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

黄庭坚50岁所写得这幅行书作品,6行,55个字,放大5倍以后更精彩放大5倍以后更精彩。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1)

《庞居士寒山子诗》

尚意书风的兴起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变革,从唐代的“尚法”,追求法度的严谨,到宋代的尚意,注重书法家性情的表达,中国书法在艺术性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2)

《庞居士寒山子诗》

宋代尚意书风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东坡、米芾和黄庭坚,这三家在宋代的出现,标志着尚意书风发展到了顶峰,当今书法学习米芾和苏东坡行书的较多,学习黄庭坚的较少对于黄庭坚,大多数人学习他的草书或者大字行书,其实黄庭坚的小字行书写的也非常好。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3)

《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山谷,江西分宁人,治平三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并且与苏东坡并称苏黄,他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主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4)

《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40岁之前的行书水平相对于当时的大家并不是很突出,他自己也进行了反省,认为自己的书法“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5)

《庞居士寒山子诗》

同时,他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了一些改正,加强了其书法点画之间的起伏变化和粗细变化,在中宫收紧的基础上,把笔画写的更加伸展,呈现出辐射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6)

《庞居士寒山子诗》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行书《藏镪帖》是黄庭坚50岁时所写,其行书风格已经成熟,整体看已经不平淡,放大5倍以后,更加精彩。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7)

《庞居士寒山子诗》

这幅行书作品(如下图),虽然全篇只有仅仅6行,55个字,但是其无论在用笔还是章法上都十分讲究,值得借鉴,其书写的错落感也十分巧妙,整体行距大于字距,让字和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凑。

全篇只有4处连带,第3行的“宝藏”、第四行的“如何”、“因为”,还有最后一行的“同年家”,却让整幅作品尽然一体,完全让人感觉不到,其实整篇大部分字都是字字独立,上下字的关系,大多数来自于作者巧妙的结构处理。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8)

《藏镪帖》

这其中就包括字体的大小、粗细,比如第一行的第3个字和第5个字写得都非常小,尤其是第5个字,小到如果你不仔细看,都可能把它忽略掉,它比大部分字要小上三分之一,但是这种大小变化,我们却察觉不出来,这就体现了作者的高明。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9)

《藏镪帖》

同样,作者写到了第4行,出现了两行并排的情况,作者很聪明地把第二行做了“细化”处理,这一行有七八个字都比正常的字细一点,和其旁边的一行产生粗细搭配,让读者有了更好的视觉感受。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10)

《藏镪帖》

像这样的小的细节还有很多,都需要我们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然后消化吸收,利用到我们日常的书法创作中去,黄庭坚的这幅行书手札确实精彩,放大以后更精彩,喜欢黄庭坚书法的朋友可以拿来临摹学习。

黄庭坚的行书特征(黄庭坚50岁所写行书)(11)

《藏镪帖》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