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讲述抗日战场往事(抗战老兵晚景凄凉)
中国台湾的老戏骨金士杰在2015年演过电影《老兵》,是一部罕见的讲述抗战老兵的影视作品,虽然片长只有52分钟,也没有宏大的特效,却因一个被常年压抑的主旨而振聋发聩,引人入胜。
片尾的老兵肖像页,打出了三个耳熟能详却各有深意的词:铭记,缅怀,珍惜。
《老兵》,2015年
所谓铭记,是记得那些不容抹杀的真实历史,今天流行一个词叫“历史虚无主义”,什么叫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主观压制客观,所有认知都必须服从于某个预设立场,哪怕这个立场违背了史实真相。
所谓缅怀,是怀念所有为抗日而牺牲的先烈,而不是抱着狭隘的政治观念,党同伐异、缺乏同理心地对过去的人物横加评点,或是只做迎合现行权力的事,视历史责任感为无物。
所谓珍惜,是维护一个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动辄为了一己私利或是没想明白的事喊打喊杀,唯恐战端不起,希望拿别人的性命满足自己的“看戏”心态,这便是淡忘了历史给予的所有警示,辜负了以往那些沉重的牺牲。
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以上,在世人数正急剧锐减
一
我小时候,总以为国军的士兵都来自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家庭,直到长大之后,我才逐渐知道,他们不是富二代:国军的士兵也来自于社会底层,都是最普通、最穷苦的老百姓,有些人当兵是“三丁抽一”,还有些人只是为了吃饱饭。
国军的全称,也不是国民党军,而是国民革命军,它就是中国军队,不是某一党的军队,没道理这些人参了军,它就与当时的执政党绑在一起了。
退一步说,如果你了解国民党,就该知道这是一个组织上非常松散的党,不是很重视吸纳人入党,在军队内部,军官也未必都是党员,普通士兵就更不用说了。非把政治扣到那些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人身上,就像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污蔑文盲写情诗一样荒谬。
景区雕像前,老兵缓缓走过
民族危难之际,普通人参军抗日,为的是这个国家和所有受苦受难的中国人,不是为了巩固某一家的政权——这理应是一个常识。
二
在电影《老兵》里,金士杰饰演的何卫国就是一个国军老兵,在漫长的人生际遇里,老人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习惯了对过往的一切保持沉默。
卫国的工作是替红军的革命遗址看门,每逢稀稀落落的参观者造访,导游会介绍坐在椅子上风烛残年的他——这位老人90多岁,也打过鬼子,花两块钱就能跟他合影。有次一位中年游客上来问他:“老哥,当年你是哪个部队的?”卫国看着游客,继续沉默,他觉得自己没法说。
金士杰饰演的何卫国
除去这些零钱,导游也会在游览结束后塞给卫国一些钱,供他维持生计。卫国平时不花什么钱,他拿到这些钱最大的用处,就是替散落各方的老战友操办后事。
小卖部的老板老王是一位解放军老兵,他有时会拉上孙女来和卫国下棋,是为数不多能聊天的人。
卫国:你这棋不行,玩几步就要输了。
老王:当年五六个鬼子都不怕,还怕你这步棋啊?
卫国:狭路相逢勇者胜,打鬼子我也没怂过!
老王:你说咱这下下棋,喝喝酒,多有意思,那要是当年,可能就是你死我活了吧?
卫国:那也碰不上啊,打完鬼子我就回来了。打鬼子的日子痛快,打完了,后来就没意思了。
老王:哎呀,咱们都是小老百姓,那些事咱们都做不了主,只是为了吃一口饭。卫国啊,你心里的憋屈我也知道,都是打鬼子流过血的弟兄们,照理说也该有个关照……
老人需要的只是名誉
老人听到这就把棋打翻了:“我不要钱!”他要的是国家的承认与尊重,要的是那些横死沙场的战友能够在人民的记忆中永垂不朽。
对于普通人来说,抗日战争是教科书上的一个单元,是考卷上的几个段落和答题时的一行字,但对于卫国来说,这场战争没有结束,它带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每次在电视上听到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报道,都会引起他的思绪。
终于,在播放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老人听到了来自国家和最高领导人的对于他们这些“特殊身份”的抗战老兵的体认,他逐渐泣不成声。
我描述不出来金士杰的演技,大家自己去看
三
《老兵》里有几个细节非常令人难忘。
一个是卫国准备把“好消息”告诉战友时,公共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坏消息,他最后一个能联系的老伙计也去世了。我们都听过“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老兵》演绎了这些生活在隐忍之中的老人是如何凋零的,默默无言,却撕心裂肺。
卫国情绪复杂地掏出他珍藏的笔记本,把谢世之人的名字划掉。当他们还是兵的时候,他们的胸前是一块正方形的布条,记载了部队番号和名字;当他们变成老兵的时候,布条变成了一串电话号码和一个人名。
老人把刚刚去世的战友的名字划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被这些可以被轻易抹去和撕裂的微缩符号指代,符号的背后,却从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另一处是卫国准备去看战友的墓碑,他路过了景区一处红军雕像,有年轻人对着雕像拍照,却完全不知道从他们身旁走过的老人是一位活着的英雄。这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就像总有人喜欢在纪念日转发“勿忘国耻”,却不妨碍他们对历史继续缺乏了解的兴趣。
电影的最后,老人站在山上的墓碑前,与他埋骨于此的兄弟们完成了一次隔空相聚。一瞬间的恍惚,他唱起了当年的军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的面前涌现出千军万马,有蜂拥而来的敌人,也有同仇敌忾的袍泽,他们枪上膛,刀出鞘,只求同日死,哪管身后事?
老人想象着当年战友的样子
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四
抗战史学者戈叔亚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对待老兵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对待未来的态度。”
只有当一代代人看到那些曾经的英勇被悉数镌刻、永世不忘,他们才会无所顾虑地继续为这个集体舍生忘死,即便出于“实利主义”的逻辑,国家也应当纪念所有为她牺牲的人,勿论他们曾经高举的是哪一面旗帜。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勿忘先辈,以血铸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鲁舒天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