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有哪些小村庄(澳门莲系地名考)

澳门有哪些小村庄(澳门莲系地名考)(1)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五)莲峰

莲峰,原为莲花山之别称。莲峰庙内观音殿前有一石砌荷池,池壁有铭文四句,首句“峰以莲名”点出了“莲峰”得名之由来:

峰以莲名,池发其馨;擢青挺秀,应地之灵。此铭文为钟士超、李大临撰题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春。

历代诗人均有吟詠莲峰之诗作,如明代景泰丙子(1456)举人、香山直臣黄瑜有五律《莲峰瑞云诗》,其子黄畿(人称粤州先生)亦有《登莲峰》七绝一首:

振衣舒啸凌崔嵬,紫翠簇簇临风开。芙蓉千丈海中出,文笔一枝天外来。

“芙蓉千丈海中出”极言莲峰耸峙海中的雄姿。此两诗题中的“莲峰”均为专指地名。以下各例的“莲峰”,则泛指澳门。

郑观应在《澳门感事》一诗中介绍了澳门的历史、风俗和制度。首句点出了“澳门上古名莲峰”的史实:

澳门上古名莲峰,鹊巢鸠占谁折冲。海镜波平涵电火,山屏烟起若云龙。华人神诞喜燃炮,葡人礼拜例敲钟。华葡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外埠俱谓逋逃薮,各街频闻卖菜傭。商务鱼栏与鸦片,饷源以赌为大宗。历查富贵无三代,风俗浇漓官势汹。屋价千金抽八十,公钞不纳被官封。昔有葡督极暴虐,竟为义士诛其凶。自谓文明实昏瞆,不识公法受愚蠢。请问深知西律者,试思此事可曲从。

1954年,诗人龙思鹤携其所藏古物来澳展览,居澳的顺德诗人欧阳韶为劝诗侣龙思鹤定居澳门,便写了一首七律《龙鹤翁絜其所藏古物来澳展览,赋此贻之》,末句以“莲峰”喻澳门:

六年古澳养疎慵,粤北湖南溯旧踪。劫外江山容隐豹,兵中诗酒识元龙。当年吟侣欣无羔,希世奇珍幸偶逢。听说移居知有意,莲峰烟景胜炉峰。“炉峰”原指香港的香炉峰,在此借喻香港。末句意谓:澳门风光胜过香港!

普济禅院龙华堂内的楷书木刻联嵌有“莲峰”一名:

长寿智灯传普济;峡山明月照莲峰。

妈祖阁正门刻于道光十九年(1839)季冬的金字石刻联亦以“莲峰”喻澳门:

圣德齐天恩流镜海;母仪称后泽沛莲峰。

莲峰下的莲峰庙、莲峰学校、莲峰球场等,均取名于此。

(六)莲峰半岛

澳门半岛三面环海,北连前山,因有莲峰而名莲峰半岛。民国饶平诗人甄陶曾来澳写下《翠楼吟》词,其上阕有“莲峰迤半岛”句:

万里寻幽,一岩讬迹,支那别开天地。莲峰迤半岛,珠海外受廛城市,华夷栖止。溯四百年前,葡帆东指,依稀似,帝秦求药、遣来方士。······

此词摘录自甄陶之《袖兰馆词》。

(七)莲山

莲花山简称莲山。

莲峰庙内观音殿有嘉庆庚申(1800)的木刻联嵌有“莲山”之名:

镜海覆慈云,紫竹风摇千里泽;莲山开宝座,绿杨露拂万家春。

妈阁庙内观音阁正门石刻联有“莲山”之名,此“莲山”已属澳门雅称。

镜海渡慈航,人登觉岸;莲山开法界,座彻禅灯。

(八)莲岫

莲峰又称莲岫。岫音袖,峰峦。莲岫,即莲峰。此名仅作莲花山之别称,出自明代香山诗人黄瑜《莲峰瑞云诗》之首句:

