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拼音版注音(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谥号( ),苏州吴县人,( )(朝代)( )家、( )家。有《 》传世。“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词语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政通人和 4、具
5、增其旧制 6、属 7、胜状 8、浩浩汤汤
9、横无际涯 10、朝晖夕阴 11、大观 12、前人之述备矣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15、迁客 16、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8、若夫 19、淫雨
20、霏霏 21、开 22、排空 23、日星隐曜
24、山岳潜形 25、樯倾楫摧 26、薄暮冥冥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8、景 29、波澜不惊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1、翔集 32、锦鳞
33、岸芷汀兰 34、郁郁 35、长烟一空
3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7、何极 38、宠辱偕忘
39、把酒临风 40、求 41、古仁人 42、或异二者之为
4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4、居庙堂之高 45、处江湖之远
4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7、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翻译句子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10、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9、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课文理解
1、本文的音韵之美: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文中多用四字句,具有音韵协调、语气呼应、语意互补、整齐流畅的特点。这些短句,多为平仄交替,多以平声收束,读之悠扬婉转,余音徐徐。
2、本文的语词特点:
本文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如“潇湘”“隐曜”“满目”“游冰”(以上双声),“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以上叠韵),收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极强的视听冲击;大量同义词的使用,如衔一吞、际一涯、通一极、隐一潜、啸一啼、心一神等,使表意更加精细准确,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大量反义词的使用,如废一兴、朝一タ、宠一辱、喜一悲、进一退、忧一乐等,在对比和衬托中,増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3、本文的立意和构思特点:
范仲淹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在内容上,作者略写楼,详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4、结合课文第3、4段,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的虚拟语气起笔,含蓄深婉,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为高亢,节奏也变得明快有力。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质。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5、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4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6、“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7、“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抱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