上,昭襄王又听信范雎等大臣们意见,派人赐剑让他自裁。至此时,白起自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想到自己曾经坑杀降卒数十万,也是该当一死。殊不知战争就是残酷的,据梁启超说战国时期被杀的将士多达两百万之多,而其中的一半,就有上百万是白起斩杀的,只能说明战功之大。

按《史记》说法,白起是“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一代战神,就这样被夺去了生命,不管是由于范雎的嫉妒生恨,还是由于昭襄王的偏听偏信,不能容人,白起虽然是死非其罪,但他的赫赫战功,对大秦帝国的建立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