莲岫倚空苍,卿云忽降祥。九霄悬锦绮,五色焕文章。远霭兼山碧,非烟带日黄。虞廷如可献,将补舜衣裳。

此诗见于刘熽芬、黄绍昌编纂的《香山诗略》。

(九)莲岛

此名属澳门雅称。王文达在《澳门掌故》中曾写道:“明时,有称澳门为莲岛,那是以莲峰为澳门名矣。”莲溪新庙正门石刻联以“莲岛”喻澳门,充满祥和瑞气:

镜湖恩曜聚;莲岛瑞葩重。

镜湖医院始创时设址祠庙,并在庙门石柱刻上一联,联中嵌有“莲岛”之名:

一脉分来莲岛秀;万株移到杏林春。

渔翁街天后古庙内的天后像前有同治四年(1865)孟春勒石的对联,联中嵌有“莲岛”之名:

莲岛承恩,圣庥曜日;莆田著迹,母德齐天。

连胜巷先锋庙内堂有光绪四年(1878)季春所立的木刻联亦有“莲岛”之名:

庙貌重新,马饮镜湖尘亦净;声灵显赫,鸿施莲岛福无疆。

建于清初的柿山哪咤古庙石刻以“莲岛”喻“澳门”:

二百余年赫声濯灵,泽敷莲岛;数千万众报功崇德,亭建柿山。

(十)莲花岛

此名属澳门雅称。

山西浮山人张道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广州知府,以职事巡历香山而至澳门妈阁,即景题诗勒石,后踵而咏和者历二百余年而不衰,诗中直呼澳门为“莲花岛”:

迳转莲花岛,天然石构亭。当轩浮积水,护楫有仙灵。海镜终宵碧,榕垂万古青。鲸波常砥定,风雨任冥冥。

葡国著名汉学家高士美在《澳门的中国神话》(澳门知识丛书,澳门1951年出版)一书中提到“莲花岛”的雅称。

(十一)莲花仙岛

乾隆三年(1738)仲夏,林国垣与康健生同游妈祖庙后题诗勒石。此为妈阁摩崖廿四诗中最早的一首。诗内有“莲花仙岛”语:

水碧沙明远映鲜,莲花仙岛涌清涟。岸穷海角应无地,路转林深别有天。一任飞潜空际色,半分夷夏杂人烟。幽心已托南溟外,独坐松阴觉妙禅。

(十二)莲花三岛

澳门由澳门半岛、仔岛、路环岛组成,故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用三片莲花瓣组成含苞待放的莲花以代表澳门三岛,此亦符合自古以来以莲花喻澳门的习惯,以莲花三岛喻澳门三岛亦在情理之中矣。1997年4月7日,澳门近代文学学会会长邓景滨在《镜海钩沉》的发行仪式中,曾以七绝一首明志,其中便有“莲花三岛”一语:

贝海琼山何处寻?波光岚影醉乡心!莲化三岛堪垂钓,漫放银钩送月沉。

(十三)莲花茎

莲花茎因莲花山而得名。此茎为莲花山北的一条沙堤,“径十里,广五六丈”。莲花山如莲花盛开,此茎则如莲花之茎,颇为形象。

莲花茎又作莲花迳、莲花径,或简作莲茎,均属专指地名。

清代嘉庆香山诗人李遐龄(1766—1823)以诗鸣世,被时人誉为“白香山后李香山”。他在《观黄总戎所藏西洋镜画》诗中提及“莲花茎”之地名:

将军十幅西洋画,镜里依稀记昔游。橘子围边多白屋,莲花茎外是青洲。华细草开春宴,落日微风晚放舟。树影水光都曲省,廿年如梦爪痕留。

顺德诗人张琳(1770—1825)著有《玉华诗集》,内有《澳门竹林词》七首,其一提及“莲花一迳”:

莲花一迳跨岩疆,险设关门善制防。试向青洲林外望,层层楼阁白如霜。

清代道光七年(1827),“粤东三子”之一的香山诗人黄培芳访澳,有《澳门莲峰寺》提及“莲花迳”:

奇闢莲花迳,莲峰翠作屏。海浮天外白,山拥寺前青。薄岸鱼龙跃,虚堂草木灵。南隅原不尽,一气接沧溟。

此诗录自《粤东三子诗钞》。又汪兆镛《微尚斋诗续稿》中有五言古诗《己卯正月十三日偕张闇公莲峰庙礼佛作》,诗前小序首句云“庙在澳门莲花茎山麓”,诗内有“莲茎望嶙峋”句。

