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吃百家饭长大致富后感恩)

天山网记者 郭玲

5月25日傍晚,北屯镇到阿勒泰市的路上,夕阳透过树叶洒了一路。陶奇开车去谈鸡苗的合作,经过阿勒泰市阿苇滩镇阿克托别村时,她拐到了村民早肯·阿班拜家里,直奔庭院中的养殖区,迎面遇见的小男孩跟在她后面边跑边喊:“奶奶,送鸡苗的女儿来啦……”

早肯今年专门在院子里搭了个鸡圈,陶奇站在圈边仔细看着每一只鸡的长势,连连夸赞“妈妈这鸡养得真好……”,听声赶来的早肯笑着说,“我现在已掌握了养殖技术,你别再挂心啦。”

陶奇是阿勒泰市北屯泰坤禽业养殖厂厂长,儿时因父母长年在外,在阿克托别村吃着百家饭长大。她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从2008年开始为村民免费送鸡苗,教授养殖技术,并将这一公益行动扩大到周边的农牧业村及团场连队。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吃百家饭长大致富后感恩)(1)

陶奇在养殖厂。图由陶奇提供

儿时吃百家饭

1975年,5岁的陶奇跟着母亲从四川老家来到新疆,1979年在阿克托别村安了家。

为了生计,陶奇的父母进山务工,年幼的她带着2个妹妹在家。父母务工的地方离家太远,只能偶尔回家时带回些粮食。“那时候老是感觉吃不饱,饿得不行了,就去村民家里混饭。”陶奇说,村里每家人的饭她都吃过。

陶奇回忆道,当年邻居哈萨克族大妈的牛奶和烤馕,隔壁大婶送的面粉,同龄的小伙伴给的小零食……至今还历历在目。

这样的生活状况一直持续到1983年,陶奇一家搬迁到阿苇滩镇,父母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后,生活慢慢好起来,她才告别了吃百家饭的生活。

“我是蒙古族,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村庄,与各民族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教我唱歌跳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也记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早肯妈妈,她叫我女儿,很自然却也很真实。”陶奇说,吃着百家饭,感受着百家爱,这是她长大后最想回报的一份恩情。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吃百家饭长大致富后感恩)(2)

经过努力,陶奇的鸡苗育雏养殖技术受到了很多养殖大户的肯定,成为她的客户。 图由陶奇提供

长大后感恩“百家爱”

2007年,陶奇与丈夫一起在北屯镇干起了鸡苗育雏养殖,创办了泰坤禽业养殖厂。凭借不懈努力,迅速在当地打开了市场,年销售额最高达200余万元。

迈上了致富路的陶奇萌发了做公益的念头。2008年春,她回到阿克托别村,看到村里乡亲们的生活还不是太富裕,就想帮他们一把。“我想给他们送鸡苗,教会他们养鸡技术,发展家庭养殖业。”陶奇说。

对于只会烧茶做饭烤馕饼的早肯来说,养鸡可真是太难了。陶奇从鸡舍的选择、疫病防治到饲料的配置等环节,手把手地教她养鸡技术。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早肯成了村里最会养鸡挣钱的人。“今年5月,女儿来给村民送鸡苗,一人10只,给我20只,我还帮别人代养。”早肯笑着说,鸡蛋除了自家吃,还能卖一部分增加收入,她一年靠卖鸡蛋就能挣2000多元。

每年的4、5、6月,陶奇都会和丈夫一起,为有需要的村民免费送鸡苗,传授技术。十几年来,他们共为2000余户农牧民免费送了3.1万只鸡苗。

2015年,北屯镇心泉爱心协会成立,陶奇被选为协会会长,从此更加热心公益事业。在她的组织下,协会积极筹集善款帮助了2000余户贫困家庭,并在一些县(市)乡村开起了爱心超市,惠及农牧民3000多人次,将爱心持续传递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