汪兆镛在《澳门杂诗》中另有一首题为《莲花茎》的五言诗,直道澳门之地貌“俨如莲茎植”:

北自前山来,沙堤平而直。路南一山耸,俨如莲茎植。跗萼连踡中,秀采森嵂崒。怪石高逾寻,惜今文字泐。徘徊一瞻眺,天然树封域。

(十四)莲茎

莲茎是莲花茎的省称。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曾在《澳门诗》中提及“莲茎”之地名:

路自香山下,莲茎一道长。水高将出舶,风顺欲开洋。鱼眼双轮日,䲡身十里墙。蛮王孤岛里,交易首诸香。

清代乾隆年间,香山诗人陈官有七律《望濠镜澳》,内有“白满莲茎屋作花”句,并自注云:“夷人皆垩其屋,以取象莲花云。”陈官另有一首《澳门竹枝词》,亦提及莲茎:

澳门东接大洋边,十字门开天外天。澳头一直莲茎路,侬是中间一朵莲。

乾隆举人、顺德罗天尺(1685—1764)有《题澳门图》诗提及“莲茎”:澳口东风未易寻,莲茎关外大洋深。谁当海不扬波日,写出人来归市心。鱼撼腥风疑岛动,蜃浮楼气入春阴。天边不用乘槎去,酒后青山画里吟。

另一位乾隆年间的顺德诗人何松亦有一首《澳门》诗提及“莲茎”:

路断前山锁暮烟,莲茎关外大洋边。插天楼矗三巴寺,入贡人来万里船。绕诸太平酋长集,沿崖多事炮台迁。日南忝处安居好,犹胜寰中陆地仙。

道光三年(1823)进士、香山诗人鲍俊于咸丰、同治年间来过澳门,填了一阕著名的《行香子》,内有“山锁莲茎”语。

上述之“莲茎”均为特指地名。至于“莲花茎”、“莲花围”等街名,即源于此。

“莲茎”一名,除特指外也有借喻整个澳门的,妈祖阁内正觉禅林殿柱木刻联的“莲茎”,当指整个澳门:

南海香兮,泽播莲茎开澳表;东洋迹著,恩流濠镜自闽中。

(十五)莲花地

此名属澳门雅称。

清代香山翠微诗人吴亮珽在七律《澳门二首》之二的首句“十载兴衰客惯论”中自注“指形家言澳门为莲花地,当十年一消长。”足证“莲花地”之说久矣。

澳门三大庙宇之一的莲峰庙,其客堂大门侧有一木刻联,联语整嵌“莲花地”之名:

慈云密绕莲花地,皓月长留贝叶天。

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香山诗人刘世重(?—1702)在其《东溪诗选》中有一首五律《望洋台》,首句便提到关闸外的“莲花地”:

关外莲花地,莲花山半腰。筑城陶甓垒,对岸海门潮。怪浪排空黑,惊涛带日摇。望洋人不见,台畔草萧萧。

道光丁酉年(1837)孟夏,番禺诗人苏鸿曾写过一首七律《丁酉四月初六日郑梦生招游澳,同游李容斋、吴渊海、何槐林》:

中原一线抵遐陬,宛似芙蓉出水浮。绝岛有天皆化日,夷人无地不巍楼。羁縻可想重裳略,密迩应烦食肉谋。控制抚绥原匪易,莠良难辨是诸酋。

原诗第二句有注云:“澳门是莲花地。”

郑观应在《题澳门新居》二首之二中,曾满怀深情地将自己居住的澳门喻为“莲花地”:

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侬家正住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

(十六)莲瓣地

此名属澳门雅称。

清朝雍正年间香山诗人李珠光在《澳门诗》二首之一中,将澳门喻为“莲瓣地”:

无多莲瓣地,错杂汉蛮居。版籍南天尽,江山五岭馀。一邦同父母,万国此车书。舶趠浮青至,微茫极太虚。

(十七)莲地

莲地是“莲花地”之简称,亦属澳门雅称。

清乾隆三年(1738),康健生于妈阁庙山径题诗刻石,诗题《同游步林国垣原韵》,内有“莲地”一语:

岛幽满泗庙亲鲜,门恁井麓拱漪涟。盘空磴石开莲地,向日东洋泛海天。风度远航归镜水,鹤栖高树绝虚烟。我来面壁寻诗句,净业同参白社禅。

抗战期间,新会诗人吴鸣医师来澳门设诊所,曾作七律《白鸽巢公园》,首句即有“莲地”一名:

莲地到今气尚温,步随殊景已难轩。密林狐鼠声相接,横野丘墟望欲昏。曲径迂迴多草木,石台重叠类笼樊。诗人去后馀岩窟,如此流风曰国魂。

莲峰庙正门前柱曾有纸写联一副,以“莲地”喻澳门,善颂善祷:

莲地之灵,千载繁荣千载盛;峰林之茂,万年毓秀万年青。

普济禅院大雄宝殿有一立于咸丰八年(1858)的木刻抱联,将“莲地”分拆倒嵌成“地生莲”,颇为别致:

妙相群瞻,海月澄空濠有镜;慧光普照,慈云拥座地生莲。

(十八)莲花宝地

澳门既有“莲花地”之名,为强调其“宝”、其“胜”、其“福”,便有“莲花宝地”、“莲花胜地”、“莲花福地”之誉称。此均属澳门雅称。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毛智汉在《澳门名胜楹联辑注·序》中写道:

澳门虽地域狭小,但素有“莲花宝地”之誉,开埠四百馀年社会安定,无兵燹之灾,名胜古迹保存完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楹联作品。

澳门莲艺文化协会副理事长杨允中博士曾在《莲花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一文中写道:

由于莲花造型被采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莲花在澳门必将受到更多的重视、爱护,在澳门的公园、水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君子之花”,使莲花宝地更加名实相符,这会是澳门走向更加繁荣的一个信号。

(十九)莲花胜地

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先生在1942年曾写过一首七律《濠江立业》,诗前有小序:“港陷留澳,立业安身,关心国事,无时忘怀。”诗云:

故乡陷敌两年长,刻苦筹谋复创伤。炮火无情摧港岛,莲花有意护牌坊。青山留得仇当记,瀚海飘零恨未忘。虽是安居观静变,深祈国土早重光。

诗末有注云:“莲花,象征澳门。此地常能避过灾难,故有莲花胜地之称。”

(二十)莲花福地

澳门环境技术事务室出版的《莲花》总第五期,内有《澳门日报》副总编辑陈树荣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澳门与莲花不解之缘》,文中多次提及“莲花福地”:

澳门与莲花结缘,一向被誉为莲花福地。······让莲花福地造福澳门。

(廿一)莲城

此名属澳门雅称。

澳门因“濠江”而有“濠城”之称,亦因“莲花”而有“莲城”之誉。澳门楹联学会同仁在悼念其名誉会长何颂恒校长时,写了数十则挽联,其一内有“莲城”之名:

联苑誉声传玉宇;杏坛功业耀莲城。

(廿二)莲埠

此名属澳门雅称。

昔日澳门,因盛产咸虾,故有“咸虾埠”之名;又因有赌场,往往令游客输光输尽一如衣袋被梳打漂洗般,故又称“梳打埠”。现澳门以莲花为特别行政区之标志,故人们又称为“莲埠”。澳门环境技术事务室出版的《莲花》杂志总第五期,有一篇由《华侨报》记

者萧德创撰写的文章,题目为《澳门——莲花之城》,内文多次提到“莲埠”和“莲埠人”:

澳门素有“莲埠”誉称,却没有“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藉花香”的自然风貌,作为一个国际都市,实属遗憾。······

莲埠人当倡扬“出污不染”的品德。······莲埠人当推崇“悉身奉献”的精神。······

(廿三)莲洋

莲洋本指莲花山下的海面,也特指与莲花山相对的青洲岛一带的海面。一九五七年澳门政府出版的《澳门市街名册》,在“前言”中有如下记载:

澳门之中国名称甚多,其主要者并依使用多寡之次序排列如下:澳门、濠江、濠镜、镜海、镜湖、海镜、海觉、莲洋。

上列最后的一个“澳门之中国名称”就是“莲洋”,于此作为澳门之雅称。此名在其他典籍并不多见。据笔者手头的资料,仅见于乾隆年间新会诗人钟启韶《澳门杂诗》十二首之一:

抱琴游镜海,龡篴帆莲洋。汗漫神仙气,空明水月光。登台发长啸,倚醉问扶桑。北乡冰天雁,先春半欲翔。

原诗末有注云“澳门一岛状如莲花。香山尽处有路名关闸沙,直出抵澳,若莲茎矣。其两傍为内外洋,水分二色,内红外黑,亦曰红黑海。中有关曰飞沙。时于珠江饶送公车,即放舟南下。”

另在澳门三大古庙之一的莲峰庙内有“泽普莲洋”之匾额,红底金字,光绪九年(1883)立,足见“莲洋”早已成为澳门古称之一。

(廿四)莲海

莲海当指莲岛周围的海面,借代为澳门的雅称。

1998年8月出版的《澳门手册》,在《澳门概况·名称》中先后两次提到“莲海”一名:

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明朝,澳门已名为虫豪蠔镜澳、香山澳。后来,又名濠镜、镜海、镜湖、蠔海、海镜、濠江、莲峰、莲洋、莲海、莲岛等。······

······

古人把澳门比喻为飘入海洋的一簇莲花,澳门便有莲海、莲岛、莲洋之誉。······

以上两段文字均为“莲海”的今典,至于其古典出处,待考。

(廿五)莲溪

莲溪原是水名,惜已淤积湮灭,徒留其名。王文达在《澳门掌故》追溯新桥历史时曾提及“莲溪”:何以曰新桥,乃该处昔有溪水灌注其间,为了交通方便,村人架以木桥,而旧桥圯毁,又换以新桥,故曰新桥也。

······

《香山县志》称该水曰莲溪,俗称为咸涌。

莲溪之畔,有莲溪庙,始建何年已不可考。清道光十年(1830)会扩建重修,故又有“莲溪新庙”之称。庙宇三进,两叠为神殿,供奉之神颇众,而以华光大帝为主。庙前空地原有同治六年(1868)兴建的、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椭圆龟池,供人放生之用,名曰“莲溪新池”。60年代,该龟池被移往白鸽巢公园。莲溪前地由新桥坊曾出钱出力建成了一个蓝球场。1981年7月又修建了一座六角型的莲溪亭,由唐平题写亭匾。1983年仲春,谭允猷为亭柱题刻了一幅楹联:

新貌胜有桥,坊众寄闲花香鸟语;莲溪名依旧,迴廊亭外永乐笙歌。

联语巧妙地嵌上了“新桥”、“莲溪”和“永乐”(戏院)诸名。1986年,莲溪前地扩建为新桥花园。

(廿六)莲花村

自拱北入澳,必经莲花茎。莲花茎西侧,本是云水相接,海天一色。岸边有一渔村,因座落莲花山下,故名莲花村。其后日渐填海,海面愈窄。本世纪初,曾在莲花村之填海地建了一间“台山炮竹厂”,至1924年该厂爆炸后,莲花村及其周围便易名为台山。莲花村之名便成为历史了。

(廿七)莲花洲

广州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汤开建在其《澳门诸名浅议》(载澳门文化司署《文化杂志》1995年总26期第29页)一文之首段列举澳门诸名时提及“莲花洲”一名,但未有任何论述,不知典自何处。姑且记存备考。

为方便读者了解上述27个莲系地名的相互关系,兹列“莲系地名示意图”如右,凡两个地名之间有箭头者,当指直接的承传关系。

澳门有哪些小村庄(澳门莲系地名考)(2)

作者:邓景滨

来源:《岭南文史》1999年第3期

选稿:耿曈

编辑:吴雪菲

校对:张纯瑜

审定:王茜

责编:周辰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